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瓦金之戰:近代蘇丹沿海城市的悲劇縮影

2023-04-24     冷炮歷史

原標題:薩瓦金之戰:近代蘇丹沿海城市的悲劇縮影

薩瓦金之戰:近代蘇丹沿海城市的悲劇縮影

作為歷史悠久的紅海商業樞紐,薩瓦金曾是蘇丹境內數一數二的貿易中心。其最早的記載可追述至古典時代,而且在漫長歲月里都保持著重要地位。奈何逃不過由外部變局引發的攪亂,沒能在近代的變革浪潮中保住千年繁華。

公元前2-1世紀 初代薩瓦金城就是紅海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前2-1世紀,由希臘殖民者建立的托勒密王朝執掌埃及,順便將貿易航行由西奈半島推進至整個印度洋世界。為此,他們沿紅海水域建立或開發出一系列港口群,充當起聯通外部世界的珍珠鏈,其中就包括有位於今日蘇丹境內的薩瓦金。雖然周遭環境並不優渥,卻具有相當獨特的內灣+海島地形,無疑是非常優質的天然避風港。

特殊的島嶼+內灣地形 讓薩瓦金成為古代世界的優質避風港

正因如此,無論主宰紅海水域的是希臘人、羅馬人或衣索比亞人,都不影響各路商賈到那裡駐足停留。即便隔壁的內陸飽受環境惡化摧殘,還是無法影響到港口本身的持續繁榮。畢竟,其財富的源頭在外洋,根本不需要忌憚遠在尼羅河流域的努比亞本部勢力。至於生活在當地的貝雅放牧部落,更是樂於同北方的埃及科普特人搞好關係,以便隨時和同文同種的農業同胞們劃清關係。

生活在上埃及與下努比亞地區的貝雅人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屬於薩瓦金的第一段好日子還是在中世紀早期戛然而止。由於穆斯林軍隊的大舉西進,作為其商貿源頭的埃及也被全盤占領。新來的阿拉伯人則堅持半島本位主義,將大部分運力轉移到對岸的漢志地區。從而促成古老港口的日漸蕭條,以及長達300多年的可怕衰退期。

在伍麥葉與阿巴斯時代 古典時代的薩瓦金陷入凋敝

公元10世紀,遵從什葉派信仰的法蒂瑪王朝統御埃及,因而慘遭其他堅守遜尼派思想的阿拉伯國家抵制。但已退化為小鎮的薩瓦金卻因禍得福,重新被來自尼羅河三角洲的商人填滿,成為從蘇伊士到厄利垂亞大港馬薩瓦間的必經之路。等到十字軍與蒙古帝國的鐵蹄輪番降臨,又逼著更多中東地區的商人選擇走這條安全線路進行貿易。於是,不僅小島上的市場得以全面復甦,甚至連港區本身都迅速擴增至附近的陸上部分。甚至還引起過威尼斯人注意,不遠萬里的跑到當地建立小型商館。

由於地形類似 薩瓦金可能在威尼斯人眼裡特別有親近感

另一方面,由撒哈拉沙漠擴大所帶來的地理隔絕,也十分有效維護著城市的獨立屬性。無論是以埃及為帝國核心的阿尤布王朝,還是繼續死守尼羅河上游的努比亞本部,都無法對當地實施有效管治。所以在偶然發生的劫掠襲擊外,幾乎都將薩瓦金視中立緩衝區。哪怕是更加保守的馬穆魯克王朝,一樣會在有限的軍事威脅後就滿足於充當宗主身份。不少外逃的基督徒則前來反向投靠,將小小港口升格為當時的科普特文化中心。

在鄂圖曼征服埃及後 薩瓦金也自動成為新主的附庸

公元16世紀初,新來的土耳其人抵達埃及,將持續近300年的馬穆魯克王朝攻滅。作為埃及附庸的港口城邦自然要改旗易幟,成為鄂圖曼帝國的東南邊陲。與此同時,葡萄牙人的船隊正定期潛伏在紅出入口,力爭將古老的穆斯林商業網絡全盤摧毀。勢單力薄的薩瓦金無力應付這類史詩級變局,只能將翻盤希望寄托在新主身上。可惜對方的注意力還徘徊在巴爾幹與兩河流域,一直到十多年後才慢慢意識到南方水域的重要性。

鄂圖曼土耳其與葡萄牙的印度洋爭霸

公元1538年,鄂圖曼帝國終於逐漸大型船隊,開往印度討伐葡屬殖民地。但在異常慘烈的第二次第烏戰役中功敗垂成,暫時喪失了主動進攻能力。以果阿為中心的葡萄牙人也很快做出回應,於1541年出動史無前例的龐大艦群,向包括亞丁灣、蘇伊士港在內紅海沿岸策動反擊。只是苦於從未如此深入敵方腹地,不得不到沿途尋覓熟悉海況的領航員。特別是在短暫占領南方的馬薩瓦港後,又沿著蘇丹海岸向北摸索。於是,一支由小型槳帆船編組的先遣隊在2月22日進抵薩瓦金。

