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場餘生:丹麥掃雷特遣隊Sdkfz 251/1D實車解析

2023-01-31     冷炮歷史

原標題:雷場餘生:丹麥掃雷特遣隊Sdkfz 251/1D實車解析

雷場餘生:丹麥掃雷特遣隊Sdkfz 251/1D實車解析

本文由公眾號 「尼伯龍根工廠」授權發布

2022年,203號Sdkfz 251從丹麥運抵荷蘭,參加Militracks 2022大會。

出廠的時候,該車很有可能裝備了重型火箭發射架(Wurfrahmen 40),後來不知為什麼又拆了下來。第233裝甲師是一支訓練和補充單位,裝備的多是來自其他部隊的舊車,所以,這輛203號之前也很有可能在其他部隊服役過。

丹麥掃雷特遣隊可能至少使用過四輛Sdkfz 251,但只有這輛203號倖存下來,在其餘三輛當中,201號和202號相繼觸雷炸毀,311號下落不明。

1947年掃雷任務結束後,該車被丹麥海軍使用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為萬向節損壞,沒有配件導致不能開動。其後,該車又被哥本哈根的皇家武器庫博物館收藏,露天展覽到20世紀90年代,其間分別在70和80年代進行了簡單的維護。2010年吉勒萊厄軍事博物館接手之後,對其進行了徹底的翻修和還原,修復至可動狀態,它曾經多次在Militracks大會上進行動態演示。

德軍投降後,停放在丹麥霍爾森斯的一排Sdkfz 251,203號就在其中,近景的一輛保留著火箭彈發射架,還有一輛明顯裝備了平衡式機關炮架(Schwebelafette),但又不是原裝的Sdkfz 251/17,炮架位置更為靠前。

被丹麥掃雷特遣隊充當後勤車輛使用的203號,車頭左下角的「K」字母用來表示該車為掃雷特遣隊裝備。為了方便駕駛,駕駛員前方的觀察窗蓋板被移除。

另一輛Sdkfz 251/D,戰術編號201。

201號後來在海灘上觸雷,被炸成了兩半,可以看見駕駛室頂部安裝了大型防盾。它出廠時應該是某種通訊改型(是251/3的機率比較大)。掃雷特遣隊的幾次半履帶車觸雷事故至少造成兩名駕駛員死亡。

20世紀70年代在皇家武器庫博物館展出的203號,車體右側的儲物箱上留下了一道長長的刮痕,最後一個儲物箱蓋已經損壞,鉸鏈是後來修理時候換上去的。車頂覆有帆布篷,但在長期露天展覽狀態下聊勝於無。

攝於20世紀80年代,車體內部雖然損壞嚴重,但還算完整,副駕駛座位已經遺失,用一個英制莫里斯火炮牽引車的座位代替。

修復過程中留下的照片。

前輪原裝的馬牌輪胎,使用戰前設計的模具生產,側面用英、德、法三種語言標明「德國製造」。

原車裝甲殼體的焊工非常粗糙,一般來說,德國會將質量最好的鋼材、最先進的設備和最富有經驗的技工投入坦克生產,裝甲車和自行火炮的用料和做工都要差一些。

車頭拓印的號碼牌也按照原車照片復原成了數字參差不齊的樣子。

與之前的Sdkfz 251/A-C型相比,D型的車體經過了重新設計,在維持原有防護力的基礎上簡化了結構,降低了加工難度。早期的Sdkfz 251/D車頭安裝NOTEK光量管制燈,後來換成了與坦克類似的博世前燈。更早期的車輛在兩側前翼子板位置還裝有示寬燈,後來被撤除了。此車車頭水箱罩兩側的起吊鉤沒有安裝,這進一步證明了它原本是配備火箭發射架的型號,在那個型號的D型上面,起吊鉤位置安裝的是發射火箭彈用的瞄準具。

啟動搖柄開口處本來應該有一個裝甲罩,原車部件早已遺失。牌照上的紅色圖案是國防軍的機動車註冊管理章。

車頭左下角的「K」字,上面的編號33不知其意。

前軸的轉向機構與懸掛,Sdkfz 251的懸掛彈性部件是一個橫向倒置的半橢圓形板簧,配有減震器。位於前軸和左側牽引鉤之間的長方形物體是車燈電源線護罩。

前翼子板是用兩段構件拼合而成的,在左側翼子板上安裝著防空燈和示寬杆,還有一支長柄斧,斧頭位置的固定具末端還折出了保護斧刃的護板。

排氣管消音器,這是Sdkfz 11 Hkl 6底盤與Sdkfz 251Hkl 6p底盤的區分特徵之一,前者消音器位於尾部,後者消音器布置於左側,直接和發動機排氣歧管相連接。

車側繪有大寫「C」字母,結合掃雷特遣隊18噸牽引車翼子板上的「B」字母來看,這種標識的用途可能是用來區分不同的功能組。

右側翼子板,上面固定著示寬杆和一支十字鎬,前緣附近還預留了示寬燈的安裝孔。在翼子板與工具箱之間的過渡位置上方是發動機散熱口,這一區域的動力室裝甲板之下什麼都沒有。

