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杀了这么多人,现在有什么想法。”公诉人问。“咳,没有什么想法。我觉得不公平,我就找一个平衡,现在平衡了。”杨瑞喜说,自己强烈的想法出现在杀人前半个月。
“你对这几个人都恨吗?”“那是,恨之入骨。我都想杀……他们把我欺负的没有活路了,我要下地狱,就要拽一帮人一块儿下地狱。“
这是2013年4月22日北京平谷特大杀人案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杨瑞喜和法官的几句对话。听得叫人毛骨悚然。那么,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杨瑞喜如此痛恨那几个人?他又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
1.第一段婚姻
杨瑞喜,1966年出生,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峪子村的村民。身高一米六左右。家里排行老五,上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小时候个子瘦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普通农民家庭里,信奉的是棍棒教育,他的父母也是动不动就打骂他。14岁时曾闯了祸被他父亲绑起来打,打后不认错,第二天离家出走。两天后回来就只说自己在山洞里呆了两天。从此以后对父母和家人更是充满敌意。
上中学时想向一个喜欢的女同学表白,被女同学家人痛打一顿。结果当天回家,杨瑞喜就开始乱砸东西,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从那之后,杨瑞喜就经常一个人嘟嘟囔囔、自言自语,动不动还发脾气。
到了22岁,杨瑞喜遇到了外村女孩杨美玲。两人很快从谈恋爱到结婚,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婚后两年,靠搬砖的钱,两口子在村子东头开了一个小卖部。而村西头也有一家副食品店,店主是张贵(化名)。有一天,杨瑞喜从张贵处跑回家,大吼大叫,说因为欠张贵两百元被张贵打了一巴掌。不久后,因听说刘凯(化名)和自己的老婆有点不三不四的传闻,杨瑞喜和村里的刘凯又打了一架,没打过人家,杨瑞喜还动了刀子,把刘凯给捅伤了。后来杨瑞喜因此而被判坐了10个月的牢。等从牢里出来,老婆也和他离了婚,孩子也判给了杨美玲。杨瑞喜更是成了孤家寡人。
2.第二段婚姻
到了2006年,杨瑞喜认识了平谷北独乐河村的薛静,薛静因为前夫外遇而离的婚,觉得杨瑞喜老实巴交,逐渐有了好感。很快,两人就在一起了,也办了酒席,但没领结婚证。可婚后不久,薛静发现杨瑞喜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打人。薛静忍无可忍,多次提出分手,但杨瑞喜一直恐吓薛静,说要离婚就杀了她的亲人等等之类威胁的话。到了2009年,薛静实在忍受不了,趁杨瑞喜不在家的时候,离开了。后来,就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不久后,薛静开始在平谷一个市场卖麻辣烫,杨瑞喜知道后就不断来找薛静的麻烦。到了2011年,薛静的弟弟接到姐姐的电话,说杨瑞喜拿着刀要来杀她。警察当时也来了。薛静的弟弟和杨瑞喜争吵了几句,有推搡的动作,但没有动手。后来事情看似就这么过去了,但祸根也埋下了。
3.怀揣3把尖刀杀人
2012年8月17日上午7点左右,杨瑞喜怀揣3把尖刀,骑着摩托车,并在心中开出了”死亡黑名单“,其中包括薛某、刘某、杨某、张某、李某和尉某,有预谋地开始了他疯狂的报复行为。
当日9点多,杨瑞喜来到平谷区北独乐河村薛静弟弟薛某的住处,想要杀了薛某。薛某当时没在家,家里只有薛某19岁的女儿以及她的同学小刘。那天,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小刘来找上大一的小薛玩,两人高中是同学。当杨瑞喜来到的时候,她俩还在睡觉,小薛听杨瑞喜要找她父亲,告诉他没在家并让他赶紧出去。杨瑞喜就持刀刺向小薛,并把尖刀刺向受惊起身要逃出门的小刘。小刘挣扎着从薛家跑出来不到五十米,倒地身亡。杨瑞喜骑上摩托车,朝下一个目标去了。
当救护车到达北独乐河村时,杨瑞喜已经在赶往了20多公里外的大峪子村。而大峪子村就是杨瑞喜的老家,他再熟悉不过了。很快,他就赶到了刘凯家。因为之前纠纷被判10个月拘役的事,他耿耿于怀。刘凯本来在人群中打牌,杨瑞喜等到刘凯走回家门的时候,突然冲出来,手举双刀,朝刘凯胸、背、四肢猛刺,导致刘凯当场倒地身亡。
村民们谁也拦不住手持双刀,穷凶极恶的杨瑞喜。杨瑞喜骑上摩托车,继续朝西边张贵家的超市驶去。杨瑞喜来到超市门口,二话不说,冲进超市,此时张贵刚接完电话,杨瑞喜掏出刀就扎刺,张贵的老父亲已经80多岁,上前劝阻,也被杨瑞喜猛刺,而张贵的妻子也同样被猛刺,3人都倒在血泊中。张家对面五金店的员工说,看到有戴帽子的男子进去超市,然后很快出来,把手里的刀放在摩托车后座箱里,骑上摩托就跑了。前后不到10分钟。等救护车赶到凶杀现场,张家一家三口都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
4.抓捕和审判
3小时之内,6条人命,这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震惊了整个平谷。警方获知消息后,迅速在事发周边道路上部署警力,全力堵截追查。很快就锁定了骑着摩托车逃跑的杨瑞喜。当日中午11点40分,其中一路民警追踪到平谷区昌金路峪山路口时,发现了公路上骑摩托车的杨瑞喜,并当场抓捕成功。
2013年4月1日上午,北京市二中院通报,杨瑞喜被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并加快审理案件的进程。2013年4月22日上午,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杨瑞喜杀人一案。
文章开头所提及的几句话就是出自审理案件过程中,法官和杨瑞喜的几句对话。很显然,杨瑞喜并没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及对社会、他人造成的巨大危害。而把这一切的问题归结于社会的不公,归结于他人对他的不公待遇。对于受害人家属的质问,不仅毫无愧意,而且眼神挑衅,语言冷血。导致庭审中断,法官不得不安抚下家属的情绪,再开庭继续审理。而杨瑞喜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也供认不讳。这次案件造成了6人死亡,而且其中有4人与杨瑞喜可以说毫无相关,最大的年纪为84岁,最小的是19岁。2013年7月,杨瑞喜被北京二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2015年12月3日杨瑞喜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5.原因分析及启示
鲜活的6条生命被残忍地杀害了,杨瑞喜也为自己的凶残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案件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的专家李玫瑾教授分析认为:
从杨瑞喜的个人成长经历看,他内心深处一直被几件琐事困扰,这些都是他心理上的“垃圾”,它们一直堆积在杨瑞喜的内心,他舍不得扔,直到腐烂,导致他今天的偏执。面临类似问题,首先要学会向他人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快,将压力排解出来;二来,与他产生纠纷的人,如果真是自己有错,适时向他道歉,缓解他心里的仇恨。最终,杨瑞喜选择杀人,是因为他找不到别的路,如果他懂得向别人求助,寻找多种道路解决内心的问题,不把自己的痛苦归结到别人身上,他的人生不会这样。
由此可见,生活中,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有了压力,要及时排解,不能让负面情绪一直控制着,否则迟早会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