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之戰:明朝水師與台灣原住民聯手夾擊潮汕海盜

2023-06-17     冷炮歷史

原標題:嘉義之戰:明朝水師與台灣原住民聯手夾擊潮汕海盜

嘉義之戰:明朝水師與台灣原住民聯手夾擊潮汕海盜

公元16世紀70年代,明朝的漫長海疆並沒有因隆慶開關而獲得相許寧靜。相反,本著不患貧患不均的心理,依然有不少倭寇盜匪選擇堅守老本行。只是活動範圍較過去而言進一步擴大,逐漸觸及到尚未開發的寶島台灣。其中,又以潮汕人林鳳的隊伍最為傳奇,甚至有轉戰菲律賓的特化案例。

在此之前,他們一直嘗試以澎湖為主要據點,稍後又轉進至台灣本島。但也引來明朝官軍與本地原住民的聯手夾擊,不得不提前放棄自己的開拓願景。

隆慶開關的經濟紅利 為腐朽的明王朝注入了強心劑

早在1567年,明朝主動調整早前的貿易管制條例,允許部分海內外商人進行有限跨境交易。其中,珠三角西側的澳門主攻外資汲取,而九龍江口的月港負責內貨輸出。雖然較嘉靖皇帝的時代有顯著進步,但終究是要將相關事宜壓縮至最低限度。換句話說,除持有特殊執照的官商外,餘下自行其事者依然被歸屬為走私盜匪。只是基於政策翻篇需要,才逐步減少「倭寇」稱謂的書面使用。

漳泉兩州的官商 可分頭去往東西兩洋出口貨物

同時,兩大貿易口岸的正式確立,也給緊張的海防局勢營造出緩和空間。尤其曾是倭寇主力的閩南文化族群,立即搖身一變為搶購出洋許可證的漳、泉兩州民眾。哪怕沒能競拍得手,也可以主動投效官軍,整編成增補羸弱水師的巡防部隊。畢竟,只要能有大量白銀稅收自呂宋和日本不斷輸入,向來摳門的地方官府同樣有底氣擴增臨時武裝。甚至在某些危機邊緣,用此類四兩撥千斤的模式平息風波。

閩粵兩省交界的潮汕地區 並沒有分配到多少好處

然而,這波從天而降的時代紅利,卻沒有讓夾在閩粵之間的潮汕人獲益太多。由於地界內既沒有廣州、泉州等級的區域大城,又無澳門、廈門這類貿易特區,自然難以在有限的額度內分一杯羹。相反,過去的他們很熱衷於受僱明朝官府,為對方充當打擊內外海寇的生力軍。如今卻面臨兔死狗哼厄運,不再能靠剿匪撥款獲得皇糧美差。結果必然是鋌而走險,相互板結成大規模走私船隊,成為朝廷在東南水域的心腹大患。

在當時的潮汕幾大海賊中 林鳳的名聲最為遠播

正因如此,我們能在歷史記載中發現不少相互矛盾現象。例如倭寇風潮日漸凋零,但潮汕人的海盜船隊卻異軍突起,幾乎同步誕生出曾一本、林道乾和林鳳這三位大佬。彼此間的活動範圍雖有重疊,但各自都有目標明確的攻略對象,只有在受到嚴重挫折才返回粵東老家暫避。其中,曾一本力爭制霸珠江入海口,卻因無力奪取澳門和廣州而功敗垂成。林道干則選擇遠走他鄉,以泰國南部的北大年為根據地,不得不隨時提防暹羅等國的君主覬覦。最後才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林鳳,一門心思要到澎湖開枝散葉。

林鳳集團曾數次造訪澎湖 希望將此地據為己有

當然,林鳳的選擇也是情有可原。不僅因為珠江口到泰國灣的競爭者多,而海峽兩岸相對輕鬆一些,還在於廈門到呂宋之間有大量的美洲白銀。所以,過去不受待見的台灣開始有些許人氣,南北兩側都自然出現有閩南人的貿易集散地。但這些坐擁時代紅利的地頭蛇,根本不可能將送到嘴邊的好處拱手相讓。那就必須以武力展開爭奪,依託澎湖列島進行半途攔截。反過來,又倒逼著漳、泉二州的沿海居民投身官軍,成為阻礙潮汕海盜們開台的最大因素。

