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拾趣牆」

2024-06-23     中國教育新聞網

智慧緣起:「森林探索日」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不一樣紋路的樹葉、奇怪形狀的石頭、會「變身」的西瓜蟲、彎曲的蚯蚓等都是他們的探究物,而且幼兒喜歡將感興趣的東西拾起來和夥伴分享。但是每當「回園」的指令響起,他們的探究就會被打斷。他們會把探究到一半的東西放進口袋裡,或者放在草叢中,雖說是「下次繼續探究」,但探究過程一旦被打斷,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實際操作的進程,不能滿足幼兒深度學習的需要。

基於此,我在班級里創設了「拾趣牆」,幼兒可以把自己在森林中拾到的自然物進行展示,在班級區域活動時對這些自然物進行探索,也可以把自然物當作材料創作其他美術作品,他們可以利用一切時間來分享在自然中「拾」到的樂趣。

活動過程:幼兒可以使用透明的密封袋和小夾子,將「拾」到的自然物放在密封袋中,回來後自己夾在「拾趣牆」上。這更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每次都更認真地尋找自然中神奇的事物,然後放在袋子裡夾在「拾趣牆」上,甚至發出了「比比誰的『拾趣』更有意思」的挑戰。在自由時間,他們也會在「拾趣牆」前討論,介紹自己的發現,如:剛拾的紅色的櫻花果實,一個星期後怎麼變黑了?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對自然的好奇並未停留在「觀察」上,還需要實際操作。例如,切開櫻花果實會有什麼?如何拓印樹葉的紋路?所以,我又調整了班級區域,將科學區與「拾趣牆」結合,二者都是圍繞科學領域的活動,並且科學區的放大鏡、刀、小錘子等工具,能夠支持幼兒對「拾趣牆」的深入探索。

在幼兒探討或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傾聽幼兒談論的話題、觀察他們的操作過程,發現他們的興趣與問題所在,抓住教育契機,圍繞他們的興趣生成更進一步的活動。例如,幼兒發現了櫻花果實的異同,教師作為引導者提出「為什麼會有異同」的問題,促進幼兒深入探索,從而生成有關「櫻花果實與陽光」的科學活動與科學實驗,增加幼兒科學經驗。每個幼兒對「拾趣牆」都有不同的見解與發現,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與教育機智,從幼兒興趣與問題入手,促進幼兒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徐州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4年06月23日第3版

作者:董欣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059715a86a3cfe637d5ed5e3c5f8d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