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推動城市南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簡稱:《2025計劃》)的通知,計劃在五年內完成約5900億元投資,引入八個千億產業群。
《2025計劃》提出,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南部地區綜合承載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南北均衡發展和共同富裕,結合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兩區」建設、數字經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子」聯動,特制定本行動計劃(實施範圍:豐臺區、房山區、大興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到2025年,城市南部地區在支撐服務「四個中心」功能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在引領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中發揮更強作用,實現經濟發展規模質量雙提升。
據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7月29日介紹,最新發布的第四輪城南行動計劃為城南量身打造了十大工程包,涵蓋260餘項重大項目,五年將完成投資約5900億元,布局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八大千億級產業群,助力城南強勢崛起。
《2025計劃》明確,在教育方面,城南將在建設41所學校的基礎上,再建設北京第四實驗學校(大興區)、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房山區)、北大附小豐臺分校(豐臺區)等21所學校,建成後新增學位3萬個以上。醫療方面,未來五年,布局建設北京口腔醫院新院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城南院區等醫院,新增醫療床位7000張以上。
同時,北京南城還將積極開展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集中實施一批特色鮮明、惠及面廣、示範帶動作用強的城市更新項目。推動老舊小區、危舊樓房和簡易樓等更新改造,有序實施西紅門、東鐵營等棚戶區改造,改善市民居住環境。持續推動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打造設施齊全、整潔美觀、安全便利的高品質公共空間。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快推進低效存量產業用地轉型升級,改造方莊等傳統商圈和低效樓宇,推動良鄉經濟開發區等「騰籠換鳥」,支持二七廠等老舊廠房二次利用,全面促進產業升級和業態重塑。
自2010年,北京實施第一輪城南行動計劃以來,11年時間,北京南城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數據顯示,十年間,城南地區生產總值由2296億元到5592億元,增長了1.4倍。在經開區、中關村豐臺園,已形成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車、產業網際網路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而今,隨著《2025計劃》的進一步實施,北京南城將從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21項規劃工作中逐步將城市南部地區打造成為首都發展新高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80441506_12029233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