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總是重複愛上劉亦菲

2022-06-07   每日人物

原標題:我們為什麼總是重複愛上劉亦菲

客觀來看,《夢華錄》從故事鋪排到視聽語言,都不是最有野心和出人意料的。但它卻在播出短短一周時間內收穫了鋪天蓋地的好評。觀眾不厭其煩地讚嘆劉亦菲的美貌:「看別的劇都要快進,看這部劇總要暫停,因為她每一幀都比畫還要美三分。」

在這些似幻似真的場景里,我們從劉亦菲身上看見了17年前承載了對浪漫全部想像的趙靈兒、16年前纖塵不染的小龍女。《夢華錄》的創作者似乎窺見了我們的隱痛——安身立命實屬不易,不如創造一個美麗夢境,讓人沉溺。

文 | 常芳菲 李清揚

編輯 | 趙磊

運營 | 繪螢

「全靠同行襯托」

成為2022的年度爆款,《夢華錄》只用了24小時。

《夢華錄》開播當天,播放量就一躍成為當日冠軍。全劇播出僅14集,就有超過28萬豆瓣網友為其打分,分數從開分8.3分一路攀升至8.8分,僅用了半天時間。B站上二創無數,點擊量上百萬的視頻隨處可見。

《夢華錄》豆瓣評分已達8.8分。圖 / 豆瓣截圖

《夢華錄》改編自關漢卿的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定位為古裝偶像劇。劇中鄉野村婦趙盼兒與皇城司指揮使顧千帆不打不相識,又各自落難,繼而互相欣賞喜歡。

《夢華錄》和平常古偶幾乎全圍繞男女主展開敘事不同,除了講述趙盼兒和顧千帆的相知相戀,還有趙盼兒、宋引章、孫三娘因被男人欺騙、拋棄的共同遭遇,合夥在東京開店的副線。導演楊陽稱,「觀眾在《夢華錄》里看到很多具有『現代意識』的女孩的『北漂』故事」。

然而,在劇集領域女性意識已成風潮的今天,兩面兼具的故事要素不足以讓它獲得如此的好評。在社交網絡上,對《夢華錄》的讚譽很大程度上「全靠同行襯托」:多年來,在古偶劇中綠幕摳圖和磨皮美白泛濫,劇情經常尷尬且不合邏輯,給觀眾刻意灌送工業糖精,流量明星們呆滯的演技也讓人受不了。

《夢華錄》在劇情上沒有很多被偶像劇用濫的套路,反而多了些輕喜劇的詼諧,中和了工業糖精的甜度。在服化道和台詞上,對官職的稱謂、茶藝的流程、東京的街市行當等都很講究,挑不出硬傷。演員的表演也比較自然。

《慶餘年》作者貓膩曾經說,能大紅的作品一定要給受眾提供安全感。對古偶這個領域的觀眾來說,美是剛需,美即正義,美是最大的安全感。《夢華錄》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審美,一是演員的顏值,二是人與景的融合,能讓演員的美不出戲。

導演手記里,楊陽過問每一處置景,小到宋畫、盆景、花草,大到場景和拍攝手法,力圖展現「宋朝的簡約、細膩、優雅」。在前期準備中,楊陽帶著劇組到開封、無錫、江南一帶的水鄉古鎮做了很多考察和採風,慢慢去找這部片子的調性。「我希望我們的景不要太堆砌,讓演員穿好了服裝,站在那個景里,他們渾然一體,成為一幅畫面。」

開場,趙盼兒撐篙划船,身後就是春水碧於天的錢塘美景。她與顧千帆江上互望的一段,更是B站剪輯中的經典鏡頭。顧千帆乘船遠去,趙盼兒俯身從樓台上望著他。身邊屬下的聲音忽遠忽近、忽大忽小,一人抬頭,一人低頭,水波瀲灩,眼神繾綣,方明白何為「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夢華錄》劇照

更重要的是,古偶男女主的顏值必然得經得起考驗。女主角劉亦菲和男主角陳曉,被許多人稱讚古偶顏值的天花板。「神仙姐姐」的傳說從未消失,當劉亦菲再現於方寸二八的電視螢幕上,好像也回到了由她飾演的王語嫣和趙靈兒驚艷的年代。

