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你想“一路小跑”回家吗?
愿你历尽艰难,最后还是觉得人间值得
文摄:罗西
才女士是荒唐年代的一名下乡“知青”,历史车轮把他们遗弃在荒山野岭的时候,她鼓足勇气带着农民身份的丈夫与幼小的儿子回到哈尔滨,可逐渐陌生的家乡已没有他们的立锥之地……
之后,一家人寄人篱下,栖身于一间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平房里,但是她说:“什么都装得下。”
我以为她下半句是心灵鸡汤“因为我的心已足够宽敞……”
结果,她实实在在地说:因为除了一身衣服,也只有一张小床,两个碗。柴门一关,儿子窝在丈夫的身上,她则斜靠在丈夫的肩膀边,像树上的一个鸟巢。
由于才女士城市户口没有被落实,这意味着她也没有工作。
他们几乎是没有根的浮萍。名不正言不顺地活在城市边缘,回不去,也看不到未来。
有人建议说,只要她与农村户口的丈夫办理离婚手续,就可以恢复她的城市户口。但是,被才女士断然否决,她一心一意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家。
没有了家与爱,就是孤魂野鬼。
经过坚苦卓绝前仆后继的的奔波、努力,几年后,有关部门终于“落实政策”让才女士的户口从“插队”的农村迁了回来。
填表的时候,她忍不住大哭,敦厚忠诚的丈夫扶着她的肩膀说:“先哭吧,哭痛快了我们再填。”
多年后,翻出那表格看,依然可以看到当年五味杂陈的泪痕。
不过,丈夫与儿子还只是城市的“黑户”……
一家人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当时穷得连一把瓢都买不起……
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是,他们从未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
如果夫妻不相濡以沫,人间会更黑!
如果家人不同舟共济,世界会凶险!
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才女士去学校接儿子,翻遍了所有的口袋,包括儿子的书包,母子俩总共才凑到5分钱,她想用那5分钱到一家店去买个小酥饼,因为她记忆里那饼是5分钱一个。
母子俩兴冲冲赶到那里时,才发现涨价了,要6分钱。
才女士犹豫片刻,提议说:“孩子,要不我们散步去,也许会捡到一分钱……”
儿子同意。好运也要试试的。
才女士高度近视,戴一副眼镜,她认真仔细地搜寻,像是在找针。
那天,下着雪,他们走热了、走累了,仍然一无所获,这时,懂事的儿子抬头看着一筹莫展的母亲说:“妈妈,我不饿,我先上学去。”
妈妈的心,疼痛着,早上,一人只吃一个窝头、一碗凉水,孩子能不饿吗?
可是,她一时也没有办法了。
晚饭的钱,还在等着丈夫在郊外卖苦力挣呢!
眼看下午的课,马上就要开始了,妈妈只好陪着儿子回到学校。
目光从儿的背影里收回来,她慢慢张开手掌看那5分钱,很烫,雪花落在掌心,很凉。
她决定换一条通往菜市场的路,也许老天会垂怜他们……
就这样一路寻着,在市场入口处,才女士居然真的捡到了一张两毛面额的“巨钞”啊,她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返回那饼店,一口气买了4个小酥饼,自己舍不得吃,全捂在衣服里,跑到学校门口等放学的儿子……
后来,才女士也“下岗”了,就是失业了。
她重拾起过去的手艺,开始手编各种精致的袋子,然后在路边摆地摊卖着,手里则无时无刻都在编织着。
渐渐地,心疼她的丈夫也加入进来,这个纯朴的汉子放下东北大爷们的身段,与妻子一起在街头一边勾着线一边卖着,只要有他出场,就会有人好奇围观,当然生意也越好!
后来,他们读大学的儿子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妈妈,一点也不难为情,同学也知道……
就这样,一家人同心合力、有尊严地编织着生活、梦和紧密的亲情。
每个黄昏,华灯初上,才女士收拾着地摊,回家的心情像是赴约那样雀跃,她说:“每天我都是一路小跑着回家。”
家是她最快乐的去处,还没有到门口,丈夫就如约开了门迎候,儿子递上拖鞋说:“妈,热水我打好了……”
后来,他们搬进一套40多平方米的新房,一家人继续有说有笑地过着他们忙碌而清贫的生活。
才女士14岁下乡“插队”,人到中年后,丈夫、儿子的户口才正式迁到哈尔滨来,这漫长的40多年的等待、磨难,对她而言,好像过眼云烟,她总是笑着回忆着,有爱与被爱的人,总容易原谅那一茬接一茬的天灾人祸!
前几年,在凤凰卫视陈晓楠主持的“冷暖人间”的节目里,我看到了这个5分辛酸5分幸福的故事,沉默良久,坐在那里,想哭!
政策走错一步,对一个一个活生生的老百姓而言,可能意味着毁了一生。
在几十分钟的访谈里,才女士只流过一次泪,是讲到儿子安慰她说“不饿,妈,我真的不饿”,忍不住哽咽落泪。
可当她笑着说,每天自己都是急急着快乐地“小跑着回家”的时候,我想到这4个字:人间值得。
有爱,有家,人间才值得。“愿你快乐,更希望你觉得这一切值得。”
爱、家就是她朴素的信仰,坚信它,并为之竭尽全力。
我们能“回去”的永远都是家,我们能拿得出手的永远是爱。
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集中营服刑时写过一句话:“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如果没有爱,没有家,没有个人乐观的精神,没有“一路小跑回家”的幸福……那些莫名其妙冠冕堂皇的苦难就永远是苦难,就白白遭受了。
本文经作者黄良其(罗西)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