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了大市場的蛋糕,奔馳的《服務公約》到底可行嗎?

2019-12-04     蜀錦傳媒集群

對於契約精神,或者說是騎士精神,歐洲人對此向來是抱有敬畏之心,一句承諾守護一生,這是騎士對公主用生命許下的承諾。

而這個承諾延伸至了歐洲的各個行業里,尤其是在銷售領域。

不過由於見財起意心理的存在,難免會發生一些不滿足「契約」的亂象。購車本是一件愉快的事,因為加價、捆綁加裝、購買「禮包」等「亂象」,著實會讓一件愉快的事情變得糟心。即使是在與銷售談妥,拿到了優惠政策後,當提車時依舊會發現,少了的錢怎麼又多了回去,甚至會被告知「提車加價」,這一現象在國內市場上「屢見不鮮」。

雖然這個時代的網際網路極其發達,消費者可以在網上就查詢到所有車輛的信息,廠商指導價,以及選配部件需要增加的價格。但到了不少經銷商端,卻往往會有這樣那樣不明不白的費用臨時冒出來。

對於一家百年車企,樹立於這片市場的根基就是誠信。所以在道路上看見奔馳車的時候,嚮往的不僅僅是這個品牌,更是百年以來沉澱下來的契約精神。

今年的5月23日,奔馳銷售服務公司、奔馳金融公司及授權經銷商聯合推出《服務公約》進一步強調Mercedes-Benz「客戶為先」的服務理念,強調運營的合法合規性、服務及收費的透明化,明確了銷售和服務人員在日常經營業務中的行為規範。同時,推出Mercedes-Benz品牌乘用車及smart品牌乘用車新車質量保障政策;奔馳金融公司明確要求經銷商不得以奔馳金融公司的名義、或以為客戶提供奔馳金融公司金融服務為由收取費用。

具體來說,奔馳經銷商在這紙公約出來後,承諾:絕不捆綁銷售、強制消費;絕不使用假件、以次充好。

在這件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卻到今年才有一家車企敢於提出來,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

往簡單點說,由於市場下行,商品價格不斷走低,這些「額外的」費用無疑成為經銷商的主要利潤收入之一,面對行業潛規則,奔馳具體又是怎麼做的?

以成都某奔馳經銷商為例,進入展廳,無論是在哪個門,都會有一塊十分醒目的《服務公約》展牌,上面明確的標出了前台最醒目位置一塊精緻的《服務公約》牌映入眼帘,上面明確註明了4S店銷售和服務人員在日常經營業務中的行為規範。

而在整個4S店裡,「公約」幾乎隨處可見。在購車的過程中,銷售會很明確的強調店內的《服務公約》,整個購車流程強調的次數不會低於兩次,並且還需要客戶簽字確認是否知悉《服務公約》。

過程是有了,那如何做到監督?

在4S店內,《服務公約》進行後會公示二維碼和監督投訴電話,用戶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在線進行投訴,對不合規範的行為進行立刻處理,這些投訴與舉報的處理力度比起航空公司對於被投訴的空乘的處理力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投訴反饋會直接傳達到奔馳管理層,管理層會進行全天候的監控處理進度,如果處理不當,奔馳廠家方面會直接介入,並細緻地審核、調查整個流程,包括發票、合同、購車時的錄音以及4S店的政策,系統全面地調查後會針對車主的投訴給出最公正的處理方式。

在銷售的過程中有了「公約」的束縛,售後同樣也有。

在成都這家經銷商門店內,每一個桌上以及洽談室內,都將車輛保養、配件選裝,以及各類服務的具體價格明碼標價,展示給消費者,並且針對這些服務消費者可以明確提出疑問,並對此與廠家所給出的服務進行對比。

那既然「公約」看似是偏袒消費者,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讓經銷商承擔更大的風險,事實真是如此嗎?

根據成都這家店的銷售顧問回復,「壓力肯定是會有的,各行各業都會有。」他說道,「公約」最讓消費者放心的地方,在於將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直接展示在了消費者面前,起初消費者聽見「費用」這個詞的時候,總是會提高心裡戒備,從而為購車的流程帶來了阻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演,「公約」的好處也逐漸顯露,這半年時間以來由於「公約」的堅持執行,客戶從曾經的不信任、提高戒備,到逐漸了解,反而提高了購車流程的推進順暢度,成為了消費者購車的「催化劑」。

End:

短短半年時間,奔馳通過「公約」實現了車市的逆勢上揚,這足以證明「公約」的正確性——當客戶的使用體驗得到了提升,最終銷量會通過客戶量級的上漲而增長。

可能初期的蛻變是痛苦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契約精神帶來的品牌打造和提升,不是短期內的金錢能夠進行衡量的。

奔馳此次的「公約」就如同百年的品牌語錄:The best or nothing。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ENez24BMH2_cNUgi5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