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高中的內涵本質與制度設計

2024-06-26     中國教育新聞網

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和載體。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繼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之後,教育部等十八部門於2023年5月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統籌拔尖創新人才項目」「試點建設科技高中」,明確了建設「科技高中」的政策方向;同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推薦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的通知》,從戰略、課程、教學、活動、評價等方面具體部署推進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並確定了實驗校名單。可見,無論國家戰略需要、人才成長規律,還是高中改革實踐,建設科學高中已然成為牽引實現高中學校多樣化、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和國民科學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路徑選擇。如何正確理解科學高中的內涵本質,類型化定位並制度化設計科學高中建設,需要從理論和認識層面予以回應和厘定。

一、何謂科學高中

科技創新人才被世界各國作為國家戰略資源,科學高中歷來是世界教育強國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載體。國際範圍內「特殊高中」「學術性高中」「科技(科學)高中」等自19世紀末興起以來逐步制度化、成熟化,尤其進入20世紀後,美國、日本等國家為了培養科技精英人才,紛紛成立科學高中並取得突出辦學成效,為國家發展和經濟社會進步培養了大量頂尖科技人才。美國紐約市教育局在2010年前後先後創辦了9所特殊高中(Specialized High School),專門為具有特殊才能和天賦的學生提供教育。9所特殊高中雖各有學科優勢和特色,但以強調數學和科學為主的科技型高中居多[1],如布朗士科學高中、史蒂文森高中、布魯克林技術高中是最早成立的三所學術型專門高中[2],深得美國社會認可,享有廣泛的國際聲望。美國科學高中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選擇式科學高中(Selective STEM High Schools),專注於一門或多門學科,基於學業成績選拔學生,實施精英教育;二是包容式科學高中(Inclusive STEM High Schools),面向全體學生;三是以STEM為重點的職業技術學校(Schools with STEM-focused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重在發展學生的職業技術和技能[3]。日本自2002年啟動「超級科學高中」(Super Science High School)計劃並在20多年間學校數量增至250所,占全國高中的5%[4]。日本超級科學高中的辦學宗旨是:通過實施先進的科學教育和理數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之成為能夠在國際上領先的科技人才。此外,俄羅斯、澳大利亞、英國、法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也紛紛在高中階段打造專門的機構致力於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各國科學高中的理念和舉措雖有差別,但以數學和科學等學科為核心、以特殊天賦的學生為基礎、以優質的條件資源為保障開展英才教育培養國家所需的頂尖科技創新人才則是共同的目標和追求。

科學高中在我國亦有廣泛的現實基礎和發展前景。創辦於2012年的深圳科學高中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所科學高中,辦學十多年來頗受關注。隨著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認識不斷深入,近年來各地優質高中紛紛提出以「學術性高中」或「科技特色高中」為辦學方向,並在數學等理科和科技人才培養方面打造特色,如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上海市西高中、成都七中、北京錢學森學校、南京第一中學、廈門雙十中學等。儘管「學術性高中」「科技特色高中」等名稱不一,但實踐探索均是對我國高中多樣化發展政策理念的現實回應,對現代化強國建設所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作為。

國際經驗和實踐進展為正確理解科學高中的內涵及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據。概而言之,科學高中有三個方面的核心特徵:其一,孕育於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的國家需求;其二,聚焦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其三,以課程、教學、管理、師資等關鍵要素及其組織方式變革為根本,實現高中育人方式的系統性轉變。據此,本文將我國的科學高中界定為:以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育和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為目標,以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科為基礎,以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管理制度、師資保障等要素的組織優化和創新為核心,通過育人方式的根本轉變達成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效的高中學校。科學高中既是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強化青少年科學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高中階段學校分類多樣發展的重要路徑。

二、科學高中與「科技特色高中」「重點高中」的區別

從歷史上看,我國在高中階段加強科學教育、實施科技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可以追溯到洋務運動時的新式學堂,此後則分別以20世紀50年代的「重點高中」及晚近的「示範性高中」和21世紀後的「科技特色高中」等學校形態實現。

「重點高中」「示範高中」的發展起源於經濟基礎薄弱時期對教育快速培養人才的需求,旨在通過「先集中力量辦好一部分重點學校,由重點帶動一般」的方式培養經濟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重點高中」聚焦英才教育,通常以學業測試和綜合考核的方式選拔成績突出的學生,並集聚區域內的資源投入、政策支持等條件保障,其實質是效率優先時代的精英教育和分層教育。

