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東古拉戰役:中世紀蘇丹基督教王國的六百年抗爭記

2023-04-19     冷炮歷史

原標題:三次東古拉戰役:中世紀蘇丹基督教王國的六百年抗爭記

公元7世紀,無疑是屬於穆斯林阿拉伯人的黃金時代。他們先後擊敗羅馬與波斯兩大強敵,並迅速將伊斯蘭秩序占據已知世界的二分之一。曾是文明中心的兩河流域、埃及與印度河流域,紛紛被其留下勝利者的永恆印記。

然而,這輪狂潮卻在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地區遭遇強力抵制。特別是位於今日蘇丹北部的馬庫里亞王國,曾三次在都城東古拉門口迎戰他們。甚至有過大規模反擊,將基於相互摧毀的平衡維持了近六個世紀。

第一次東古拉戰役

古典時代的努比亞人 就擅長輝煌履歷和苟活技藝

早在公元4世紀,古老的努比亞王國趨於分崩離析。在此之前,他們曾短暫占領上下埃及達91年時間,又在退回老家後接連熬死了亞述、波斯與托勒密這三大跨區域強權。甚至還與羅馬帝國打的有來有回,堪稱非洲古典文明史上的一顆常青樹。

然而,經年累月的外擴失敗,終使努比亞人不能堅持更長時間。由於全球氣候的逐漸乾燥,以及大量的耕作、放牧等人為活動影響,造成撒哈拉沙漠的面積穩步增漲。特別是對上埃及到下努比亞之間的區域影響嚴重,讓努比亞文明同外部世界的距離越來越遠。一些不舍故土的失地農民,索性化身為刀頭舔血的遊牧匪幫,同樣對大規模交流產生不利阻隔。

中世紀初期 努比亞地區出現三國鼎立局面

正因如此,努比亞人在5-6世紀間被迫轉型,凝聚成大量部族和三個頗有規模的獨立政權。其中又以中部的馬庫里亞最為強盛,幾乎完美充當古努比亞勢力的平替。尤其是在改宗基督教後,升格成羅馬維護紅海-印度洋貿易網絡的重要幫手,並派使節前往君士坦丁堡敬獻過象牙和長頸鹿。等到薩珊王朝的波斯軍隊短暫攻克埃及,重創其北部的同族鄰居諾巴蒂亞,便毫不費力的將整個尼羅河上游兼并下來。若非南面還有更為得勢的衣索比亞人,那麼嶄新的馬庫里亞應該能在歷史記載中留下更多精彩戲份。

公元639年,建立伍麥葉王朝的阿拉伯人開始越過西奈半島,只用短短兩年就將埃及全境占為己有。原先只是外圍勢力的馬庫里亞王國,瞬間成為抵禦異端南下發展的基督盾牌。但在充分吸納自下游逃亡過來的難民之前,征服者的鐵蹄已先行一步的踏足上游領域。亦如那些曾周期性光顧北蘇丹的入侵者,可以輕鬆沿尼羅河河道逼近都城禁區。

伍麥葉時代的阿拉伯武士形象

到了公元642年,鎮守埃及的大將阿斯突然發難,派堂兄納菲率領約20000人的軍隊南下努比亞。雖然馬庫里亞人有沿尼羅河途構築堡壘的設防傳統,卻架不住早期穆斯林軍隊的頻繁穿越沙海策略。哪怕主力多為身披重甲的阿拉伯步兵,也往往習慣於用馬或駱駝實施長距離機動。另有不少遊蕩在上埃及的沙漠部族加入,形成一整支浩浩蕩蕩的騎乘大軍。他們完全有能力繞過外圍障礙,對個別據點實施鬆散圍困,再動用主力直插以都城東古拉為首的核心區域。

不過,阿拉伯入侵者還是低估了對手能力。在國王卡利杜魯特的調度下,許多努比亞人提前完成了動員集結,並自發到穆斯林軍隊可能通過的區域設伏。只等自信滿滿的強敵冒失挺進,再以小股騎兵+弓箭手的展開突襲。雖無法撼動納菲麾下的精英主力,也足夠對輕裝僕從或後勤輜隊伍重造成嚴重威脅。

馬庫里亞王國的大體版圖

至於真正的決戰主力,則到去往東古拉的必經之道上紮營,搶在阿拉伯步兵完成列陣前就大量射箭。納菲雖有出動披重甲的精銳騎兵突擊,卻還是被極具努比亞特色的密集箭矢擊敗。不少武士甚至被精確命中眼睛,只能在驚恐情緒的蔓延下選擇後撤。加之一路上遭遇的各類後勤困境和散兵襲擾,讓全員折損率比例達到非常恐怖的2/3水平。

