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運輸機:不斷被全世界武裝的前蘇聯飛行牲口

2023-06-06     冷炮歷史

原標題:安2運輸機:不斷被全世界武裝的前蘇聯飛行牲口

安2運輸機:不斷被全世界武裝的前蘇聯飛行牲口

二戰結束後,千瘡百孔的蘇聯迫切需要一種小型、多通途、低成本、容易維護、可以在糟糕地面短距離起降的飛機,用於偉大祖國的重建。

於是,大名鼎鼎的安2便應運而生。它全長約12.7米、高約5.35米、上層翼展約18.2米、下層翼展約14米,最大空重達3.3噸。而且經過魔改,航程可以拉升到1560公里。

農業機械起源

安2運輸機的三面設計圖

起初,這款活塞式飛機沒有任何作戰用途考慮。按照農林部的設計要求,還曾被賦予過「農業經濟1型」的接地氣名稱。為此,全機採用金屬半硬殼結構。前部機身的承力結構由高強度鋼管焊接而成,後部機身則採用預應力鋁蒙皮加上縱橫向構件而構成,從而做到非常結實。

按照帶單撐杆雙層TSAGI-R11翼型常規氣動布局設計,以提供15度迎角時接近2.0的升力係數和120-258公里/小時的速度。雙翼後緣則裝有全翼展襟翼,上翼還裝配前緣縫翼,確保能夠短距起降。有些魔改版的安2起飛滑跑距離可以縮短到150米,著陸滑跑距離也只有170米,甚至號稱不用著艦鉤便可在航母上起降。

結實耐用的安2運輸機 原本是按農業機械標準設計

正因為皮實耐用的特性,讓安2成為當之無愧的社會主義農藥機。不僅出口到世界各地,還有不少被一直並沿用至今,活活熬死過要取代自己的安14。以至於當俄羅斯人發現自己早已缺乏相關生產線,還急忙向某南方鄰國回購其衍生出的運5系列。

然而,就在這款蘇聯版空中拖拉機首次成功試飛的同年,他們琢磨起如何將之改造為具備攻擊能力的軍機。一切仿佛如段子手調侃史達林格勒的拖拉機可以變成鋼鐵洪流,戰鬥民族的空中拖拉機不加點武器也實在是說不過去。因而僅僅到1947年春天,相關的武裝化之路便迅速開啟。

由於產量眾多 安2擁有不少改進型號

失敗的偵查拖拉機

最初的軍旅版安2 主要為炮兵提供校準服務

準確的說,蘇聯軍隊最早的安2並非定位於攻擊機,主要職責在於為炮兵提供觀測校對。因此,後部機艙外殼被透明玻璃鋼+間隔骨架替換,還安裝有用於自衛的20毫米航炮。此外,尾翼被製成雙鰭並置在細尾樑上,以免影響觀察角度。

考慮到前線觀測任務的風險性,蘇軍為安2的駕駛艙與發動機都加設護甲。甚至能兼職參與對地攻擊,專門配備多枚重達數十公斤的炸彈或火箭彈。

代號為Fedya的炮兵觀測版安2

1950年初,這款飛機成功首飛卻沒能量產列裝。因為在同期爆發的朝鮮戰場上,前線部隊更樂於使用更好的波2或雅克11。無論速度還是靈活性方面,都不是笨重的安2所能比擬。不過,蘇聯軍方沒有就此放棄武裝化的研究。在1963-64之交,切卡洛夫斯基的機場又進行了總共7次飛行,持續時間為4小時50分鐘的測試。

這一回,諸如UB-16-57、FAB-250M54、OFAB-100NV、ZAB-250-200、S5等航空炸彈、集束炸彈、火箭彈被用於試射,連舷窗與貨艙壁上甚至被安裝了AK47的射擊孔。不過,測試結果依舊不夠理想,迫使蘇聯暫時終止了全部相關研究。

下掛火箭發射巢與航彈的安2 甚至配有空射AK47

越南賢弟的成功嘗試

安2運輸機的真正軍事化 起始於越南戰場

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蘇聯老大哥的心愿還是被一眾小弟給發揚光大。在稍後成為熱點的東南亞戰場上,北越軍隊就充分利用安2的特性開展了一系列武裝行動,甚至早於蘇聯那場失敗的二度測試。在1962年,他們就通過這種飛機向寮國友軍運輸物資。為了壓制敵軍地面火力,特意按上艙門機槍,以及蘇聯版武裝安2的同款武器--S5火箭彈。

