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論道 | 胡潔:美歐貨幣政策轉向影響及我國應對策略

2024-10-28     中國經濟時報

胡潔

近期,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50個基點,是自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降息,標誌著美國由貨幣政策緊縮周期向寬鬆周期轉向。同時,美聯儲降息也引發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聯動效應。當前,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已先後降息,由此開啟全球新一輪的降息周期,將對全球經濟、金融、貿易等多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01

美聯儲降息的全球影響

美聯儲降息政策對全球經濟具有聯動效應,深刻影響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格局。美聯儲降息引發的主要國家貨幣政策聯動效應,可能加強全球貨幣寬鬆的趨勢並影響全球經濟格局。

第一,刺激全球經濟復甦。美聯儲降息對美國及全球經濟有刺激作用,可能帶動全球經濟增長一定程度上的回升。一方面,能夠提升美國國內市場信心,促進投資和消費,刺激經濟增長,提升美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緩解製造業企業的資金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推進美國「製造業回流」。另一方面,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會使得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獲得更大的貨幣政策調整空間,出台一些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經濟增長和降低失業率。

第二,國際資本流動逆轉。美聯儲降息降低了美元資產的收益率,資本為尋求更高收益可能從美國流向其他提供更高收益的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有助於緩解這些國家的資本流出和匯率波動壓力,增加市場流動性。同時,美國降息引發的美元階段性貶值使得全球債務成本降低,減輕部分國家和企業的債務負擔。

第三,全球資產價格波動加大。大幅降息可能會強化市場的衰退預期,疊加大選臨近因素,資產價格波動可能較大。美聯儲決議公布後,全球主要資產出現大幅波動。

第四,可能影響全球貿易格局。降息可能刺激美國經濟增長,進而影響其對其他國家的貿易政策和需求。一些國家可能會因美國經濟的變化而調整其貿易策略,這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格局的重新調整。同時,美元貶值可能使美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造成一定壓力。

02

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

美聯儲降息對我國經濟的外部衝擊有限,有助於降低資本外流風險、提高市場流動性,同時也增加實體經濟和金融的潛在風險。

第一,貨幣政策減壓,但國際政策協調難度增加。美聯儲降息使中美利差收窄,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國貨幣政策面臨的外部壓力,為我國央行提供了更大操作空間。我國可以維持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使用降准、降息等手段加大貨幣寬鬆力度。通過進一步降低資本成本,減輕企業和個人的債務負擔,鼓勵消費和投資活動,從而拉動經濟基本面的復甦。同時,更大的降息空間也為債券類資產上漲打開更多空間。但美聯儲降息可能引發其他國家央行跟進降息或採取寬鬆政策,全球流動性變化和利率環境改變,增加了我國貨幣政策與其他國家政策協調的難度,需要綜合考慮國內外因素,避免政策衝突和外溢效應。

第二,人民幣升值,但出口競爭壓力增加。美聯儲降息將減輕人民幣貶值壓力,推動人民幣一定程度上階段性升值。一方面,美元貶值可能使我國出口商品在以美元計價時價格相對上升,削弱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對出口企業造成一定壓力。另一方面,人民幣相對升值有助於降低進口商品成本,對進口企業有利,也有利於我國擴大進口,尤其是對於一些關鍵原材料、先進技術設備等的進口,有助於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

第三,資本流向逆轉,但資本流動波動性加大。美聯儲降息導致美元資產收益率下降,使美元資產吸引力下降,引發全球資本流向的調整,部分資本從美國市場流出,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際資本的流入直接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和金融市場的資金供給,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在信貸環境寬鬆的背景下,我國企業可以通過海外融資、跨境併購等方式獲取更加低廉的資金支持,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儘管總體可能是資本流入,但資金的短期進出可能更加頻繁,波動性增強,一旦出現風險事件或市場預期改變,資金可能迅速流出,對我國金融市場穩定帶來挑戰。

第四,利好股市債市,但也可能加劇金融市場波動。人民幣的階段性升值會對金融市場以及人民幣資產逐步產生一系列積極影響。美聯儲降息帶來的全球流動性增加和外資流入預期,可能為我國股市帶來增量資金,對股市有一定支撐和推動作用。從市場情緒和預期看,美聯儲降息通常被視為全球經濟政策轉向寬鬆的信號,可能提升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和風險偏好,刺激股市交易活躍,推動股價上漲。對於債市,美聯儲降息使全球利率水平整體下行,我國債券市場收益率相對更具吸引力,外資對我國債券的配置需求可能增加,有助於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發展,降低企業發債融資成本,為企業拓展融資渠道。但隨著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投資者情緒的波動較大,導致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增加,也會對我國金融市場波動產生影響。

03

我國的應對策略

美聯儲降息對全球經濟和我國經濟都帶來了諸多影響和挑戰。隨著降息關鍵窗口期將至,我國要充分認識和把握貨幣寬鬆及其全球聯動效應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主動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內外部變化,靈活運用各種政策工具和手段,弱化市場共振風險及較大的負面外溢效應。

第一,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在美聯儲降息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應「以我為主」,根據國內經濟形勢、通脹水平、就業狀況、國際收支以及金融市場的穩定等因素綜合考量來制定。一是採用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在確保流動性充裕的前提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市場資金供給,促進信貸投放,支持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二是利用價格型政策工具,通過調整政策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三是加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針對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運用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為其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同時,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引導,鼓勵其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

第二,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必要時加強匯率市場干預。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擴大匯率波動區間,讓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根據市場供求關係雙向波動,既能夠避免人民幣匯率過度偏離經濟基本面,又有助於提高我國應對外部匯率衝擊的能力。

第四,加強國際協同監管、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一是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政策溝通與協調。二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國際平台上加強與各國的政策對話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三是要同時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政策協調,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在危機中尋求合作。四是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使用範圍和影響力度,減少外部經濟波動對我國的影響。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陳 波 王 彧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bffea5ab4e5119ff1ffb597017034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