知乎上有人提問《夢華錄》的評分是否虛高,最高贊的回答這樣解釋:「劉亦菲站在那裡,就讓人覺得,古人云閉月羞花原來不是誇張的形容,世上竟真有如此美人,令花木憔悴、天地失色。」甚至直言,「劉亦菲回歸電視,是給廣大觀眾做慈善、洗眼睛的」。

《夢華錄》走紅,劉亦菲和她的美貌是無法繞開的一點。

與美貌作戰

作為一個以美貌為人所知的女明星,劉亦菲成年以來拼盡全力想要達成的目標,正是讓人們忘記這一點,或者說,她想證明自己不僅僅是靠美貌。

劉亦菲出道20年,從知名作家、製片人、普通觀眾,甚至到醫美醫生都給她的臉打出了極高的分數。

2002年,《金粉世家》在籌拍階段,男女主演陸續公布,唯有女二號白秀珠遲遲沒有公布人選,有媒體向製片方發問,對方說:「扮演白秀珠的演員美貌程度超過已知所有女演員。」這當中固然有宣傳誇大的成分,但這部戲一經播出,所有人都知道任性虛榮的白家小姐的飾演者叫劉亦菲。

隨後,她受邀出演《天龍八部》里的王語嫣。在金庸原著中,王語嫣性格並不如其他主角鮮明,外貌卻描寫得十分細緻:「這少女的相貌,便跟無量山石洞中的玉像全然無異……(段譽)此刻眼前親見,真不知身在何處,是在人間還是天上?」金庸本人也公開評價:「亦菲小姐,有你演王語嫣,讀者就知金庸沒有騙人。」

仙女作為關鍵詞的劇本不斷送到她手中,《神鵰俠侶》當年收視平平,但劉亦菲版小龍女一襲白衣從天而降的畫面,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幾乎同時,《仙劍奇俠傳》製片方軟磨硬泡請她接下女媧後人趙靈兒的角色。劉亦菲就這樣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神仙姐姐。

圖 / 《神鵰俠侶》劇照

2019年虎撲步行街第四屆女神大賽上,32歲的劉亦菲擊敗了高圓圓、古力娜扎、長澤雅美等明星成為冠軍。在MVP海報上,參與投票的直男留言:「她讓我知道什麼叫仙女、什麼是超凡脫俗。」

就連醫美機構也試圖探討劉亦菲的夢幻感從何而來。傳統的「三庭五眼」「面部留白適當」「少見的駝峰鼻增加了英氣」「小虎牙的俏皮又中和了距離感」。總之,女媧炫技地成就了一個無法複製的劉亦菲。

但讓她一舉成名的四部劇,也將她束縛在了「仙女姐姐」的這個繭中。面對媒體,劉亦菲很少嚴肅談及職業規劃,但在11年前舉辦的影迷會上,她放鬆下來。她第一次說起自己希望成為一個好演員,而那些大家津津樂道的仙女角色,不過是因為自己當時沒有選擇。

「小時候沒有選擇,有什麼樣的機會就去演,正好都是這個類型。」她直言自己不想靠臉吃飯,「一個演員長得好看一點、難看一點,都不是最重要的。」

在《夢華錄》熱播之後,一個廣為流傳的梗是——「成年之後,劉亦菲就再也沒演過電視劇,原來楊過是我(等了16年)。」但很少有人知道,遠離舒適區、不再重複仙氣飄飄的自己是劉亦菲的主動選擇。她覺得,相比起動輒三四十集的成癮泡沫劇,電影是更接近藝術的交流方式。「你投入買票坐在一個黑房子裡,不吃東西、不開小差,音響什麼的(和電視機)也不一樣。」

她隨即以一年兩部的速度拍攝電影,努力撕掉自己的仙女標籤。在《四大名捕》里,劉亦菲是癱瘓的殺手無情,《夜孔雀》里她周旋於三個男人之間,《第三種愛情》里她挑戰親密戲份,《烽火芳菲》中她乾脆穿上完全看不出身材的棉襖棉褲,成了一個戰亂中的村婦。

為了成為有作品的好演員,她不惜拚命。《倩女幽魂》發布會現場,劉亦菲不願示弱,連說兩次:「我沒有受傷。」但同組演員林鵬告訴記者,劉亦菲拍打戲拍得全身都是淤青,膝蓋和胳膊沒有一處是好的。導演高希希也評價她是為了角色不惜一切的人。《露水紅顏》里一場被車撞飛落水的戲反覆拍了20條,結束後她還問要不要再拍一條。

