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鞭斷流:波斯大王薛西斯的跨海大橋工程

2023-05-29     冷炮歷史

原標題:投鞭斷流:波斯大王薛西斯的跨海大橋工程

淺淺的達達尼爾海峽 是阻擋波斯軍隊西進的最大天塹

然而,如此龐大的部隊規模勢必帶來相應後勤壓力,無疑需要有可靠的交通線予以支撐。否則容易因物資匱乏而不戰自潰,如前次戰爭那般成就希臘人的勝利威名。於是,薛西斯花不僅花三年時間挖掘運河,還下令在達達尼爾海峽上建造兩座大橋。儘管此舉並不能讓波斯帝國贏下對希臘的戰爭,卻堪稱古代世界的工程學奇蹟。

前次戰爭中 只靠艦隊擺渡的波斯人沒能嘗到勝果

事實上,公元前5世紀的波斯擁有全球第一大海軍,可以從治下的埃及、腓尼基、希臘、賽普勒斯和乞里西亞等族群手裡徵集到足夠戰艦。換言之,僅憑技藝尚不完全成熟的兩棲登陸行動,就可以將足量士兵送遞歐洲前線。若再算上設立在色雷斯的前線基地,完全能夠對分崩離析的城邦們實施雙線夾擊。

政治因素 讓波斯軍隊必須把各地精英都押上戰場

可惜,貴為世界霸主的薛西斯卻需要考量更多問題。首先就是希臘本土的農產相當貧瘠,每塊山間平原的面積也非常狹小。因而既不能提供充足給養,也無法讓入侵者在單個戰場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其次,相對寬鬆的權力下放結構,讓帝國各省境內都有不少自治領。本地精英可以是大王在順境中的鐵桿盟友,也完全有可能在逆境中採取不合作策略。最好的節制手段便是將他們綁上戰車,在殘酷的沙場上共同進退。當然,貴為宗主的波斯必須為他們全程提供糧秣,從而背上更加艱巨的後勤負擔。

大流士一世時代 波斯帝國就曾用希臘人建造過跨海大橋

這些因素相互交織,促成了薛西斯的超級造橋工程。早在公元前518年,他的父親大流士就曾實踐此法,靠來自薩摩斯島的希臘工程師為自己設計建造過一座跨海大橋。隨後,有數萬名士兵藉此踏足歐洲,與北方的斯基泰遊牧民展開長期鋸戰。儘管未能如願征服烏克蘭大平原,但還是說明用船舶拼湊出浮橋的技術具有可操作性。以至於有學者認為,薛西斯的造橋計劃並非自己拍腦門,而是先王駕崩前就留下的復仇方案。只是政治風向在下一個世代有所變遷,才讓總工程師由希臘人換成腓尼基和埃及人。

起初 建設中的大橋排列過於密集 造成嚴重的結構性缺陷

公元前480年春季,大量波斯軍隊開始在小亞細亞半島西側的薩迪斯城集結。隨後陸續開拔之達達尼爾海峽邊,與走水路的艦隊匯合。雖然有大量希臘人為薛西斯服役,但這位萬王之王顯然不準備信賴他們,轉而對同樣擅長航海的腓尼基人更為倚重。後者也依葫蘆畫瓢,開啟兩座大橋的施工進度。其中一條用於連通亞洲的恰納卡萊到歐洲的基利特巴希爾,第二條則位於阿比多斯和對岸塞斯托斯附之間。全都需要靠大量船隻充當浮台,再鋪設木板供人畜或車輛通過。

在現場親自監督大橋工程的薛西斯

不過,當大橋剛剛建造到1300-1400米左右,便遭海峽內的劇烈風暴所摧毀。除去必不可少的氣候因素外,隱藏的結構缺陷也暴露無遺。薛西斯聞訊後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將原來的工程師斬首示眾。繼而在籌備二度開工之餘,命酷吏到海邊上演投鞭斷流大戲。不僅將整副燒紅的腳銬扔進水裡,還要用皮鞭怒抽不配合自己的大海300下。圍觀士兵也不能閒著,需要以整齊的怒吼聲為帝國壯大盛世。直至新一批建材運抵現場,才草草結束這場足以被載入史冊的行為藝術。

用腳銬和皮鞭懲罰大海的波斯酷吏

此後,新的工程負責人對結構做了微調,不再像之前那樣要求在每個段落都密布船隻載台。相反,還要彼此留出3米空檔供湍急海流穿過,並在此基礎上額外安排至少三處可供船隻通行的緩衝缺口。但作為基座的每艘船都必須在同一側沉下鐵錨來加固自身穩定性。然後才是原產埃及的亞麻和草砂紙,被從來製作連接整座橋樑的纜繩。而且為降低人畜通過時的庫難度,還會在鋪設完的木板上增添灌木或泥土,形成更具摩擦力的普通路面。

重修的大橋 讓每艘船之間都保持3米距離

同時,根據海峽南北的風浪大小區別,對沒做大橋的具體功能劃分。其中位於南側的較小一些,只需動用314艘2-3列槳戰艦,形成約2000米長的士兵專用通道。北側的則稍大一些,需要用360艘2-3列槳戰艦,拼湊出約2200的畜力+輜重通道。甚至有掩蓋兩側視線的2.74米高屏風,以防馬匹因目睹大面積水域而產生驚慌。

南北兩座大橋 還依照具體用途做了大小功能劃分

兩座大橋的建立 讓波斯帝國能將更多陸軍派遣至希臘

另一方面,兩座跨海大橋的過於成功,也反過來加速薛西斯的野心膨脹與波斯軍隊的潰敗收場。如果僅僅靠艦隊維持交通線,那麼被送至希臘前線的士兵數量將相當有限。但在有橋樑輔助的情況下,更多輜重可以被輕易安排至貧瘠山區。不僅在後勤領域杯水車薪,還對原本就捉襟見肘的道路帶去更多通勤壓力。曾經的亞洲雄師就此失去靈活性,在一片完全不適合的戰場上折戟沉沙。

薩拉米斯海戰後 波斯人已無力保護大橋安全

當年夏季,希臘聯軍在決定性的薩拉米斯海戰中大獲全勝,兩座大橋瞬間變成波斯人的軟肋。當對手放出要繞道破壞的豪言,心高氣傲的薛西斯再也無法偽裝下去,提前帶半數殘兵奔回亞洲。諷刺的是,由於之前數月的無人照料,其中的一座橋已在不知情的時候被風暴摧毀。堂堂萬王之王只能夾著尾巴,從幾公里外的最後橋樑逃出生天。

至此,波斯帝國再也沒嘗試建造類似工程。只在典籍中留下古代跨海大橋的一個接一個傳說,常伴於薛西斯本人的暴君之名左右......

(全文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047e6aa49de954a4697efed83bbb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