水箱注液口裝甲罩。

動力室內部細節,空濾連著化油器。

掀開的發動機罩板背面帶有閉鎖裝置,動力室右側裝甲有多處後期修補的痕跡,裝甲邊緣的螺栓是用來固定儲物箱的。

儲物箱的刮痕依然保留著。

儲物箱蓋子和箱體之間的長鉸鏈是用點焊方式固定的,蓋子內部仍然維持防鏽漆色,箱蓋鎖具為整體預製件,單獨焊接在蓋子中部的方形開口上,通過鎖舌固定在箱體開口邊框位置。鎖舌的開閉用外面的撥杆操作,撥杆可以用鎖頭鎖住,起到防盜作用。

儲物箱裡的木製工具盒,原車標配。

主動輪和負重輪,注意外側負重輪輪盤和輪圈之間的焊線。

前向觀察窗蓋板,這兩個東西的結構比較複雜,帶有開閉控制和密封結構,只能向前推開一定角度,不能完全向上掀開。蓋板背面裝有可替換的防彈玻璃塊,關閉時乘員通過玻璃塊,從觀察縫向外觀察。在開啟之後,還可以在車窗位置安裝專門的擋風玻璃窗格封堵開口,窗格上還配有手動雨刷。

適配MG 42通用機槍的防盾,由於MG 42更換槍管時需要從槍管護套右側抽出槍管,所以在防盾機槍開口邊緣兩側開出了方便進行更換槍管動作的半圓形孔。防盾前面的弧狀槽型結構用於固定標配的隨車帆布篷,前方還為帆布篷系帶預留了固定環。

車體左側的兩個偽裝物固定環,也可以用來固定煙霧彈。可以看出裝甲殼體是分段製造的,動力室/駕駛室一段在這裡與後面的載員艙段相結合。右上角那個看起來像是固定環的結構其實是裝配時起吊載員艙段裝甲構件的起吊鉤。相較於Sdkfz 251/A-C型,D型的側窗已經大大簡化,只留下了一道觀察縫。

車身右側的天線基座。

注意車體尾甲是如何與上方側甲連接的,焊接後留下的焊線位於尾甲側面,且尾甲上緣略微突出於車尾。後門上方的門框位置設有3個篷布固定環,尾甲上的另一種固定環是用來固定偽裝物的。

車尾的旋轉機槍架。

後門鉸鏈並沒有直接固定在車體上,在鉸鏈和車體之間還焊接了一個基座,鉸鏈用螺栓連接在基座上面。

左側後門。

右側後門和後門內部的鉸鏈固定螺栓,閉鎖結構等。兩側後門的閉鎖結構對稱布置,彼此獨立,只有左側後門才能從外面打開。

車尾左側的行軍間距尾燈、牌照和反射燈,所有的Sdkfz 251/D都有一對短小的後擋泥板,後牌照直接拓印在擋泥板上。行軍間距尾燈的蓋板已經被掀到上面去了,在這種狀態下,間距燈會被遮擋,露出了下面的行車燈和剎車指示燈。

右側車尾工具箱上有個銘牌,上面的內容是履帶張緊度調整相關注意事項:

Die Kette ist so anzuspannen(調整履帶張緊度應注意)

dass der obere Kettenstrang auf den mittleren Laufaedern aufliegt,(上方履帶鏈要和中層負重輪相接觸,)

jedoch das erste laufrad nicht beruehrt!(但千萬不可接觸第一對負重輪!)

註:這是一種簡易調整方法,第一對負重輪也屬於中層輪,上方履帶如和第一對負重輪接觸則太松,如不和其他中層負重輪接觸則太緊。

車尾的牽引基座,以及後車供電和供氣插座,供電插座用來向後車的燈具供電,供氣插座用於向後車的氣動剎車系統供應壓縮空氣。

車輛內構已經被修復到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狀態。

這輛Sdkfz 251/1D屬於安裝Fu.Spr電台的251/1D I,電台位於機電員前方,只有語音通信功能。另外一種251/II則裝備與坦克相同的Fu 5電台,兼有語音和電報功能,發報機和接收機都裝在機電員右側。防火牆上面有一根雙出口的暖風管,在天氣寒冷時,可以將從動力室引來的熱空氣吹到駕駛員和機電員的腳部位置。

載員艙內安裝的是木座位,有趣的是,前半截沒有安裝標配的長座,而是把靠後的短座連同靠背移到前面,不清楚是後來改裝的,還是火箭發射型號本來就是這樣。靠背的墊子可以向下翻開,後面是步槍固定架(但這麼一來長度不夠,肯定放不下步槍)。靠背和座椅之間的固定具是用來運載機槍的,側壁上還固定著一個備用機槍管容器,上面的架子是為另一種造型較扁,可裝兩支槍管的機槍管容器準備的。那個形狀為梯形,上面打了圓孔的物體似乎是容納備用擋風玻璃的筐。

MG 42機槍固定架,機槍不用時槍口朝前固定在這裡。

彈鼓攜行具以及備用機槍管容器的固定方式。

車內右側與左側大同小異,注意這一側的機槍固定架是為MG 34設計的。篷布撐杆不用時疊在一起,固定在車內右側上方。

機槍防盾背面以及前向把手,機槍枝架可以獨立於防盾左右擺動。

車頂開口視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145a3a286fd29d6421aaab816d82f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