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障眼法:波斯大王薛西斯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幻想

2023-06-09     冷炮歷史

原標題:​閱兵障眼法:波斯大王薛西斯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幻想

閱兵障眼法:波斯大王薛西斯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幻想

公元前481年,波斯帝國為洗刷前次戰敗的恥辱,悍然對全希臘發起第二輪全面進攻。大王薛西斯更是傾其所有,將可調動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都投入準備工作。甚至屢次採用障眼法,力求將麾下部隊的數量渲染到極致規模。

位於色雷斯地區的希臘小城 多里斯庫斯

例如發生在多里斯庫斯的閱兵,就是如假包換的輿論攻心之術。既鼓舞到本方兵丁的士氣,又給即將交手的敵人帶去沉重心理負擔,並為後世學者留下一個經久不衰的思辨課題。

曾長期擔任後勤部門軍官的 弗雷德里克-莫里斯爵士

儘管規模龐大 但學者們普遍不信任古代典籍中的波斯士兵數量

希羅多德筆下的士兵人數飽受質疑 但細節部分又相當細緻

波斯軍隊開拔前的集結地 薩迪斯城

早在波斯人完成大規模集結前,遠在對岸的各希臘城市便已聽聞相關報道。由於曾在馬拉松戰役中殊死一搏,貴為反抗核心的雅典更是如坐針氈,派出3名間諜到薩迪斯城探查具體情報。可惜事情迅速敗露,全都被駐防當地的波斯軍官宣判死刑。結果,剛剛落腳的薛西斯卻下令將他們赦免,還派專員領著對方欣賞自己的威嚴軍容。直到間諜們覺得把情況盡收眼底,才按規定被看守們禮送出境。

3名被捕的雅典間諜 反向為薛西斯傳遞威懾信息

與此同時,波斯帝國向希臘各地派遣大量使節,希望他們在兵鋒降臨前就宣誓臣服。薛西斯本人更是直言不諱的暗示,釋放間諜的目的在於傳遞絕望情緒,讓淪為眾矢之的的雅典喪失抵抗意志。為此,他還故意不與對方進行任何正式外交接觸,以便將他們與其他城邦做區別對待。不僅傳遞出足夠威懾,也順帶附加有瓦解聯盟的離間計意味。

親率大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的薛西斯

數月後,大王帶著自己的龐大軍隊度過赫勒斯滂海峽,繼續對將要遭遇的對手施以攻心障眼法。例如在父親大流士時代占據的多里斯庫斯,他命人到高山上打造白色的石質王座,以便居高臨下的俯覽大海與所有水師艦隊。接著還命人將剛剛上岸的陸軍也召集起來,展開歷史上最別開生面的一次閱兵。

穩坐山頂俯視艦隊的薛西斯大王

多里斯庫斯的閱兵 更像是一場數據統計秀

事實上,任何稍有歷史嘗試的人都能想到,這場堪比群體表演的閱兵更像是某種統計秀。至於是否有人被重複進入圈中,又或是被刻意重複多次,則根本沒有專員在乎細究。直至整整2328年後,在紅場舉辦航展的蘇聯人還如法炮製,命令3架嶄新的圖4轟炸機反覆飛越,從而營造出規模龐大的戰略空軍假象。可見公元前的波斯先賢,完全能運用相同手法行事,向居住本地的希臘土著們展現誇張實力。

1947年的蘇聯 也曾用3架圖4轟炸機反覆飛越紅場

此後,波斯大王似乎已對此類表演有些上癮。在剛剛修好運河的阿索斯山下,竟主動放過幾艘將穀物運往敵方控制區的商船。當時,附近海面上雲集著至少300多艘戰艦,完全可以憑划槳手的加速度優勢追上目標。但薛西斯依舊拋出罕見的大度,命令屬下不要打擾對方業務,並繼續若無其事的山上檢閱整個水師隊伍。可想而知,這些僥倖逃過一劫的希臘水手會被如此陣仗給嚇得不輕,回頭又將所見所聞傳遞至航程中的每個港口。

為了傳播恐懼 薛西斯甚至故意放過對手的運糧船

那麼,這些大費周章的攻心表演,是否有為波斯軍隊爭取到優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無論多麼堅定的強硬派,都在異常密集的信息轟炸下感到壓力倍增。其中,以斯巴達人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各城邦,幾乎要求放棄科林斯地峽外的所有區域。若非雅典人以退出聯盟為要挾,根本不會有人去溫泉關上演可歌可泣的悲情戰役。但即便是後者,都不樂於將防區擴大至北部平原。只能眼睜睜看著貼薩利和底比斯人拜倒在薛西斯膝下,將原本投身抵抗大業的士兵充當僕從軍。

迫於薛西斯的攻心戰術 許多希臘城市選擇加入波斯陣營

然而,戰爭永遠是在考驗雙方的核心實力,以及儘量少犯錯誤的臨場決斷水平。看似弱小的希臘聯軍,恰恰在這些方面更具備實操優勢。除保家守土的天然正義外,還有最適於腳下環境的重步兵方陣,以及與之配套的整個社會動員體系。倒是相貌唬人的波斯遠征軍,有著太多不適於區域特質的戰術編組,容易在遭遇阻礙時忙中出亂。以至於不能發揮出應有實力,還有十分明顯的相互牽制困局。

動搖者的離去 反而讓希臘聯軍的意志更堅定

諷刺的是,遭遇大舉入侵的希臘諸邦絕非鐵板一塊,不乏大批選擇躺平、妥協或借刀殺人的動搖城市。不想被薛西斯的障眼法給提前激發,一股腦的倒向波斯麾下,反過來讓堅持抵抗的聯盟更為純粹。倘若其中的某些勢力還「潛伏」於希臘陣營,完全可以對聯軍的行動造成更大破壞。結果卻事與願違,變相幫政敵們「束縛」住大王手腳。這能不能算薛西斯攻心策略的威力體現,則必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開放性探索。

波斯軍隊的潰敗 主要是由於不適應希臘地理環境

但可以肯定的是,波斯帝國在耗時數年的遠征準備階段,就有意無意的實施宣傳詭道。譬如把全國範圍內的可徵用兵源都算入行動序列,力爭靠文攻武赫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宏圖偉業。甚至影響到希羅多德這類文人的主觀判斷,將水分嚴重的武裝規模收錄進傳世著作。

希羅多德將薛西斯造的謠全盤收入著作

但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內涵寓意

只不過在這位身處波斯而心系希臘的學者看來,薛西斯的軍隊多寡其實並不重要。反而越聲勢浩大,越能彰顯文化同胞們的獲勝來之不易,也更能說明公理擊敗強權的必然規律。這些不受控的輿論傾向,無疑是波斯大王最不樂於想見,也最無能為力控制的裂變......

(全文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ed342e878704120e247431f4afa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