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爭霸:鄂圖曼帝國與葡萄牙的亞丁攻略

2023-12-13     冷炮歷史

原標題:海上絲路爭霸:鄂圖曼帝國與葡萄牙的亞丁攻略

海上絲路爭霸:鄂圖曼帝國與葡萄牙的亞丁攻略

公元16世紀,原本相對平靜的印度洋水域,迅速轉變為穆斯林和基督教世界的熱戰前沿。前者以馬穆魯克王朝與鄂圖曼帝國為代表,頻繁利用埃及的絕佳位置向東征伐。後者以葡萄牙人為代表,屢屢由印度西海岸的據點發起攻擊。

於是,夾在兩強之間的葉門地區,便無可奈何的被拖入戰爭泥潭。其中又以位置緊要的亞丁最為悲慘,幾乎成為每一次重大變局的關鍵性陪襯。

源遠流長的中轉站

坐落於葉門西南部的亞丁港

早在公元1世紀,葉門西部的亞丁灣地區就依靠海上貿易獲得繁榮。雖然有大量其他城市分布於阿拉伯半島沿岸,卻很少有競爭者能完全取代其戰略位置。因此,將大批來自地中海、非洲和印度的商賈吸引過去,成為希臘人眼中的「幸福繁榮之城」。

然而,隨貿易財富積累的不只有文明進步,亦會夾帶有四方強權的狼子野心。同時,日益膨脹的猶太商團,也不希望將自己的壟斷利益過度分享給他人。一面將東來的拜火教徒遮遮掩掩,一面又對西來的基督教徒展開屠戮。結果自然是引火燒身,招惹到衣索比亞的渡海征伐,以及稍後的波斯艦隊入侵。最後還間接造成馬里卜大壩崩潰,使葉門落入黑暗的大蕭條時代。

公元6世紀 亞丁的貿易重要性已相當突出

從而引來薩珊波斯和衣索比亞人的輪番爭奪

即便如此,只要地中海與印度洋之間的商業不停歇,坐擁紅海交界口的亞丁就有充沛復原能力。經歷6-7世紀的穆斯林大征服後,葉門地區又乘風崛起,成為傳統阿拉伯政治勢力的中流砥柱。稍後又陰差陽錯的轉向什葉派陣營,與東面的波斯、西面的埃及連城一線,繼續扮演無可替代的中轉站角色。甚至有空向印度派遣商團,成功到次大陸開設分店。原先不設防的港區,也終於在10-11世紀間擁有了城牆和瞭望塔。

不過,世界局勢的千變萬化,終究沒能讓和平持續太長時間。公元12世紀末,庫爾德軍閥薩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占據埃及,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把目標聚焦葉門。由於擔心被更為強勢的努爾丁驅逐,這位著名聖戰者企圖為自己尋覓保底的自留地,便悍然派艦隊征服亞丁。儘管從未真正踏足,卻給渡海相隔的兩地加深了千年羈絆。直至馬穆魯克王朝在埃及建立,依然將亞丁視為自己掌握葉門和海上絲路的最重要據點。

13世紀 阿拉伯手抄本上的葉門奴隸市場

新一輪爭霸開啟

16世紀 歐洲畫師筆下的亞丁港盛況

公元16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曙光隨歐洲帆船照向印度洋水域。新來的葡萄牙人很快在東非和印度建立基地,初步實現對穆斯林競爭者的外圍包抄。原先的龍頭老大埃及,卻沒有從百年前的黑死病流行中恢復過來,直到1506年後才不緊不慢的做出應對。

可悲的是,由大將海珊率領的埃及艦隊,首個任務就是去亞丁催收欠款。這種類似歲幣的貢賦,自薩拉丁時代起就鮮有中斷,幾乎每年都交由馬穆魯克人的槳帆船運回開羅。如今卻因為航路受阻而徹底斷供,且很難在短時間內靠集資方式予以補齊。本地的阿拉伯王公只能靠提供補給品和淡水獲得拖延許可,目送宗主國的海軍帶著欠條去往東方沙場。

近代伊始 亞丁首先被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充當海軍基地

可惜,屬於亞丁人的時代悲劇還遠未停止。首先是海珊的艦隊,在1509年的第烏之戰中被全殲,只剩下本人和少數隨從輾轉逃回埃及。接著是葡萄牙艦隊在1513年兵臨城下,險些攻破略顯陳舊的中世紀護牆。這不僅意味著套在貿易線路上的枷鎖難以解除,整座城市還將進一步面臨宗主的持續追債。而且隨戰爭年限的不斷拉長,壓到各階層頭上的債務壓力也日益增漲。

最終,老態龍鐘的馬穆魯克王朝轟然倒下,將尼羅河農業區與紅海貿易鏈的權益都轉給鄂圖曼帝國。新來的土耳其人無疑更加銳意進取,直接接管分散在亞歷山大港、蘇伊士和吉達的海軍部隊,當然還包括阿拉伯半島邊緣的葉門。大批臨時改宗的希臘人、黎巴嫩人、義大利人或西班牙人,被招攬到紅海之濱,準備借蘇丹的宏圖偉業實現財富自由。例如1538年,發起第二次第烏之戰的艦隊,就從亞丁港掠奪到大量廉價補給。雖然遠征仍舊以慘敗而告終,但鄂圖曼軍隊在回程中把多達100門火炮留在當地。

