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莆田秀屿,或许很多人会记得这个地名。欧金中案件曾经引起全国关注,就是发生在这个地方。而莆田秀屿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名叫东庄镇。
这是一个海边小镇,缺水、少地、土地盐碱化严重。在改革开放之前,东庄一直是莆田地区贫穷的代名词。当地叫东庄为“界外地”,意思是“不在官方统计之内的地方”。这里的老百姓穷得连税都不用交。
这一切在改革开放后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今这个地方,别墅成群,走出去身价上亿,甚至百亿的富豪比比皆是。而这个变化和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人称“游医鼻祖”的陈德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人,但在当地,可谓大名鼎鼎,如雷贯耳。
“刀枪棍棒出名声,琴棋书画弄寸光。胸怀大志凌霄汉,身居小阁好望山。十万弟子闯天下,一代宗师数德良。”
这是一位民营医院老板,也是陈德良徒子徒孙里一个会文墨的,写给陈德良的赞歌。陈德良非常欣赏这首诗,把它悬挂在自己房间。有人把陈德良在东庄的地位比作少林寺中的达摩。可见他在东庄地位之高。
那么,陈德良究竟是凭借什么从一个江湖郎中一跃登上“一代宗师”宝座的呢?
陈德良,莆田东庄镇人,1950年12月出生,在家里排行老二。他的爷爷是一个老中医,陈德良小时候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与别的那些游医相比,陈德良算是有些医学基础知识的。
正因有这个传承,上世纪70年代,20出头的陈德良便当起了“土医生”。但受困于当地贫穷,陈德良和其他老乡一样,走了出去。凭借他那点医疗知识,当起了江湖郎中。到了80年代,陈德良去了广东谋生。在广东拜师学艺期间,他有幸得到了一个专门治疗痔疮的祖传秘方。而这个秘方就打开了陈德良赚取财富的大门。那个时候,各方面条件比较差,很多人得了皮肤病,久治不愈,苦不堪言。有人使用了陈德良开出的专门治疗痔疮的药膏,很快痔疮就好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陈德良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医”,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据《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陈德良制作膏药的成本只有一毛,但可以卖到2元,利润高达20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工人工资很多不到30元。而陈德良卖的好的,一天就有几百收入。
陈德良凭借这个秘方赚了不少钱。同村里的人知道后,都纷纷前来拜师、取经。陈德良收下了8个徒弟,其中就包括詹国团(他的侄儿、陈金秀(邻居)、林志忠(镇党委书记的儿子)。这3个加上后来陈德良的徒孙黄德峰,就成了后来“莆田系四大家族”的领军人物。
当然,后面莆田系四大家族的崛起,形成了庞大的医药帝国绝不仅仅是一罐药膏的作用,但这个治疗皮肤病的药膏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东庄走出去的莆田系四大家族,从药膏起步,然后涉足性病领域,进而在头脑最为好用的詹国团带领下,他们投放电视广告,然后进一步承包各大医院科室,再后来采购国外CT、彩超等先进设备,越做越大,规模不断扩张,再后来成立集团公司。
再后来敲钟上市,并与资本大鳄刘永好等成立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联盟,从而形成了垄断地位。经过数十年的深耕,全国80%的民营医院市场是莆田人创办和操控,每年营业额超过3000亿。早期医疗市场的不规范和无序,资本一度野蛮生长,给了莆田系发展可趁之机。但无论资本如何洗白,他们依然难逃“原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14821819_59845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