由於澎湖相對危險 林鳳索性率部登陸台灣的嘉義

公元1574年,林鳳再度率領大小船隻60-70艘離開潮汕老家,希望以此躲避廣東水師的追剿。他們在5月中旬經過廈門,並渡海抵達心心念念的澎湖列島,還不忘在沿途抓捕村民充當奴僕。奈何總被捕魚的閩南小船發現,又有小股分隊遭駐紮鼓浪嶼的官軍攔截,只能為安全考慮捨棄落腳澎湖計劃。隨後繼續楊帆東進,在今日台灣嘉義縣西南的魍港登陸。那裡一直是漳州商人與寶島土著的貿易據點,也是洪雅族精心呵護的平原產糧區,故而有新來者所期望獲取的大部分資源。於是,數千名海盜同趕來阻擋的原住民發生激戰,最後憑手中的槍炮優勢才勉強將對方驅逐到內陸區域。接著,只留下小部分人充當入海口看守,餘下大多數沿龍港溪追擊40里地,構建起名為新港的大型設防據點。

生活在台灣西海岸中部的 土著洪雅族

另一方面,明朝當局也在思索如何將這批潮汕海盜徹底解決。在曾一本被捕殺、林道干遠遁南洋的背景下,林鳳集團實際上已孤立無援。如今又通過閩南商人的告狀,得知對方正與土著島民打的不亦樂乎。因此,時任福建巡撫劉堯誨決定重拳出擊。除來自臨省廣東的水師友軍外,還派遣長期經營台灣的商賈去提前聯絡洪雅族人,準備用裡應外合的經典手段予以最後制裁。彼時的官家水軍規模有限,又需要分散布防多片水域,因而只能靠募集來的15艘民船+150名士兵前往台灣。但其中絕大部分是可以裝備火炮的福船,所以在使用效果方面並不輸於官軍座駕。

林鳳在嘉義建立的新港 就是今日的北港前生

這年7月10日,這支迷你的明朝水師由澎湖抵達嘉義,很快發現只是3艘敵方的哨船在魍港水域留守。負責指揮的哨官蔡復春當即下令進攻,利用大型福船上的火力將之悉數摧毀。此舉也立刻引起散布在各頭的海盜注意,馬上分乘另外10艘前來迎擊,還一度將明軍的前幾艘船團團包圍。但本地的洪雅族早已與後者取代聯繫,迅速派300多人到兩岸擊鼓躁動,讓水面的潮汕人摸不著頭腦。最後只能先解除包夾,趕往龍港溪上游向首領通風報信。

適於布置火器的大號福船

由於遭劫掠和殺戮 島上原住民非常願意配合明朝作戰

但讓林鳳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竟在澎湖看到數倍於自己的另一支明軍艦隊。不僅有來自漳州、泉州和福州三地的水師,背後另有自珠三角趕來的廣東協友,總計大小船隻100多艘。在他們的重壓之下,潮汕海賊們只能再次丟車保帥,把先前擄掠來的奴隸都驅逐上岸。繼而藉助風力南下,頭也不回的朝著呂宋島急駛而去。

閩粵兩省水師的抵達 讓林鳳失去據有澎湖的希望

雖然這場嘉義之戰規模有限,屬於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卻多少折射出明朝水師艦隊的短暫復甦。而且從政治層面看,還是明朝正規軍的首次登陸台灣,以及福建地方官府同土著島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只不過當事人不可能料到,這群被自己錄進報告的「東番」,會在日後具備無可替代的象徵價值。

明清畫作上的寶島原住民村落

至於屢戰屢敗的林鳳,同樣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東山再起夢想。他和麾下的潮汕海賊,即將把這場跌宕起伏的區域戰爭外擴,燃燒至由少數西班牙人統御的菲律賓......

(全文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55d0d845a6883076e4b9bbd2851ad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