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賽港陷落:決定蘇門答臘島命運的亞齊勝利

2023-07-10     冷炮歷史

原標題:帕賽港陷落:決定蘇門答臘島命運的亞齊勝利

帕賽港陷落:決定蘇門答臘島命運的亞齊勝利

公元16世紀初,隨著西方勢力在東印度群島的急速擴張,作為其反作用力的強硬穆斯林政權也孕育而生。其中,又以蘇門答臘島北部的亞齊尤為積極,誓要以立竿見影的措施贏得速勝。於是,作為其前宗主的帕賽蘇丹國便首先遭殃,淪為新任王者的祭旗對象。

帕薩港的傳統政治結構 就是外來戶與本地土著的聯盟

事實上,帕賽蘇丹國的衰敗,自有相當比重的結構性因素。作為典型的外來文化輸入結晶,其用於維繫實力的資金、技術和意識形態皆不是本土起源。但卻需要用東南亞當地模式予以嫁接,形成相當精妙又異常脆弱的多元集成。譬如西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或印度人,會在中央宮廷、交易市場和清真寺內抱團取暖。至於貢獻勞動力、糧食與一切周邊服務的土著,則會繼續固定在傳統村舍當中。兩者間靠共生關係達成總體平衡。

葡萄牙人的東進 破壞了帕薩蘇丹國的結構平衡

然而,葡萄牙人的出現必將對上述解構造成徹底破壞。由於推出帶有明顯傾向性的壟斷保護政策,穆斯林商販被迅速且徹底的逐出本地市場。唯有少數願意購買許可證的合作者才能留下,而空缺會用來自來自馬來半島的競爭者填補。結果當然是整體份額嚴重下滑,繼而影響到周邊區域的勞務收益。因此,當附近的亞齊蘇丹高舉反旗、吸引老客戶們前去買賣,便能對廣袤的鄉村形成感召虹吸效應。

帕賽城內的蘇丹宮殿

另一方面,舊的帕賽統治者對三夾板局面毫無辦法。他們既需要靠外來貿易獲取收入,又無法像過去那樣號召眾多,只好在每況愈下中渾渾噩噩。以至於爆發嚴重衝突,迫使葡屬馬六甲當局派兵介入。1521年,由豪爾赫率領的約300人的小型艦隊興師問罪,迅速擊潰造反派領袖吉納爾的3000軍隊。原已失勢的蘇丹奧爾法姆被重新扶上王位,並淪為馬六甲總督的傀儡,同意對方在港口位置安排駐軍堡壘。稍後,葡萄牙人嘗試進攻亞齊失敗,徹底保送對方順利崛起。

末代帕薩蘇丹 只能靠少量葡萄牙駐軍維持統治

兩年後,整軍經武的亞齊人已做好準備,意圖將區域王者的桂冠給承接過來。蘇丹易卜拉欣派自己的弟弟萊拉挂帥,帶著至少15000名士兵前往帕賽港。在主力完全集結前,大批先遣隊就聞風而動。他們毫無徵兆的侵入目標區域,故意同主城區保持相當距離,只專注於反覆掃蕩農業村舍。經過長達三個月的無情蹂躪,製造出大批難民湧入城市,給原有守衛造成重大負擔。

在正式入侵前 亞齊先遣隊已肆虐帕薩港的周圍鄉村

公元1524年春季,易卜拉欣親臨前線,帶著吃飽喝足的亞齊軍隊收緊包圍圈。但彼時的蘇丹仍不準備立刻實施強攻,而是僅僅到半里外就停下紮營。可能是為動搖敵方意志,又或許是想要收編富裕市民來為自己建設城市,他竟破天荒的宣布6天特赦。在此期間,凡是願意離開的帕賽人都可以來營地投奔自己,還能將家眷與財產一併帶來保護。於是,原本還人口稠密的城市迅速冷清下來。