由於沒能在第一次東古拉戰役中獲勝,埃及的伍麥葉分部被迫暫停南下步伐。納菲只能拒絕承認自己失敗,強調努比亞的沙漠化地形不值得花大力氣征服。奈何繼任者完全不把他的解釋放在心上,僅僅休整10年便再次派大軍前去討伐。

馬庫里亞軍隊雖不出名 卻打出讓人意想不到的成績

第二次東古拉戰役

屢次獲勝讓馬庫里亞王國儼然成為非洲的基督盾牌

公元645年,擔任埃及總督的阿卜杜拉-伊本-薩德決定親自出馬,率領只有5000人的軍隊衝進努比亞地界。雖然部隊規模遠不及前次龐大,卻有利於緩解非常要命的後勤壓力。而且還特意準備了大型牽引式拋石器,足以對馬庫里亞王國的城市造成巨大威脅。

由於相關記載缺失,我們已不清楚兩軍的前期交鋒經過。阿拉伯人可能再次籠絡到大批沙漠部族,替自己襲擾和包圍一些北部邊防要塞,再突然迂迴到都城東古拉地區紮營。此舉完全超乎國王卡利杜魯特的預料,也就沒能把太多兵力集中到麾下部署。好在王都本身的防禦設施足夠堅固,擁有一道至少高6米、底座寬達4米的城牆拱衛,還在泥磚結構的外層包裹強化石塊。根本不擔心被規模有限的對手輕易拿捏。

緊挨著尼羅河建造的東古拉城

此時,早已騎虎難下的總督只能命部下展開強攻。他們架起本地人從未見過的拋石器,對準東古拉城就是一陣狂轟濫炸,讓包括大教堂在內的主要建築都毀於一旦。但據守城頭的努比亞弓箭手卻死戰不退,屢屢擊退敢於靠近作業的穆斯林對手。由於沒攜帶炮灰僕從,數目非常有限的阿拉伯精英只能親自上陣,也因此承受著憤怒守軍的大部分攻擊輸出。若再暴露出真實規模,恐怕要遭反攻倒算的對手全面反撲。

眼看自己的冒進失去效果,薩德只能嘗試同城裡的卡利杜魯特國王和談。雙方都不希望把僵局持續下去,從而達成名為「巴格特」的合約共識。雖然伍麥葉時代的阿拉伯人心高氣傲,卻罕見的同意馬庫里亞王國不必以附庸身份同自己相處。甚至保證會在開放貿易之餘,引渡那些出逃到自己控制區內的流亡者或奴隸。作為回饋,信奉基督教的努比亞君主也要出資建立一座清真寺,充當穆斯林商人的客棧和使館職能。後者每年都會把上等的糧食從埃及運抵南方,換取前者精心挑選出來的360名優質奴隸。

馬庫里亞王國的貴族騎兵和平民弓箭手

雖然巴格特合約看似典型的城下之盟,卻被馬庫里亞王國和歷代埃及政權共同維繫達600年之久。這倒不是說雙方不會周期性爆發邊境衝突,而是基於現實因素的考量,總能在危機進一步升格前予以淡化平息。例如永遠盤踞在上埃及的沙漠牧民,很難忍住不對南方的基督教社區發動襲擊。另一方也曾以總督迫害科普特派教友為藉口,從下努比亞派兵圍困埃及城市。所以,合約的具體執行往往會被外力打斷,給後來的野心家們製造出更多口實。

到了9世紀,阿拉伯人的伍麥葉王朝衰敗,遭更尊崇波斯文化的阿巴斯王朝取代。馬庫里亞則利用地緣優勢和教派身份,逐漸成長為非洲東部的基督教強國,以及羅馬拜占庭文化的有利保護者。雖然拒絕過末代伍麥葉哈里發的避難申請,卻不得不面臨強勢新主的額外敲詐。於是,國王扎卡里亞斯三世派兒子喬治前往巴格達進行交涉,免於每年都要向對方供奉青年男女的苛刻條件。王子還因舉止優雅和談吐不凡而廣受好評,也從側面證明了當時的努比亞地區依然經濟相當繁榮。

一些努比亞人甚至以僱傭兵形式為穆斯林君主作戰

第三次東古拉戰役

先後統御埃及的法蒂瑪 阿尤布和馬穆魯克王朝

公元11-13世紀,埃及本土先後為法蒂瑪、阿尤布王和馬穆魯克這三大王朝統治。北方穆斯林與南方基督徒間的關係也隨之每況愈下想,逐漸由相對克制的衝突演變為全面戰爭。其中既有區域差異造成的矛盾累積,但也不乏時局變遷所帶來的額外加成。