由於嘗到甜頭,北越空軍很快把成功經驗傳授給海軍。在一次夜襲中,安2用NURS火箭彈擊沉了1艘警備艇,並打傷了1艘登陸艦。可惜,當他們打算依葫蘆畫瓢也給美國人也來一記悶棍時,忘了後者擁有較為先進雷達。結果遭到防空飛彈的迎頭痛擊,至此只能找偵察船之類的軟柿子下手。

在越南軍隊手中 安2開始成為真正的攻擊機

從1965年3月開始,美國對北越實施代號「滾雷」的大規模空襲。為了配合主力行動,還利用寮國的中立地位,向越南邊境的內側安插眼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利馬85」觀測點。

其位於海拔1750米的富帕西山峰頂、視野開闊,距離河內僅有230公里,位置十分理想。加之四周皆為陡峭懸崖,僅有一條一人寬的陡峭山道。據說平時只能靠直升機在峰頂運人卸貨,可謂易守難攻。因此,美軍不準備親自派重兵把守,只用地面有親美的當地武裝把守要道。這樣既節約人力,也可掩人耳目,避免直接參與落人話柄。

藏有雷達和無線電系統的利馬85觀測點

顯然,北越方面必須迅速拔除這種煩人的雷達據點。為此,他們準備了4架魔改版安2運輸機,在她們翼下掛載2具57毫米的12管航空火箭巢。機身內還裝有20枚用120毫米迫擊炮彈改裝的炸彈,可通過簡易改裝的鉸鏈裝置投擲。這種96枚火箭彈+80枚炸彈的可怕組合,足以將利馬85的山頭削平。

不過,美軍對於北越的行動並非全無知曉。實際上,他們準確知道對手在此地附近的軍隊規模和長官姓名,還用親美的苗人武裝擊退過少量斥候。但僅僅4天時間,可怕的魔改安2就打了觀測點一個措手不及。她們分成兩組行動,分別展開主攻和補刀收尾。奈何目標工事已進行過偽裝,造成把航空調度樓當雷達站轟擊的烏龍操作。

富帕西山頂降落的美方直升機

當然,參與襲擊的安2運輸機隊也是運氣欠佳。其中1架剛投完彈就被地面火力擊落。更為不巧的是,有1架美國航司塗裝的貝爾212直升機(軍用型UH1)剛好飛臨現場。駕駛員特德-摩爾上尉利用越南飛行員的後視盲區,抄起手持火器對準其中1架的駕駛艙頂部打出一梭子彈。由於裝了彈藥,那架安2飛機反而比對手要慢半拍,不幸淪為全世界第一架遭直升機擊落的固定翼飛機。

這次空襲隨之結束,霉運很快轉到美軍頭上。他們並沒有吸取教訓,長期對顯而易見的北越突襲置之不理。因而在兩個月後,突遭經過充分山地訓練的北越特戰士兵突襲,還因密集的掩護炮火而吃癟。

表現貝爾212擊落安2的畫作

這些事實證明,在敵軍有著完整防空體系的情況下,本為務農設計安2肯定有些力不從心。但架不住這種飛機的價格便宜,又對起降環境沒多少要求,因而始終被有心者用於一些特殊作戰行動。倘若獲勝必然皆大歡喜,即便損失也毫不心疼。

1978年,已經完成統一大業的越南開始將兵鋒轉向鄰國柬埔寨。他們結合此前十多年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大量使用包括安2在內的魔改運輸機,轟炸素有兇殘之名的紅色高棉武裝。除蘇聯產的NURS火箭彈之外,越南人還把美軍留下的大量航空彈藥充分利用。這些彈藥雖無法適配蘇制戰鬥機,卻可以安裝到安26之類比安2更大的運輸機上。只不過必須以「仰頭」模式飛行,再從後艙「倒」出去攻擊,實際精度非常感人。

運輸機仰頭倒炸彈 雖然精度感人

老樹遍地開新花

曾使用安2充當轟炸機的 桑地諾解放陣線

有了越南人的大量實踐參考,類似的魔改版安2也在全球遍地開花,堪稱飛行的AK47和帶翅膀的武裝皮卡。例如1980年代初的桑地諾解放陣線,就給幾架安2裝上100公斤級炸彈,轟炸又CIA支持的敵對勢力。

與此同時,受蘇聯扶持的阿富汗軍隊也用安2開展武裝偵察。由於活塞發動機的低紅外特性,這些飛機不易遭各類肩扛飛彈攻擊。即便不幸被高射機槍打成馬蜂窩,也能憑藉皮糙肉厚的耐用性安全返回機場。即便在軍事水準更低的非洲,安2都是各類戰爭行動的常客。通過增加手搓機槍炮塔、手榴彈與工業炸藥等裝備,圓了很多弱小勢力的現代化空軍夢。