她努力,自律,不上綜藝,很少接受採訪,沒有花邊新聞,連電視劇都不拍了,一心要在電影事業上有所突破,但最終,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劉亦菲參演的全部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未達預期,豆瓣評分都集中在4~5分之間。那些搏命的演出只是一再讓觀眾意識到——即便這麼努力,劉亦菲最令人稱道的也只有美貌。

這當然有她長相過於出眾的原因,能讓很多人忽略她的演技,只覺得「她真好看」而不是「她演得真好」,鮮明的風格也限制了她去演那些接地氣但多樣的底層角色。但更深一層的原因是,劉亦菲自己的人生太風順了,年少成名、家境優渥,沒有嘗過生活的酸甜苦辣,沒有體驗過真實複雜的人性,出眾的美貌讓她毫無生存壓力。

這種與普通人的溝壑,是光靠自己的努力無法跨越的,這種隔絕也非普通導演能從外部去打破,就連對劉亦菲演技的批評,也很難衝破粉絲的偏愛支持和她自己強大的內心真正傷害到她,只能不斷強化她以美貌為生的特質。

「小倩很美」「村婦也像是落難天仙」,但「天仙真的打算靠顏過一生嗎」。

曾經擔綱過《黑客帝國》和《功夫之王》的頂級動作指導袁和平,曾評價劉亦菲「還欠一口氣」,「劉亦菲以今天的條件,有希望成為一代巨星。但她還差一個好導演,為她度身定做一部好戲。就像當年鞏俐遇到《大紅燈籠》,章子怡遇到《我的父親母親》」。

迪士尼的《花木蘭》曾經一度被外界認為是這樣的一部好戲,更有機會成為劉亦菲通往好萊塢的一張入場券。劉亦菲說:「如果有一個角色可以發揮我的才能,我一定會爭取。」為此,她坐了14個小時飛機前往洛杉磯,跟導演妮基·卡羅連續試鏡5場戲,其中一場戲至少有5頁紙英文台詞,緊接著完成了90分鐘的體能測試。導演說:「劉亦菲就是戰士,也會是我在『戰場』上的重要夥伴。」

但這場仗,迪士尼和劉亦菲都輸了。而對於期待已久的觀眾來說,迪士尼也只是在舒適區拍出了一個「西方想像中的中國」。

圖 / 《花木蘭》劇照

美就夠了

在與美貌作戰16年之後,劉亦菲不得不選擇暫停,暫時回到了自己的舒適區。

電影市場驟然萎縮。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600億大關;受新冠疫情影響,高歌猛進的票房市場在短短一年之後,斷崖式跌至204億;2021全年票房總額也僅與2016年持平。對始終沒能成功「飛升」的天仙來說,重新回到古裝劇的主場顯然是更穩妥的落地方式。

2021年2月,在《花木蘭》上映近半年後,S級古裝劇《夢華錄》正式開機。

不論從任何角度來說,《夢華錄》都只是一部正常的古裝偶像劇。男女主角的美貌正常、劇情展開正常,就像90後童年常在電視上看見的古裝劇,但卻獲得了報復性讚美。

18年過去,劉亦菲美貌依舊,穿著草綠色裙子在街頭笑著奔跑的畫面,既像是跑向顧千帆的宋朝少女趙盼兒,也像是喊著「逍遙哥哥」的趙靈兒;被打傷的趙盼兒,又讓人想起終南山古墓中的小龍女。這幾乎立刻喚起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 《夢華錄》劇照

不會有人再追問「除了美貌,劉亦菲還有什麼」,相反地,大家眾口一詞「天下苦丑古偶久矣,女主角都長成這樣了,還要什麼自行車」。在好的故事裡,驚心動魄的美能給人帶來深刻的情感力量,但在普通的故事裡,能得到的評價大多只是「一隻好看的花瓶」,當人們見慣了磨皮濾鏡下的刻意美感,預期不斷被拉低,劉亦菲這樣的美就能撐起一部劇來。

