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新政出台,學區房真的要涼?沒那麼簡單

2019-07-17     幸福里APP

最近各地中考成績出爐,又讓學區房的話題再一次被熱議。

大連中考後,家長整理出650分以上人數學生分布表,而根據表格分數,650分以上人數越多的學校,附近學區房房價也就越高。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南京這邊,一套52平老破小,掛牌6天就以總價390萬火速成交,主要原因是該小區是小學+初中雙重點學區,今年南京中考狀元就是這倆學校的學生。

在大家還在討論學區房和成績之間關聯性的時候,前幾天又出爆出一個重磅政策(簡稱《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有一句提到: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簡單概況為四個字,即「公民同招」

此政策一出很多唱衰學區房的聲音冒出,畢竟,作為家中有適齡入學兒童的家長來說,「公民同招」就意味著,以前那條先考民辦不行再去公辦的路子走不通了

一邊是高考中考完就來刷一波熱度的學區房,一邊是「公民同招」政策引發的討論,學區房作為一個持久彌新的房產話題,更是一個全民關注的社會現象,公民同招政策真的能撼動學區房的高房價麼?

01

任何問題都要透過現象來看本質,咱們先來說新規實施後對誰影響最大。

首先,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在幼升小入學上,像「點招」等這類招生辦法很常見。好學校主要是靠生源好,相對應的就是那些被家長嫌棄的「菜小」。

還記得去年底那篇網絡紅文《瘋狂的黃莊》麼?家長們為何要瘋狂的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折射出的就是幼升小、小升初背後各種升學考試和篩選,而這些考試內容上課是學不到的,拼贏的途徑就是靠補習班。

其次,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要知道,民辦學校生源好,主要還是靠著考試選拔和提前招生的優勢。家長們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學校,「沖民保公」是最常見的策略。

通常民辦學校招生時間都早於公辦學校,所以家長們先在5、6月份先去民辦面試,如果沒選上在去公辦報名。而「公民同招」則斷了家長們的退路,使得民辦學校以往的好生源被分流,這對民辦學校來說確實是利空

再次,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這點意味著把所有生源都平均開來,即不能考試擇校,也不能跨區入學,抹平「名校」和「菜小」在生源上的差距,實行搖號入學。

其實在此前,多個城市已經開始實行「公民同招」。比如南京,按照兩個兩個「不低於」原則,即電腦派位學校數不低於去年,電腦派位計劃數不低於去年,推行熱點公辦學校空餘學額電腦派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與當地公辦學校同步進行。

而上海在去年初幼升小就已實行了此政策,即公辦小學、民辦小學同步報名,二者只能選一個,如果選擇公辦小學,報名後即進入第一批驗證,視為放棄民辦。如果選擇民辦小學,報名後等待面談通知,視為放棄公辦小學第一批驗證資格。若公辦小學驗證和民辦小學面談同步進行,未被民辦小學錄取的,參加公辦小學第二批驗證。

從結果來看,上海去年幼升小民辦學校報名人數比2017年少了近1萬7千多人,降了近一半的人數足以證明,一旦實行搖號入學,那些靠優質生源的的民辦學校可能真的會受到影響。

02

那麼,一旦實行搖號入學,學區房房價就會降了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捋清楚學區房為何天價的原因。

學區房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豪宅,雖然價格驚人,但是多為老破小,之所以價高,主要是背後優質學校這個因素導致的的,說白了就是教育資源的稀缺

在剛剛不久前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一部新人導演指導的電影在上影節的放映卻場場爆滿,該電影名字叫做《學區房72小時》。

該片主要圍繞一套學區房在72小時內從買賣波及到幾家人的連鎖反應,又串聯起當下家庭教育的怪誕現實,折射的卻是現如今中國家庭面臨的教育資源不均等社會問題。

如果說你想讓孩子進優質民辦學校就讀,要麼靠娃本身牛,要麼就是有錢+關係打通任督二脈;而上好的公辦學校就容易多了,只要你買了房子,有房產證,落戶滿足學校要求年限,就可以了。