21世紀初 被滯留在阿富汗境內的安2運輸機殘骸

當然,更為知名的案例還是出現於巴爾幹半島。在1990年代的前南地區,克羅埃西亞人正計劃復活自己的空軍力量,卻苦於沒任何正規軍機。只能從農場航空隊和跳傘俱樂部那裡七拼八湊出幾架安2運輸機進行魔改,用於給那些孤立無援的據點投送物資。據說,克族指揮官馬爾科-日夫科維奇作為負責人,還非常貼心的安排了GPS導航儀,讓空投精度大大提升。

隨著第一支轟炸機隊在奧西耶克成立,克羅埃西亞人用90毫米火箭發射器、炸藥與金屬片混裝出「鍋爐炸彈」,全都被安2用來對塞族武裝陣地甚至是難民車隊發動空襲。此外,克羅埃西亞空軍經常用安2組成兩機編隊進行夜襲,並利用低紅外特徵躲避塞族的斯特雷拉-2М飛彈。有一回,後者連續發射16枚飛彈才擊落1架安2。

克羅埃西亞空軍的安2運輸機

不過,安2 畢竟不是專業軍機,頻繁出動後的失利也就在所難免。僅在武科瓦爾附近,就至少有5架安2毀於塞爾維亞人的蘇制SAM飛彈,甚至傳聞連日夫科維奇自己都被擊落陣亡。1993年初,克方出動安2轟炸塞族人自封的克拉伊納共和國目標。在對哲勒托維茨附近油田的空襲中,克方的1架安2被擊中並迫降,不過機組人員在脫離圍捕時不幸觸雷身亡。波士尼亞的塞族武裝也以牙還牙,利用安2進行武裝偵察,且一樣免不了遭到失利。在1993年3月,就有1架在轟炸斯雷布雷尼察的穆族陣地時被擊落。

另一方面,在有著同樣劇變經歷的高加索,缺乏飛行器的當地車臣武裝必然使用安2。杜達耶夫就擁有一批魔改軍機,其中幾架被確信具有夜襲功能。不過,這些飛機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就被俄空軍在1994年摧毀。

發射火箭彈的安2

相比之下,朝鮮堪稱魔改安2運輸機群的集大成者。他們積極參照蘇聯老大哥和越南小兄弟的優良傳統,將其先一步用於真正的特種作戰。不僅外殼刷成便於夜間隱秘行動的黑色,艙門與舷窗還都架上了機槍,底部則是航彈支架與NAR火箭巢。在實際行動中,朝方安2更是可以利用多山地形,低空突破韓方的雷達盲區開展滲透行動。

但正所謂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隨著技術日新月異,留給安2魔改發威的空間已經不大了。同樣低成本、易起飛、還不用飛行員冒死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正迅速且決定性的擠占生態位。以至於某些使用國另闢蹊徑,利用新技術將其無人化,力爭發掘出這批老爺機的最後戰鬥力。

朝鮮空軍至今仍有規模不小的安2運輸機群

不死的神風老兵

亞塞拜然空軍的安2運輸機

在2020年的納卡地區衝突中,亞塞拜然寄出無人版安2運輸機,可以攜帶4枚250公斤FAB-250炸彈襲擊亞美尼亞陣地。但這批安2還算不上完全無人化,需要靠飛行員駕駛其進入預定位置後跳傘脫離,再由自動駕駛系統引導其飛向目標區域。

儘管被防空飛彈與戰鬥機擊落了12架,但這些老飛機還是很好的達成使命。不僅消耗掉亞美尼亞軍隊的彈藥,還使其防空陣地的暴露位置,為後續的無人機空襲指明方向。

被擊落的安2與未爆的航彈

2022年,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中也有安2的身影出現。根據衛星影像顯示,與烏克蘭北部接壤的俄羅斯布良斯克州塞什查空軍基地,赫然出現42架該類飛機,占到俄空天軍所有安2庫存的2/3。一種觀點認為,俄軍很可能打算復刻阿空軍的做法,用無人神風誘導烏軍防空系統自我暴露。但也有反對者宣稱不過是無稽之談,這批安2應該是用於運輸傷員與緊急物資。

畢竟,它可以低空飛行躲避雷達,能像直升機一樣野地起降卻沒有直升機的巨大噪音,不容易被發現。最重要的是,在被西方鎖了電子科技的俄國,未必能魔改出足夠勝任特攻任務的新款安2。何況,以戰鬥民族拉出T62、T54等東歐決戰兵器的姿態來看,這批老爺機大機率還是重歸老本行的宿命。

(全文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b5f0bc08f48bf10941d2d53b655b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