一個古偶資深愛好者說:「誰要看『改變』,我們就要看原始的美貌。」B站上,UP主們把劉亦菲早期幾個角色的畫面粗剪在一起,配上《仙劍奇俠傳》插曲《莫失莫忘》或是《神鵰俠侶》的主題曲《天下無雙》,瞬時就有數十萬的瀏覽量。彈幕上儘是「美貌殺瘋了」「總算等到了」。

回到舒適區的仙女劉亦菲和懷舊浪潮中的觀眾終於同頻共振,他們不再要求劉亦菲能在演技上突破自己,只要美就夠了。

不止劉亦菲,近半年來王心凌、快樂男聲的出現,都引發了大眾對上一個10年的追憶。這是人們對集體記憶的找尋、再現。

所以,人們的下飯神劇依然是看了不下20次的《甄嬛傳》,哪位貴人的護甲是用髮夾假扮的都逃不過劇迷的眼睛;40歲的王心凌重新站上舞台時,30歲的男粉依然能一字不落和她一起大聲合唱《愛你》;而當劉亦菲再次出現在《夢華錄》里——哪怕時隔16年,她出演了一個全新的角色,人們依然要通過重新剪輯的方式再現從前的趙靈兒和小龍女,再現回憶里完美的神仙姐姐。

在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中,人們試圖依靠過去的經驗把握恆常,尤其在對未來有不安全的預期下,過往能讓人有種難得的確定感。

英敏特的調查也佐證了這個判斷:77%的年輕消費者喜歡讓自己想起過去的東西。與短平快的內容消費趨勢相反,復古正在成為一種新內容消費的趨勢。

更重要的是,人們需要從龐雜混亂的內容中尋找簡單,有明確心理預期的內容,因為我們已經沒有那樣多的心理空間去處理過載的信息。

作為一名專業理論和從業經驗都很豐富的心理諮詢師,崔慶龍曾在微博上這樣解釋這股浩浩蕩蕩的復古懷舊浪潮:

最近經常聽到電子陽痿這個詞,它最早是從遊戲玩家群體中傳播開來的,指的是一個人面對遊戲庫里的一大堆遊戲,連打開的慾望都沒有,要麼就是打開玩一小會就索然無味,無法獲得沉浸感。後來這種現象也蔓延到了其他娛樂形式中,比如面對一大堆書、電影、電視劇等,完全沒有打開的慾望,覺得很浪費時間,結果最後花了更多時間去刷手機和短視頻。

我曾經用心理效能和心理空間的角度解釋過這個問題,前者就像是CPU的性能,後者是運行內存RAM的空間大小。人們之所以青睞碎片化的事情,是因為僅有的心理效能水平無法負載一個大型程序,同時也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加載一個新的獨立進程。我們知道一部電影是好電影,也知道一個遊戲是口碑大作,但你就是沒有點開的慾望,因為它太吃「性能」了。

為什麼在這幾年,人們突然間少了耐性去做這些事情?我先前說過,內卷和疫情都像是持久的debuff,它的損益效果是持久的,它以作用於生活和環境的方式,在一個人心理上製造了難以清理的緩存和碎片,占據了一個人的心理空間。就像看一本書需要4G的內存,但現在只有1G的內存來刷手機。

這也是為什麼各種雲體驗會成為主流,它相當於是藉助了別人的心理效能和心理空間,去完成一種替代性滿足。包括那些情懷向的東西會火起來,是因為情懷包含著情感和記憶,它相當於我們已經擁有了關鍵的數據包,它已經預加載了大部分內容,啟動它消耗的心理資源非常少,但得到的收益卻又是完整的。

在快樂男聲「再就業男團」粗糙、真誠的友情里,在王心凌甜美的笑容里,在劉亦菲仙女的美貌里,觀眾們能在疲憊的生活中喘一口氣,通過共享集體記憶得到精神上的舒緩和放鬆。播放器重新加載的不止是自己的青春,還有彼處更理想的生活。

/ 《夢華錄》劇照

參考資料:

《揭秘劉亦菲的真實15年》,南方都市報

《劉亦菲痴迷看書因人生糾結:我不想靠臉吃飯》,中國新聞網

《更多中國年輕消費者喜愛懷舊消費》,英敏特官網

《劉亦菲何以至此》,Sir電影

每人互動

你看《夢華錄》了嗎?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