「科技特色高中」則是在科教興國戰略和加強STEM教育的背景下,伴隨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實踐陸續湧現。「科技特色高中」通常以科創為特色,以理科課程為核心,以多樣化的科技創新活動項目為載體,集聚高校、企業、社會等多方面資源,其實質是高中學校多樣化時代的特色彰顯和優勢打造。這類學校為科學高中的建設提供了經驗和基礎,但其本質是以科技作為「學校特色」或以科技為核心打造「特色學校」。與之類似,實踐中不少學校致力於打造諸如「美術特色」「音樂特色」「體育特色」「外語特色」,甚至有政法大學附中的「政法特色」,戲劇學院附中的「戲劇特色」,理工大學附中的「理工特色」,師範大學附中的「師範特色」,財經大學附中的「財經特色」等,不一而足。無論「學校特色」還是官方正式命名的「特色學校」,由於實際上很多學校並未以特色牽引實現育人方式的實質改變,因而有的將特色等同於部分特長生培養,有的陷入「貼標籤」「命名特色」等「為特色而特色」的誤區。

科學高中與「示範性高中」「特色高中」最本質的區別應在於它的類型屬性和範式意義。科學高中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差別教育,不是分層教育而是分類培養。它旨在提升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每個學生的創新潛能,體現了優勢智能、天賦潛能的學生觀和因材施教的教育觀,是基於科學學生觀的教育質量觀念重塑和教育組織重構,依託因材施教機制為每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提供支持[5]。科學高中定位於「多元化」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和培養,不是將「拔尖」異化為「掐尖」[6],不是專設一條封閉而神秘的拔尖創新人才特殊軌道,而是要以科技創新作為一種人才類型,將科學教育作為一種培養範式,實現由學校特色定位向育人方式的系統轉變,育人基礎邏輯從內容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建設中國式的因材施教培養體系,以科技創新人才為核心,促進學校成為挖掘和促進各類一流人才湧現[7]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機構。

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高中」絕非一種「學校特色」或一所「特色學校」。作為對國家戰略和人才發展需求的回應,「科學高中」是對「重點高中」和「科技特色高中」的內涵超越和本質創新。

三、建設科學高中的制度設計

建設發展科學高中需要首先對高中階段學校的多樣化進行統籌規劃和制度化設計。根據現有教育體系,我國基礎教育到了高中階段首次出現兩種類型教育,即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承擔兩種類型教育的機構,即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包括中專和技校),多年來形成了依辦學條件和師資生源等資源擁有而縱向分割、層級分明的辦學格局。中職學校雖因專業設置不同看似具有橫向領域差異,但學校間縱向分層的情況也基本類似。因此,一方面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各自高度同質,另一方面相互之間涇渭分明。高中階段這種金字塔式的層級化辦學格局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是嚴重不匹配的。高中教育改革當下最迫切需要回應的矛盾,正是如何適應人的潛能與優勢的差異化和多樣化,統籌規劃並制度設計,使承擔培養人使命的學校走出層級化和同質化,走向類型化和多樣化,真正實現以學校類型的多樣化滿足人才培養的差異化和個性化。

因此,應以構建推動高中從層級化向類型化轉變的機制為基礎,以制定識別遴選科學人才的評價制度為保障,以學校育人方式的系統性重構為路徑,逐步構建科學高中類型化發展的制度體系。

(一)構建高中學校從層級化走向類型化的機制

科學高中代表著多樣化進程中高中學校的一種重要類型。建設和發展科學高中,依賴於高中學校由分層向分類轉變,因此首先需要制定高中分類發展的頂層戰略規劃和系列制度支撐,類型化推進高中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進而將科學高中納入高中學校子類別,構成分類發展的典型示範。

國家層面,需要制定完善高中分類發展的制度體系。其一,鞏固深化高中教育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政策理念和戰略部署,出台政策對高中學校分類進行頂層設計,明確多樣化育人的目標和發展方向;其二,適時調整優化「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提級統籌高中階段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和區域之間教育資源的優化均衡;其三,制定科學高中建設的相關政策,明確科學高中的類型定位與建設要求,發揮試點區、試點校的示範引領作用。

地方層面,應以省為單位統籌高中學校類型和布局,落實高中分類發展。近年來,多地開展了普通高中分類辦學的嘗試,上海市連續實施三輪「特色普通高中三年行動計劃」;浙江省提出到2035年形成區域內普通高中學校布局相對合理、各具特色,有效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的辦學局面。已有經驗還應進一步從普通高中向其他類型學校延伸和拓展,打破高中階段兩種類型教育之間的現實壁壘,真正實現人才培養在高中階段的融通與融合。這需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積極落實回應普職「大體相當」國家政策的新近調整,結合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要求,統籌規劃區域內高中學校的類型和布局,建立因類而異、因類制宜分配教育資源的運行機制,根據類型學校的建設需要配置資源,給予不同類型學校辦學自主權;領導建立高中分類發展的治理體制和協調機制,促進高中學校百花齊放,使人盡其才、人人成才真正落實到機構和機制上。

