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去2个字,七绝变五绝:考官表诚心的诗被考生黑惨了

2019-11-04     聊史补丁

范进中举

说起考试,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而在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比比皆是,但许多书生终其一生也无法考取功名,穷困潦倒一辈子。所以初三课本里节选自《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刻画了一个因考中举人喜极而疯的读书人形象,深入人心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传唐宣宗年间任宰相的魏扶,就因为感慨科举考试的不易而写了一首诗。魏扶是何许人也?魏扶乃是唐初名相魏征的四世孙,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后来步步高升,官至宰相。

贡院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魏扶担任主考官,当他走进肃穆森严的贡院时,触发了自己寒窗苦读,到贡院参考的情景,不禁心生感慨,于是提笔写下一首七绝《贡院题》,并张贴在贡院的墙壁上,表明自己将以公平公正、严谨廉明对待所有考生的试卷,方不辜负那些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梧桐叶落满庭阴:开句点明了贡院的环境。乡试之际,正值八月,旧时已至深秋。所以乡试也称为秋试、秋闱。正是落叶纷飞的季节,“满庭阴”描绘出一幅秋风扫过,落叶飘零,这样的景象也烘托出考生在应试前充满紧张和忧虑的心情。

锁闭朱门试院深:试院是考试应试的场所,考生们被紧锁在贡院的高门大院之内,不得与外人有任何接触,以免泄露考题。古时王侯贵族的大门往往都漆成红色,所以称为朱门,杜甫笔下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朱门就是指各类王侯贵族。这里借用朱门指代贡院的大门。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到了三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这里曾是作者付出多年心血和劳动之后,来到此地,辛辛苦苦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个中滋味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岂能辜负自己以前当考生时的那种心情及当时立下的志向?

这本是表露魏扶心声的一首诗,也道出了过来人的辛酸。但因魏扶评审试卷过于苛刻。那些没考上的士子们自然对他颇有微词。其中有一位考生,在落榜后,非常气愤,总觉得以自己的水平是能考上的。于是,他愤愤不平地,拿了一支笔,把这首七绝开头两个字抹去了,结果变成了五绝: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昔年辛苦地,今日负初心。

如此一改,最最重要的是删去了否定副词“不将”,意思就和原来的截然相反,变成了“今日负前心”,对于魏扶评卷过于苛刻进行了绝妙的讽刺和指责。

作者:陌上榆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角"聊史补丁"关注阅读。看完记得点赞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6b3a24BMH2_cNUgcP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