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思維:波斯帝國的薛西斯運河工程

2023-05-26     冷炮歷史

原標題:​奇蹟思維:波斯帝國的薛西斯運河工程

奇蹟思維:波斯帝國的薛西斯運河工程

第二次入侵希臘的波斯軍隊路線

然而,如此龐大的部隊規模與後勤供給,無疑需要有可靠的交通線予以支撐。否則容易因物資匱乏而不戰自潰,如前次戰爭那般成就希臘人的勝利威名。於是,薛西斯花費約三年時間進行縝密籌劃,計劃在愛琴海西岸挖掘一條安全運河。儘管無法直接決定勝敗,卻還是對後來的局勢推演有過重大影響。

波斯帝國的歐洲控制區 基本都在貧瘠荒涼的色雷斯山地

事實上,波斯人很早對入侵希臘時會遭遇的交通困境有深刻認識。由於歐洲東南部的土地較為貧瘠,無法供養大批士兵維持長期集結,不得不依賴船隻充當機動平台與後勤載具。奈何早期的三列槳戰艦性能平庸,難以承受大風大浪的突然來襲,很容易在半途中遭遇不測。例如公元前492年的大將瑪爾多紐斯,就率領艦隊沿著巴爾幹半島的邊緣向南進發。結果遭遇猛烈風暴,使得隨風搖曳的船隻撞上阿索斯山腳下的懸崖啊。根據後來的粗略估算,至少有20000人當場喪生,釀成嚴重的非戰鬥減員。

前次戰爭中 大將瑪爾多紐斯的艦隊就曾遭風暴毀滅

正因如此,薛西斯在決心再臨希臘的伊始,便力爭用強力工程學避免相似災難。其中最為直接的辦法莫過於在山腳下挖掘運河,以便從色雷斯駛來的船只能安然通過危險海岬。巧合的是,當時帝國的經濟重心巴比倫尼亞和埃及,各有時長數千年的開鑿傳統。另有航海經驗豐富的腓尼基人,習慣於靠運河深入內陸網絡。於是被大量聚集起來,趕往希臘北部展開施工。

薛西斯運河就位於希臘北部的阿索斯山下

公元前483年,這條不為後人所關注的薛西斯運河,開始在波斯帝國的西北最前沿開工挖掘。由於附近的海岸城邦和內陸的色雷斯部落都已選擇臣服,這條專為征服希臘而疏通的水道幾乎沒遭遇任何阻攔。建設者中不乏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本族士兵,但更多是經過忠誠度篩選的歐洲土著,以及專門從亞洲和埃及趕來的項目管理人員。他們的日常食宿與可觀工資,皆由充沛的帝國中央府庫專門調撥。最後成功開闢出長1.9-2公里的海濱水道,還在兩側進出口設置堤壩,預防任何由大潮倒灌引起的破壞。

今日的薛西斯運河北部入口遺蹟

今日的薛西斯運河南部入口遺蹟

古希臘歷史作家希羅多德曾一針見血的指出,薛西斯下令施工的目的不至於方便艦隊通過,還在於豎立永恆的紀念碑奇蹟。雖然運河有30米寬度與3米深度,足夠保證2艘三列槳戰艦並排航行,但直接繞過小型半島的方式才更為便捷。畢竟,沒有風暴能長時間籠罩單獨區域,而大批擁堵的船隻在排隊時更容易引發事故。

在前線指導海軍作戰的波斯大王薛西斯

三年後,百萬波斯大軍準備完畢,浩浩蕩蕩的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歐洲。隨即沿海岸線向南挺進,迅速進抵恭候多時的薛西斯運河。可能是得益於天公作美,在遠征軍中占相當比例的艦隊並未受到什麼損傷,似乎也從側面印證出運河工程的深謀遠慮。然而,只要考慮到所需通過的船隻數量,以及水道的實際承載能力,就能想見有多少人是真正靠工程學奇蹟獲得平安。

在優卑亞群島的戰鬥中 波斯人只能強行靠數量壓迫對手

另一方面,決心抵抗的希臘聯軍也在緊鑼密鼓的備戰。其中以斯巴達人為首的陸軍蹲守在溫泉關以逸待勞,而更多人則上船掩護其東側的優卑亞海岸。巧合的是,姍姍來遲的風暴終於大發神威,將1/3的波斯戰艦送入海底。雙方便在優卑亞群島北部的海角展開三天對決。在此期間,薛西斯的將領們使出渾身解數,先後嘗試正面強攻和迂迴包抄等戰術,都因為艦隊過於龐大、不便於指揮協調而功虧一簣。另有持續肆虐的惡劣天氣不斷攪局,給使用相同戰艦的兩方都造成了巨大損害。

一旦失去運河保護和絕對體量優勢

波斯艦隊就在薩拉米斯之戰中遭到慘敗

當然,帝國畢竟有體量方面的完全優勢,即便付出4:1的慘痛代價,都能繼續靠規模逼著希臘聯軍退讓。直至當年秋季的薩拉米斯之戰,給自身造成無可挽回的決定性挫敗,才被迫沿原路返回亞洲。這也是波斯人最後一次使用精心修築的薛西斯運河,此後的他們將再無能力直接影響歐洲大局。倒是追擊過來的希臘人可能享受到相關便利,險些用安然無恙的戰船截斷對方後勤,加速了波斯軍隊在希臘北部到色雷斯平原間的統治崩潰。

由於缺乏維護 薛西斯運河很快就遭侵蝕堵塞

此後,薛西斯運河開始因實用性不強而逐漸遭人遺忘。唯有80年後的歷史作家修昔底德,在自己的《伯羅奔尼撒戰史》中有所提及,卻僅僅是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到了公元前2世紀,還有名為德米特里烏斯的學者在手稿中提及古運河存在。由於缺乏必要維護,該水道已保守淤積侵蝕之苦,萎縮至常人無法靠肉眼分辨其具體範圍的慘澹境地。

近代學者通過測繪畫出的薛西斯運河的地圖

公元18-19世紀,希望重拾古典歷史記憶的英法德三國學者紛至沓來,多次組織考察隊到希臘一探運河究竟。但他們僅能找到其存在的真實性依據,而無法靠簡單測量描繪出更新細節全景。最後到20世紀,終於能利用地震勘測儀+空中拍攝進等先進科技,確定該水道的實際長度為1.9-2.0公里。而且是以極的快速完成挖掘,說明施工者是富有經驗的行業老手。

在高空拍攝視角下 薛西斯運河的遺蹟相對較為醒目

可惜,無論薛西斯運河在選址考察、規格定製與施工技藝層面多麼優秀,都難掩尷尬的臨時屬性。因為斥巨資疏通這麼一條不長的水道,根本目的就只是服務於單次軍事行動,為缺乏信心的艦隊鼓舞士氣。奈何再充裕的府庫都經不住無限支取,而漫長的海岸上還有無數危機四伏的峽灣需要規避。所以,這類自帶奇蹟屬性的工程,終究會以最快速度遭世人與大自然聯手拋棄。

(全文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8439b5439a74e7100d85c970d5ed1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