(二)制定識別遴選科學人才的評價制度

科學高中旨在培養數學、物理、科學等學科方面有天賦和優勢的拔尖創新人才,因此需要制定識別遴選科學人才的評價制度。「掐尖招生」要摒棄,「識別遴選」不同類型人才卻不可或缺。「識別」不同於「掐尖」的關鍵在於不是單看學生的做題能力和考試分數,而是發現並測評各類人才的特質和潛能。在科學人才識別遴選的「入口」處,要在嚴守招生政策和嚴禁「掐尖」底線基礎上,給予科學高中必需的招生自主權。科學高中對人才的識別和遴選,要採用多樣化、綜合性和表現性的評價方式,綜合運用面試考察、檔案袋評價、情境和項目評估等方式,重點考察學生在思維水平、創新潛能、社會情感等多個方面的表現。科學高中同樣需要兼顧教育公平,對教育發展薄弱區域和學校的學生適當傾斜[8]。在科學人才培養選拔的「出口」處,鑒於高考為主的升學方式對科學高中辦學可能形成的現實壓力,應基於特殊人才發展的特殊性和長周期性,制定科學人才評價標準和成長體系,推進小初高大一體化縱向銜接和不同類型學校間橫向融合貫通的人才培養體制,釋放科學人才的成長和發展空間。

(三)實現科學高中育人方式的系統性重構

科學高中是學校育人方式的根本轉變,需要通過課程和教學、師資和資源、制度和治理等要素的組織創新優化,系統性重構其育人體系和方式。首先,課程與教學從學科知識本位轉向能力素養本位,凸顯數理、科學的核心地位,通過跨學科整合將科學教育融入各學科和課程[9]。在課程組織上兼顧通識基礎和個性發展,建設開發多樣精深的特色課程。在教學策略上以項目式、課題式、研究性學習為主,使學生深入參與科學研究的全過程。通過科創教室、研究項目、競賽、場館和導師制等方式,拓展科學教育的空間和可能。其次,強化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先進理念、專業素養和優良品格的科學教育教師是最為重要而迫切的。加強教師職前培養,鼓勵師範大學和高水平綜合大學增設科學教育專業針對性培養科學教師。同時,比職前培養更能解決當前科學教育師資需要的,是基於科學教育發展和學校改革需求,精準開展職後科學教師教育培訓,尋找發現具有科學精神和探究意識的教師,引導教師認同科學教育的戰略意義,積極投入科學教育的育人創新探索。此外,還要健全家庭、高校、社會、企業等多元利益主體協同參與體系,拓展科學人才培養的教育空間。引導家庭教育觀念轉變,充分運用高校共建實驗室、大學先修課程等方式,廣泛利用校外科學教育實踐基地、場館、項目、競賽等,加強國際合作平台共創,促進國內外課程互通和項目合作。強化科學研究對教育教學的支撐,鼓勵科研育人並加強基礎研究、開展專題研究、推進前瞻研究[10],以研究引領高中科學教育內容持續深化和路徑優化。

注釋:

[1] 許麗英,袁桂林. 紐約特殊高中的辦學經驗及啟示[J]. 外國教育研究,2011(12):24-28.

[2] 王雪雙,孫進. 培育未來的科技英才——國外科學高中的培養模式與啟示[J]. 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6):20-26.

[3] Erdogan N,Stuessy C L. Modeling Successful STEM High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An Ecology Frame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3(1):77-92.

[4] 李玲玲,李夢媛. 日本超級科學高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經驗與啟示[J]. 人民教育,2024(2):74-78.

[5] 李建民. 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視域下「科學高中」構想[J]. 教育研究,2023,44(6):36-46.

[6] 楊清. 論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J]. 中國教育學刊,2023(8):64-70.

[7] 陸一. 完善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現代化教育體系[J]. 人民教育,2022(24):18 -21.

[8] 付艷萍. 美國紐約市特殊高中入學考試存廢之爭評析[J]. 比較教育研究,2021,43(5):83-89.

[9] 郭子葳,張智,溫馨揚,等. 我國科技特色高中建設實踐:現狀、問題與優化路徑[J]. 科普研究,2023,18(5):57-64+115.

[10] 王嘉毅. 開闢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新賽道[J]. 中小學科學教育,2024(1):5-9.

郅庭瑾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

《人民教育》2024年第10期

作者:郅庭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06999bdaca122a0ad049e86976b5d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