近代早期的東南亞城鎮 普遍只有聊勝於無的防護柵欄

當然,蘇丹的如意算盤還是有不少紕漏之處。比如先前的驅逐難民入城,就沒有考慮到帕賽是一座負有盛名的港口。儘管可能暫時饑饉,卻終究能通過水路輸送給養。由於早期的亞齊軍隊並無強大水師,自然沒可能阻斷任何商船靠岸。其次,在意志動搖的市民撤出後,留下守城的就只有最堅定者。儘管帕賽和同時代的大部分南洋城市類似,從未建設過複雜且堅固的巨石城牆,但依靠外圍柵欄+挖掘作業的土辦法還是能有效提升防禦水平。考慮到亞齊陸軍還沒引進強大的歐式火炮,也就不可能予以迅速擊破。

大部分亞齊士兵的裝備寒酸

結果,本應相當輕鬆的壓倒性速勝,就演變為兩支土生武裝的殘酷消耗。圍攻者曾兩度發動全面進攻,都沒有將看似羸弱的帕賽城給拿下。只是因為體量優勢,有充足資本彌補損失,才逼的對方精神崩潰。同時,位於港口小要塞內的葡萄牙駐軍也處境艱難。不少人因水土不服而患病臥床,以至於無法對本地盟友施以援助。否則,整場圍攻戰的局勢發展可能會朝另一方方向演進。奈何上天選擇庇佑準備更充分的亞齊人,讓他們在第三輪突擊中沖入城市。

早期亞齊軍隊 習慣於用戰象作為嚮導力量

於是,蘇丹率領他的勝利之師轉向港口,要求那裡的350名葡萄牙駐軍交出堡壘控制權。但擁有決策權的隊長安德烈已病入膏肓,將職務暫時委託給妹夫科埃略兼任。後者自知難以堅持太長世間,便接連向馬六甲城以及東部的盟友阿魯王國求援。自己也搭船去到印度,準備向果阿的東方最高權力機關報告情況。結果才離開不久,便遇到2艘前往摩鹿加群島採購香料的武裝商船,索性將他們帶回駐地參與協防。

來自2艘商船的援軍 遠不足以緩解堡壘的困局

很快,失去耐心的亞齊人發動首次試探性進攻,結果被少數要塞守軍的猛烈火力擊退。可能是通過投誠的流亡者獲悉對手健康狀況不佳,易卜拉欣緊接著下令進行二度嘗試,用提早準備好的700架梯子輔助8000名士兵同步行動。堡壘守軍的火力不再能獨當一面,只好讓所有病號都登上城牆肉搏。幸虧那2艘中途趕來增援的商船不離不棄,遞進岸邊用所有槍炮連續射擊,才勉強將這輪絕命突擊壓制回去。只不過在人力資源充沛、還自帶聖戰屬性的蘇丹看來,單次折損2000士兵的代價依然在可承受範圍內。

2艘臨時趕來的商船 成幫要塞守軍逃亡馬六甲

此後,亞齊軍隊嘗試更換主攻線路,準備用縱火船焚燒帕賽城的港口區域。但這類自殺性單位的外觀尤為明顯,還沒能靠近目標就毀於炮兵的重點照顧。倒是繼續肆虐的疾病問題,讓困守一隅之地的葡萄牙人新生動搖。他們在5月決定棄城逃往馬六甲,並打算在燒毀堡壘時將所有大炮打包帶走。奈何消息走漏,被緊緊盯著自己的穆斯林軍隊提前截胡。因此,2艘滿載傷員的帆船,就只能在調轉炮口的火力侵襲下黯然退場。

征服帕賽後 亞齊成為蘇門答臘島的絕對霸主

由於帕賽港的陷落,亞齊成功取締先前的軟弱舊宗主,成為蘇門答臘島的西北霸王。不僅讓蘇丹易卜拉欣的聲望暴漲,還連帶著吸引到更多穆斯林世界的國際資本。稍後還將被強大的鄂圖曼帝國注意,成為其執行東方戰略的主要支點。正是依靠這些不斷累積的資源,才讓他們能將自己的獨立世系延續至20世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c95df7dd6e5812d30f9bf8207a1d0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