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一首教育散文詩

2024-06-2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潘文彬是一位筆耕不輟的教師、勤於實踐的校長,他的新作《叩鐘問道:一位特級教師的初心與追尋》是一本別開生面的教師成長心路集。它彙集了50餘篇反映潘文彬不同從教時期對教育教學工作感悟的優秀文章,集中展現出一位特級教師的初心與追尋。可以說,它是一本散文詩式的教育史,是潘文彬教育生涯的縮影。

作者以散文筆法抒發情感,描寫家鄉的一山一水、一寒一暑,又以小說的方式描繪多姿多彩的教育人生,向讀者娓娓道來從教第一天的經歷、每一個教師節的獨特故事,還以教育評論的方式夾敘夾議,詳細闡明對語文教學的深度思考、對兒童問學課堂的精要見解。這些作品共同的特點是知行合一的教學思辨色彩。思辨性是提升教育寫作質量的藥引,在一線教師的教育敘事中尤顯珍貴。因為這是彰顯作品獨特教育價值的關鍵所在,既有別於純粹學術性的說理文章,也不同於實操類的案例式陳述。教育敘事要想達到揭示教育基本規律和闡明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特點,必須理論聯繫實踐,做到知行合一、言之有物,而思辨性論說無疑有助於達到這一要求。

這本書不僅在結構編排上視野宏闊、案例典型豐富,而且在行文創作中文思敏捷,既能欣賞到文筆之巧妙,還能體味到思辨帶來的精神愉悅。全書首章從作者童年的課堂徐徐展開,以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及作者親身經歷入手呈現了一位江南少年對於自然與人世、文字的原初感受。正是這生命初始的精神底色,讓作者自曉莊師範畢業後就不斷奮進,並在「兒童問學課堂」方面頗有造詣,究其原因是自他走上教師崗位以來,就努力做一根會思考的蘆葦,養成一種勤于思考和善於研究的習慣,力求在平凡的工作中多一些思辨的味道,在平常的教學中多一些研究的色彩,讓自己在常態化的教育教學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節奏,體會到探尋教育教學真諦的快樂與幸福。

多年的學理性探索與長期堅守教學一線的實踐,讓潘文彬逐步確立並愈發篤定了「守護兒童天性」的教學主張。教育是點燃、是喚醒、是尊重兒童成長的規律,是目中有人、心中有愛,是讓兒童成為他們自己。潘文彬讓語文回歸本原,播種語文之美,主張在多元化、開放式的生活場景中學習語文。

潘文彬努力使課堂變成學生真實學習、做事的課堂。在他的課堂上,能讀到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學說,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影子,孔子因材施教的智慧……在他的教學中,有對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創新性繼承,有對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的深刻性詮釋,還有對蘇格拉底產婆術的創造性應用……在他的文字里,有對青年教師成長的關切,有對課程標準的理性解讀,有對作業設計的深度思考,有對課堂語言的潛心修煉,更有對教育寫作與教育閱讀的執著追求。

由於本書入選的文章數量很多,主題各異,寫作時的感受和心境各有不同,且採用了不同的寫作手法和創作形式,因此呈現出來的教育精神與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作者以時間為經、主題作緯,輔以巧妙的結構布局,配合教學邏輯的層層演進,給人以濃厚的教育思辨之味。他的教育評論,從評論對象的選擇、主體結構的布局、文字素材的安排、論證推理的鋪陳、論點與論據的結合,能準確把握教育與教學之間的張力,並從這種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中揭示出教學精神的時代要旨,使之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

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認為教育寫作中的哲理思辨今天仍然值得提倡,這本深富思辨氣質的反思之作對廣大教師會有所啟發。

(作者單位系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國教師報》2024年06月26日第8版

作者:劉繼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fb28b991bdb8ae1c6d9b8b405480e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