譬如10世紀末建立的法蒂瑪王朝,由於自己的什葉派信仰而遭周圍所有穆斯林政權敵視。故而比較注重同馬庫里亞搞好關係,還一度與努比亞基督徒相處的比較融洽。但在來自西歐的十字軍攻入黎凡特後,不得不仰仗亞洲的突厥化軍閥增加武力。於是,大名鼎鼎的薩拉丁在1171年取而代之,轉而對南方鄰居採取更強硬措施。他派兵進攻尼羅河中上游的卡斯爾伊布里姆,還希望靠留守當地的庫爾德駐軍強迫努比亞人屈服。雙方在相互襲擾中對峙達2年時間,才因突厥軍官的偶然溺水身亡結束接觸。

撒哈拉沙漠的擴張 進一步壓縮努比亞人的生存空間

與此同時,氣候變遷正進一步扼殺馬庫里亞王國的生存空間。一方面是因為沙漠化進程,對傳統農牧業生產構成嚴重威脅。其次,還有穆斯林商團頻繁更換貿易線路,儘可能避開有潛在風險的基督教社區。兩種因素相互交織,造成整個尼羅河中上游地區的城市衰落,也直接削弱了這些南方科普特派信徒的經濟實力。更多定居者被迫加入牧民隊伍,成為引發危機的不穩定因子。

到了1260年,更為可怕的馬穆魯克王朝在埃及建立。由於其精英普遍源自為對抗十字軍而訓練的奴隸,所以對各東方基督徒區域的抱有本能敵意。一旦前線局勢稍稍緩和,便派兵到南方劫掠下努比亞地區。作為反制措施,馬庫里亞國王大衛也動用武力圍攻紅海港口艾達卜。顯然,這是尋常報復之外的借題發揮,意圖對影響內地商道的海路予以重錘。結果必然是引起開羅方面的更強烈回擊,以及1276年由蘇丹拜巴爾斯親自指揮的第三次東古拉戰役。

馬庫里亞王國的輕騎兵 騎士和弓箭手

相比於努比亞人過去的對手,嶄新的馬穆魯克騎兵團無疑相當難對付。除擁有更好的全套裝備外,還能憑藉嚴格的脫產訓練獲得可觀實力。加之經年累月的戰爭錘鍊,塑造出對各種複雜新環境的快速適應能力。因此,無論是撒哈拉沙海的炙熱灼烤,還是流量湍急的尼羅河水道,都無法像過去那樣給入侵者製造行動麻煩。馬庫里亞軍隊也繼續寄出慣用策略,用層層布防的游擊隊員嘗試阻滯對手。奈何手裡的獵弓已經很難匹敵亞洲復合弓,而輕裝騎士又無法在馬背上占突厥人便宜。

最終,馬穆魯克軍隊輕鬆殺到東古拉城下,開始對這座從未陷落的馬庫里亞王都展開圍攻。雖然歷史記載到這裡再次出現中斷,但讀者基於這些埃及新貴對抗十字軍或蒙古人的優異表現,也能想見雙方的實力差距有多麼巨大。縱使努比亞人已經在北側城牆加固了2做塔樓,還是抵不過擁有配重投石機與各類弩炮的新對手。國王大衛只能倉皇出逃到南方暫避,任由獲勝的穆斯林征服者處置祖傳基業。

馬穆魯克人的攻城技術 終讓東古拉城陷落

或許是覺得北蘇丹地區離埃及過於遙遠,獲勝後的拜巴爾斯並未全盤占領努比亞,而是扶持一位名叫謝肯達的傀儡實施委任統治。馬庫里亞王國就此被降格為馬穆魯克人的南方附庸,延續時常達600年的巴格特合約也自動宣告失效。此後,還有頻繁內戰和埃及宗主的不定期討伐輪番上演,不斷對脆弱的沙漠綠洲經濟帶去毀滅性影響。等到14世紀的黑死病全球大流行降臨,許多城鎮便因人口凋敝而徹底淪為景觀廢墟。有關該地區的記載同樣變得越來越少。

諷刺的是,努比亞人在王國面積大幅萎縮後還能發揮傳統藝能,依靠苟活之術在16世紀熬死了埃及馬穆魯克王朝。隨即迎來經濟實力更強、軍事技術更加先進的鄂圖曼土耳其,終於在1560年被穆斯林帝國給完全占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37f49e28b3e6e707109810d8f85c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