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學校特色的學校發展之路

2024-06-19     中國教育新聞網

民族教育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在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發展理念下,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緊緊圍繞「為師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目標,紮根草原文化,在團結進步中發展,在發展中彰顯特色。

特色一:加強多元合作,促進學校教育開放式發展

協同性發展是學校的一大特色,廣泛體現在學校辦學思路和教師隊伍培養兩大方面。

拓寬辦學思路,引領學校實現開放發展。一是搭建校校聯盟,豐富教育發展資源。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阿克塞縣」)坐落於甘肅西北端,與青海、新疆交界。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藉助三地相接的特點,與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三小學、新疆新源縣吐爾根鄉牧業中學等特色名校結成省域聯盟學校,共同研討教育發展的問題;與敦煌市西關小學建立了友好學校關係,在「比一比,學一學」中尋找自身的差距,主動融入敦煌西北片區教研聯盟校,做到教研同步,教育質量檢測同樣,在抱團借力中加快自身發展。二是開展校企聯盟,建強師資隊伍。學校與深圳松禾成長關愛基金會、四川優質教育促進會等教育組織及企業結成項目合作單位,邀請相關專家進校輔導學生音體美等課程,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樹立理想信念,有效緩解了學校專業教師不足的問題。三是強化家校聯盟,形成育人合力。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培訓學校」的功能,開辦家校共育微講堂,開闢「共話成長」微平台,開設親子共讀微書屋,實現學校與家庭協同育人。

創建多元化模式,引領教育教學隊伍整體發展。要使學校在快速、穩健中發展,辦出特色來,隊伍建設是關鍵。首先,管理團隊要多元化。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在學校領導班子、中層幹部隊伍、班級管理教師及家長委員會的配備上,將不同民族、性別、年齡的人吸收到管理團隊中,形成了中老搭配、民族相融的梯次隊伍,實現了不同地區、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互補,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剛柔相濟。良好的團隊氛圍有力地促進了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團隊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也能有效提升團隊的創新能力和決策質量。其次,為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學校著力打造教師專業化發展團隊。針對教師年齡差距大、外地教師多、師資差異大等特點,學校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走好教師常規培訓的路子,做好「自學」。鼓勵支持教師自覺提升自身素養;推薦教師參加甘肅省「隴原名師」工作室,拓展教師溝通和合作能力。二是走好教師團隊專業化發展的路子,做好「集體學」。抓好校內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校內集訓;組建學科團隊,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競賽,以及省市級課題研究;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的各級各類培訓,讓教師教研和創新能力鮮活了起來,實現互促、互學、共同進步的目標。再次,積極實施教師成長「牽手行動」。學校制定教師成長助推計劃,為教師制定個人發展五年規劃,有效實施「青藍工程」,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鼓勵教師在班級管理、少先隊活動、家校共育、教學研討等方面開展常態交流和定期彙報,促進教師職業素養和學科教學專業水平的提升,教師梯隊建設得到了有效保證。

特色二:構建語言學習為底色的教育模式,打造優質教育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由阿克塞縣原城關小學與民族小學合併而成,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是學校的長期課題。20多年來,學校一直堅持以推廣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中心不動搖,在授課形式、班級管理等方面進行了3個階段的教學改革實踐。如今,學校實行各民族學生混合編班,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執行國家課程標準,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為全體學生營造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語言學習環境,有效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學校始終堅持將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作為維護學校穩定,促進師生團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作。通過突出「一個主題」,注重「三個結合」,開展「七項實踐活動」,學校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工作有聲有色,穩步推進。

突出「一個主題」,即以「說普通話,寫規範字,做文明人」為主題貫穿於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常抓不懈。

