太平洋戰役時期,美軍為何不顧人道,將日軍骨殖做成戰爭紀念品?

2023-06-15     寒雲天

原標題:太平洋戰役時期,美軍為何不顧人道,將日軍骨殖做成戰爭紀念品?

拿日軍和美軍之間的矛盾來說,美軍這樣做非但事出有因,而且從上到下一點都不覺得做得過分。

就拿割頭顱這個事情來說,早在白種人進入美洲大陸之際,就開始了這項寶貴傳統。在他們看來除了白種人之外,其餘的一切生物都是可以被宰割的對象,因此當白種人進入美洲時,當地居民印第安人的頭顱無疑成了最具收藏價值的標本。這就造成了大批印度安人的死亡。

雖然建國後這種做法被嚴令禁止,可是隨著二戰的爆發,這種老傳統再次被撿起。他們正常的對手本來也不至於死後被大量割下頭顱,畢竟這是帶有侮辱性質的行為。可是日軍的話在美軍眼中就另當別論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本來美軍頂多算是歧視日軍,把他們看作一群「黃色猴子」,可是經歷了珍珠港襲擊後,這份感情就由歧視轉變成了憤怒。還有後來的巴丹死亡行軍,面對八萬手無寸鐵已經投降的美菲聯軍,日軍還是虐殺了四萬人。

不僅如此,日軍還拿美軍戰俘做一些活體實驗,摘除他們的部分器官,觀察他們在缺少此類器官的情況下還能存活多久。甚至在日軍缺乏食糧的情況下,美軍的心肝肺甚至成為了他們的口糧,生死之仇,見了面豈能善終?所謂愁人見面分外眼紅,因此美軍對日軍採用了以暴制暴的方式——掛人頭,來回應日軍的所作所為。一方面是羞辱日軍,另一方面則是鼓舞士氣,凝聚軍心的作用。

美軍把日軍的頭顱收藏起來仿佛成了一種風潮,他們甚至製作了一批日軍牙齒、日軍腿骨、日軍頭骨作以戰爭紀念品出售,居然還有大批人群購買。

在1944年,美國時代雜誌發布了一張照片,一名美軍士兵給他的未婚妻寄去了一個完整的日軍頭顱,上面有他十四名戰友的親筆簽名,雜誌上把這個頭顱命名為「東條」。本來按理說,上頭應該嚴令禁止此類事項再次發生,畢竟涉及到一些政治關係國際影響什麼的,但是上層領導仿佛沒有看見一般,繼續放任士兵的行為,也是在變相地滿足士兵泄憤。

像把日軍頭顱掛在坦克上、做成工藝品、當成尿壺、作成警示標誌簡直這些都太過稀鬆平常,隨處可見。更有甚者用日軍頭骨直接煲制骨湯。

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日軍都有著一種崇拜強者的心理,只有強者才配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因為長期的等級制度,在日本人腦海中中留下了強者為尊的處事方式。所以在日軍戰敗後,美軍進駐日本時,日軍不僅處處好生招待,還要處處陪小心。再反觀中國,雖然日軍在華夏大地上罪行累累,可是在對待日軍戰俘上我們還是秉持著人道主義精神,像把日軍頭顱高高掛起這種具有羞辱意味的場景很難發生。除此之外,作為戰勝國的我們甚至還放棄了戰爭賠款,結果除了感化了有限的一部分日本人以外,仍有不少日本人拒不承認罪行。還是美軍兩顆原子彈來的實在,直接把日軍炸得俯首稱臣。

所以,把日軍頭顱掛在坦克上一點毛病都沒有。你越強他越是敬畏你,你越弱,他就要狠狠咬上一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612829adcfbd4cc0f73e25d6b85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