早期歐洲人必須的薩瓦金城地圖

雖然指揮官克里斯托萬的初衷僅僅是封鎖水域出入口,卻還是引起包括城市統治者在內的所有居民恐慌。尤其是前者,索性將防禦重任甩鍋給自己的信仰科普特基督教的市民,以及被迫滯留島上的穆斯林武裝商販。自己則率領鄂圖曼宗主派來的土耳其士兵,攜帶府庫內的財寶逃往內陸躲避,到距離沿海6公里的地方構築營地。因為基於先前的鬥爭經驗,葡萄牙船隊通常人力資源稀疏,不願冒很大風險離開沿岸區域活動。如此一來,即便整個薩瓦金城被洗劫,自己也不會蒙受多少損失。

16世紀 鄂圖曼近衛軍士兵經常被派往附庸充當國王守衛

可惜,由克里斯托萬及堂兄埃斯特萬指揮的並非普通訓練船隊,而是坐擁近2000人的決戰力量。他們察覺到土著統治者出逃後並未匆匆離開,轉而要求薩瓦金人奉上贖金和領航員。但因為決策層的拒絕接觸,絲毫談不出任何建設性成果。只能在3月8日當天出動半數士兵登陸,組成兩個前後掩護的500人中隊,偷偷前往土耳其人嚴防死守的營地。後者對此毫不知情,也沒能從沿海市民或內地牧民處獲得任何警告。直到黎明的寂靜被槍聲打破,才驚恐的意識到自己的位置已被敵人鎖定。

連夜偷襲營地的葡萄牙陸戰隊士兵

由於營地的守衛數量偏少,又被對方打了個措手不及,這位沒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城市統治者再度倉惶跑路。只留下鄂圖曼宗主派來的土耳其人遭肆意屠殺,順便將搜刮多年的財富、武器和糧秣都拱手相讓給勝利者。但葡萄牙人還嫌戰利品實在太多,不能全部帶回船上運走,就在返程前用烈火將其付之一炬。

薩瓦金的很多建築在陷落後遭摧毀

當然,最為悽慘的受難者,還是依舊在島上備受煎熬的薩瓦金市民。因為統治者只對遠方的君士坦丁堡負責,絲毫沒給自己留下多少偓佺空間。他們既不能展開對等談判,也無權為保命開出任何親善妥協。最後還因為這種磨磨唧唧的態度惹怒了埃斯特萬,在營地被攻克的第二天坐看島嶼徹底陷落,唯有靠繳納贖金與補給品才買得平安。至此,興盛於中世紀的第二代薩瓦金城也宣告被終結。

由鄂圖曼土耳其出資重修的清真寺

到了1555年,鄂圖曼帝國的視野再度從其他區域轉向紅海,著手對大量建築遭破壞的薩瓦金城展開振興行動。他們出資重建了清真寺、堡壘要塞和道路,希望吸引商人們重新來島嶼旁的內灣停泊貿易。即便如此,東西方世界的大宗商品物流,已不可逆的轉向遠洋。因此,這座被修繕一新的島嶼城市很快又消沉下去,被18世紀的旅行家發現有2/3建築淪為廢墟。

18-19世紀 再度淪為大片廢墟的薩瓦金城

公元1865年,重獲新生的埃及取代土耳其人,在時隔數百年後將觸手伸至紅海中部水域。可惜,才構建科普特定居點不久,整個蘇丹就陷入馬赫迪戰爭的汪洋大海。雖然此舉成功將英國人吸引過來,卻註定無法挽救薩瓦金的破落命運。相反,他們更願意到附近重修投資開鑿嶄新的蘇丹港,從而取代那些歷史悠久的古老遺址。

曾短暫占領薩瓦金的英國軍隊

當然,薩瓦金城的曲折命運,不過是所有蘇丹沿海港口的悲劇縮影。這類貿易據點往往興盛於古典時代,受惠於早期航海技術的不夠發達。因而往往只是短途水運的落腳點,不能與內陸的發達經濟形成有效聯動。隨後又非常容易為外部勢力所干擾,喪失最起碼的地緣價值。等到工業時代催生出許多量更大的船隻,便徹底因吃水限制而慘遭放棄。

今日的蘇丹港(上)與薩瓦金(下)對比

於是一直到今天,興建於19世紀後期的蘇丹港都是該國的第二大城市,而具備2000多年歷史的薩瓦金只能甘做有少許考古價值的旅遊景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ba940e7f2e9b8e4f4e5d73ff07e4c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