這就可以理解為何南京已經實施「公民同招」,可是老破小學區房依然十分搶手了。以前家長可能有「沖民保公」兩條路選擇,那麼在只能選一條路之後,選擇對口片區的學區房似乎也更穩妥一些。

可能你要說了,公辦學校不是也要搖號麼?我們退一步說,即便是上學搖號,也是就近入學啊,你只要在片區內,雖然不是對口直升這麼簡單,但是這些學校只是那出一部分比例來搖號,穩定的生源和優質的師資,公辦名校的地位絕對穩得住

雖然搖號入學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在,但是你不會因為搖號,就放棄為孩子竭盡全力創造條件的機會吧?每一位做家長的,都希望在自己能力之內給孩子最好的,特別是在教育上,目前優質教育資源就這麼多,短期內想改變確實不易。

面對學區房,是家長的無奈,也是家長的焦慮所在。

03

接下來,我們來客觀的聊聊到底要不要買學區房這個事兒。

我們知道,學區房價格向來不菲,同一地段,學區房相比非學區房,普遍高出20%-30%的溢價。因為房價高,所以大家自然對學區的期待值也高。

最近,一篇名為《蘇州沒有學區房》的文章在當地朋友圈瘋轉。因為蘇州學區房向來火熱,然而今年高考,蘇州400分以上(江蘇高考滿分480分)的高分考生僅141人,卻不及南通、無錫、泰州、揚州、鹽城、南京等城市。文章里滿是家長對高房價背後學區的不滿和無奈。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些人可能要說了,這麼貴買學區房,考試結果還差強人意,花錢不討好。那麼,反過來試問,通常名校的中等生放在一般學校裡面都是尖子生,你是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在牛蛙如雲的名校齊頭並進,還是讓孩子在一般學校里孤軍奮戰呢?

我們不能但從一次成績片面的來評判學區房的價值,但是是否買學區房也要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孩子的能力來綜合決定。如果你完全可以負擔的起學區房,咱們再來說如何選擇學區房。

有個誤區,就是離得名校近的小區就是學區房。我們說的學區房,是看其是否可以100%面試入學,並且對口的是優質學區。否則並不能稱之為學區房。

選擇學區房,一定要搞清楚你意向中學區的劃片政策,這個必須要認真做功課,劃重點。比如,某個學區是「對口直升」,買了小學就知道初中上哪兒,而不是電腦隨機派位。但是一旦失去了這個先天優勢,價格自然會大打折扣。

再舉個例子,某知名學校的學區房,一棟樓離學校只有200米,對口的卻是另一座二線小學,同樣戶型的房子比一街之隔的另一棟便宜了100多萬。原因就是這個著名小學的追捧度實在太高,導致地段生爆滿,學位根本不夠用,只好把這棟樓劃到更遠的那個二線小學了。至於當初買那棟樓的業主,只能說自己點兒背了。

以上兩個例子就是想說,如果你想買學區房,儘量不要選片區內只有一所頂尖名校的,如果一旦入學政策變化或者實行多校劃片,損失可能就比較大了。反而那種片區內學校水平差不多的學區,要更保險得多

另外,那些沒有居住屬性的「超小」面積老破小還是謹慎入手,去年年底,深圳羅湖某小學擬規定「住房面積50平以下限制入學」。同樣,產權不清晰的學區房也不能碰。

其實,現如今,學區房已不再是閉眼買就能升值的了。所以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學區房房價是否還會繼續上漲,畢竟多校劃片已經開始實行了,教育資源分布不均這個問題遲早要解決,只不過需要時間,而學區房總有一天會降溫。

對於孩子來說,上了名校也依然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學習,學校不是一切,家長也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孩子最後的成功永遠離不開家長的教導。

關注幸福里,助你更懂樓市,更會買房!

公眾號:幸福里app——關注即送【買房秘籍】!

阿福微信:xingfuli6666——找阿福私聊,回答你的買房問題,還能拉你進樓市互助群!

微博:幸福里官微——樓市猛料,實時獲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e_sGGwBmyVoG_1ZoW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