1538年的遠征印度的鄂圖曼艦隊

第一次開火就是占據亞丁 殺死本地首領

永不停歇的拉鋸

16世紀 歐洲人筆下的葉門農民夫婦

與此同時,在葉門根深蒂固的什葉派部族,並不希望自己的沿海港口為遜尼派所控制。因而不斷從內陸的半荒漠區域發起襲擊,擾亂綠洲城市裡的土耳其駐軍。雙方就此展開漫無天日的拉鋸戰。直到帝國派來新任總督塔烏拉基,以及自埃及開拔的數萬新兵,才勉強守住沿岸和幾座重要城鎮。

不料,由首領阿里率領的什葉派勢力不走尋常路,在1547年用暗殺總督的不光彩方式重返亞丁。接著遣使印度,向原本已居於守勢的基督徒當局求助。但在雙方成功會師前,著名海盜皮爾-雷斯的60艘槳帆船已飛速抵達前線,瞬間將剛剛反轉局勢又重新倒轉過去。等到規模有限的葡萄牙船隊趕來,立即在敵方的壓倒性優勢下損失慘重,不得不繞道東非撤退。

重新攻占亞丁的鄂圖曼軍隊

當然,這場發生在1548年的亞丁之圍,不過是葉門長期戰爭的某個小小插曲。更為諷刺的是,明明是失敗一方的葡萄牙才折損120人,而土耳其軍隊卻在十年間傷亡近80000之眾。畢竟,皮爾-雷斯雖能縱橫水面,卻無法幫助陸軍剿滅難以捕捉的沙漠部落。加之惡劣氣候和流行病的輪番打擊,就使得大部分成員殞命於非戰鬥損失。而且越到後來,小規模衝突的數量就日益增多。以至於發展到1564年的整整80次,以及埃及駐軍的拒絕前去。

那麼孤懸海邊的亞丁呢?從表面上看似乎已稍稍遠離前線,實則繼續為帝國的野望貢獻一切。當鄂圖曼艦隊從紅海趕往馬斯喀特作戰,本地人就有義務為海員們供應所需。若戰鬥是在北部的乾旱平原爆發,同樣應為深入不毛之地的火槍手們奉上給養。相當矛盾的是,如果缺乏一個穩固的勢力充當保護人角色,港口的貿易收入就無法獲得穩定保障。所以,代價再高昂也算是值得維持。特別是生活在當地的商販,幾乎只能靠來外的船隻維持供應鏈,無法再像中世紀的先祖那般楊帆遠航。

16-17世紀 亞丁成為鄂圖曼在紅海地區的戰爭策源地

沒有勝者的輪迴

伊比利亞聯合帝國的建立

變相削弱了葡萄牙對海外領的控制力度

公元1581年,葡萄牙因王室絕嗣而被西班牙帝國兼并。不僅在歐洲本土發生激烈對抗,連帶著影響到包括印度在內的無數海外領。這讓土耳其人看到勝利希望,進一步鼓勵私掠者前往南方偷襲基督教船隻或城鎮。

五年後,緩過神來的葡萄牙人決心反擊,派遣由卡馬拉 指揮的26艘戰艦和數百名士兵前往紅海征討頑敵。首當其衝的目標,就是地緣位置特殊的亞丁。在此之前,北部的什葉派武裝也嘗試再度集結,一度將鄂圖曼軍隊限制在孤城之內。奈何抵不過從埃及殺來的大規模援軍,錯失與海外盟友的合作機會。

1586年 鄂圖曼和葡萄牙最後一次在亞丁兵戎相見

正因如此,當人生地不熟的葡萄牙艦隊派70個步兵上岸偵查,就很快遭遇到2000名土耳其騎兵圍攻。經過一番相當激烈的抵抗,他們以陣亡5人的輕微代價全身而退,卻未能聯絡到任何值得信賴的盟友協助。同時,仰仗帝國保護的穆斯林船隊也調整航線,徑直由曼德海峽開往非洲之角,讓原計劃攔截他們的戰艦都顆粒無收。最後是由於缺乏淡水才撤回馬斯喀特,放過了因水面封鎖而商業停擺的亞丁。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次鄂圖曼-葡萄牙交鋒的戰場逐步向東非轉移。隨著硝煙依次籠罩到法扎、馬林迪和蒙巴薩,早就習以為常的穆斯林商船隊便重新光顧起亞丁等阿拉伯港口。整個葉門皆因禍得福,享受到來之不易的幾十年和平。等到下一輪戰火燒到自己更強,已經是17世紀20年代的事情。

英國船隻抵達 預示著亞丁的未來歷史走向

可惜,無論土耳其征服者如何奮力,始終需要提防著北部沙漠勢力的反攻倒算。值得欣慰的勝利,在於葡萄牙殖民帝國開始衰落,不再有意願將戰艦開往葉門等紅海腹地。但因為有什葉派對手存在,永遠不能品嘗到勝利者該有的全部果實。不知不覺中,爭奪亞丁控制權的輪迴又在翻開嶄新篇章。

公元1609年,1艘名為阿森松號的英國商船停靠亞丁。這是英國人首次訪問葉門地區,更是稍後4趟同類航行的第一次嘗試。當時的鄂圖曼總督和東印度公司都不曾料到,眼前這座正迅速滑向衰落的港口,會在未來引起雙方不斷扯皮與角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fdccae0e0d99a49b1a80522a61e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