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小專題:庫爾斯克戰役期間的四號坦克

2023-12-29     冷炮歷史

原標題:特約小專題:庫爾斯克戰役期間的四號坦克

特約小專題:庫爾斯克戰役期間的四號坦克

本文由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授權發布

隨著1943年春天漫長雨季的結束,國防軍最高統帥部(OKW)從南北兩線合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計劃,代號「堡壘」行動(Unternehmen Zitadelle)最終定於7月5日發動。這也使得自3月哈爾科夫戰役結束後,東線戰場罕見的平靜又多延續兩月。

在此期間,四號坦克在克虜伯(Krupp)、沃瑪格(Vomag)和尼伯龍根工廠(Nibelungenwerk,Ni-Werk)結束了8./B.W. 批次的製造,隨後克虜伯和沃瑪格兩廠立即投產了9./B.W. 批次。1943年4月後更換了48倍徑主炮,加裝附加裝甲的8./B.W.和5-6月新生產的9./B.W.車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四號坦克G後期型和H初期型,即為庫爾斯克戰役期間的德軍裝甲部隊主力。

庫爾斯克戰役中伴隨步兵突擊的第2裝甲師的四號坦克集群。

三家生產商中,沃瑪格傾向於使用實心誘導齒、接地面凹槽呈><形的的履帶。庫爾斯克戰役中很大一部分四號就為沃瑪格生產。除此之外,這一型號的履帶也使用在阿爾凱特43年初至43年中生產的許多三號突擊炮G型上,在相關題材的模型製作中一味地使用標準的40cm空心誘導齒履帶顯然不那麼可取。

第21裝甲師的沃瑪格產四號。紅圈內的大象標誌源自裝甲營營長Wolfgang Darius——其姓氏和以其麾下所向披靡的戰象聞名的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完全相同。注意不要把這個大象標誌和第502重裝營的營徽混淆。

其座車在車體後部自行增設了了框架形天線,非常獨特,專門製造的四號坦克指揮車在這時尚未出現。

新紀元社繪製的復原圖。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成圖不一定完全符合實車,需要仔細對照資料加以鑑別。

克虜伯傾向於使用常見的空心誘導齒、方形凹槽履帶,但常常將履帶反裝。

當然,由於戰地維修等原因,這一特徵並不絕對。這輛第2裝甲師被擊毀的9./B.W. 批次四號,其作為附加裝甲的備用履帶為實心誘導齒型號,而行走裝置上的履帶又是反裝的。

在8./B.W. 批次生產周期的最後幾個月,克虜伯將大燈改為安裝在首上裝甲中間位置。首上裝甲正面的十字形標誌用於在運輸中指示重心。但實際應用中發現沒有太大意義,最終於1943年11月8日取消。

被蘇軍俘獲的克虜伯產四號。

第4裝甲師這輛著名的420號車同樣具有這一特徵。

第4裝甲師300號指揮型四號「灰熊」則是沃瑪格生產車——但使用空心誘導齒型履帶。

SS第2「帝國」師四號和乘員合影。

另一輛SS第2「帝國」師的四號在步兵幫助下補充炮彈。這輛四號的乘員穿著和SS重裝甲連虎式車組們相同的,標誌性的迷彩連體服。

編號?55的指揮型四號,炮塔附加裝甲上小門內測也塗布了迷彩。

另一輛?55號,左前附加裝甲整塊遺失後車號被重新塗布在炮塔側面。

機動中的四號和搭載士兵。

SS第1「LAH」師的四號。

大德意志(GD)師車輛,車尾安裝了置物架。

SS第2「帝國」師車輛同樣也有在尾部安裝儲物箱的情況,箱體上塗布了該師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偽裝師徽。

SS第3「骷髏」師車輛,前裝甲可見該師偽裝師徽。

被擊毀的第4裝甲師四號,這是較為早期的沃瑪格廠H型,同時具有雙燈、附加空濾和煙霧發射器等特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727f6823358f43bf7ecda4a13376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