注重「三個結合」,即與教育教學相結合、與德育工作相結合、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開展「七項實踐活動」,一是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與學校整體工作同步推進,完善了《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制度》《語言文字規範化學習宣傳制度》《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實施細則》等校級工作制度,明確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目標和要求,使之日常化、制度化、規範化。二是在每年「推普周」等節點,組織師生學習和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讓每一位師生明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的重要意義。三是積極申報語言文字示範校,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工作納入班級考核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組織「小小推普員」和「語言文字監督員」隨值周小組開展錯別字糾正、普通話督查等工作。四是常態化開展「三個一」活動,組織編寫「一日一言、一周一詩、一月一書」讀本,為學生打好文化底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五是每學期開展一次「三字一話」教師基本功技能競賽,不斷強化教師在課堂中用普通話教學、書寫規範的漢字。六是組織開展書寫大賽、演講比賽、手抄報競賽、國旗下獻詞、主題班隊會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七是組織「中華經典誦寫」活動,提升師生對中華經典的興趣、熱愛和認知度,感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魅力。

特色三:創建立體的文化傳承途徑,實現文化育人

在多民族學生共同生活的校園中,通過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傳承保護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是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有效舉措。

在環境創設中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學校堅持環境育人,將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巧妙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打造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百花園」。例如,在班級櫥窗內專門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欄,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了解各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整理繪製並張貼在專欄里。創建「民族文化潤心田」育人長廊,通過實物、影片、圖片等多種形式,展現阿克塞縣的由來、縣域內各民族的歷史偉人、傳統習俗、文化藝術、民間技藝、傳統體育、工藝、美術等內容,打造縣域內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營造濃厚的文化教育氛圍,使廣大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豐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在增進認同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教育教學中豐富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學校立足課堂,在美術課教學中引入民族服飾、圖案等元素,在音樂課教學中,引入冬不拉彈唱等民族歌曲,在體育課教學中引入摔跤等民族體育技藝,形成校本課程,用於開展專項技藝培訓。「縱橫結合」的傳承模式,豐富了學校課程資源,激活了課堂,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理解、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在德育和美育中融入民族團結精神。學校以校園為主陣地,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技藝、禮儀、運動、美食、民俗等為核心內容,開展優秀民族文化大講堂;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契機,廣泛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班隊會、講好「石榴籽」的故事演講比賽等德育活動;創新開展民族合唱、舞蹈、摔跤、棋藝、刺繡、誦讀等精品特色社團,舉辦校園藝術節、書畫展、文藝展等大型活動,以及通過編排校園廣播操、購置書籍滿足學生課外交流學習需求等方式,為學生營造充分的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間和氛圍。同時,學校重視發揮區域間交流對學生成長的作用,選派師生參加哈薩克「友誼之交」夏令營和新疆新源縣青少年哈薩克式摔跤集訓;與深圳松禾成長關愛基金會聯手,組建「飛越彩虹」哈薩克族童聲合唱團,先後赴台灣、深圳、北京等地演出,承辦「飛越彩虹·歌唱又十年——飛越彩虹絲路」民族文化音樂節、第六屆「山海和聲·飛越彩虹」民族文化分享音樂會、阿克塞縣哈薩克式摔跤等大型文藝活動。此外,學校還立足縣域特色定期舉辦主題活動,充分利用傳統節日等時機,定期開展「教學開放周」和「民族文化傳承月」活動,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先後與阿克塞縣文體中心、阿克塞縣馬場、阿克塞縣文化館聯合開展了以「繼承民族文化,學習傳統技藝」為主題的哈薩克族氈房搭建體驗、「播撒馬背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技藝火種」馬文化體驗、哈薩克庫熱斯(摔跤)體驗教學等活動,讓師生有機會親身參與到文化傳承之中。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動,使學生徜徉在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和豐富的民間文學世界中,厚植民族團結進步的情懷。

以專業性活動激發師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與創新能力。在民族文化傳承中,學校將課題研究作為創新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分別從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民族文化傳承的模式構建,以及在學校藝術教育中融入民族傳統文化等方面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在美術、音樂、舞蹈、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全面育人功能。同時,還組織教師開展「網際網路+教學創新」教學技能競賽活動,讓教師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質。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只有立足學校特色不斷為師生開拓廣泛交流、持續進步的機會,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在團結進步中實現大發展的創新之路。

(作者系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徐楊李景

《中國民族教育》2024年第6期

作者:郭福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97a70f377399cd0d2463f27fd3b1f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