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3日,中国第34批护航编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33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11年来,中国护航编队30余批次100余艘舰艇,从中国大陆起航,经过西沙、南沙、马六甲海峡,横跨印度洋,至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护送中外船只共计6700余次,确保编队和被保护船只万无一失,展示出的专业水准和大国担当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在护航编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海盗,通常只是将其驱离,却从未将其当场击毙。2008年以来,索马里海盗问题受到国际广泛关注,除了中国外,世界多国都在亚丁湾海域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海盗行动,但却收效甚微。时至今日,海盗依然十分猖獗。这是为何呢?
不射杀索马里海盗,似乎是各国护航编队间不成文的规矩。这其中既有地理因素和国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和利益因素,相互关系盘根错节。
从地理上来看,索马里海域航道狭窄,战略地位重要,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大多数商船都要经过亚丁湾,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滋生海盗的理想之地;从国情来看,索马里1991年以来就一直战乱不断,内战造成了严重的动荡和贫困。2012年,索马里难民人数就已经超过110万,此后以每月上升2万的速度增加。而海盗就成为当地人趋之若鹜的暴利行业,他们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劫持来往船只,获得不义之财后反而用来资助内战,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走投无路的难民外,一些被打残的军阀、好战的武装分子以及周边国家的闲散人员也都加入海盗行业。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他们不惜以命相搏。据了解,海盗每劫持一艘船,平均可获200万美金左右,有些海盗只要成功劫持一次,便可瞬间暴富,远离贫困。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2012年后,索马里沿海平均每四天就会有一艘船遭到劫持,猖獗程度可见一斑。
国际方面,虽然世界各国都派出军舰参与反海盗行动,但国家之间的相互博弈和错综复杂的利益之争,造成国际间联合打击海盗的效果收效甚微,甚至出现了越打越多的尴尬局面。再加上国际船东对海盗的纵容,使得海盗营生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产业链”,为海盗提供资源、后勤、情报等的人数远远高于海盗人数。
索马里海盗不同于传统的海盗,他们装备先进,各种重型武器和GPS、卫星通信等现代化设备应有尽有,这些因素助长了索马里海盗的嚣张气焰。
俗话说,盗亦有道。索马里海盗虽然抢劫,好在比较“守规矩”,不怎么杀人,也很少有虐待和撕票,只要交了赎金就放人,并且不会动船上的货物,相对来说算是“守信用”。也正是如此,各国海军护航编队似乎找不到击毙他们的理由,再加上许多国家为了避免国际合作间的法律麻烦和道义问题,一般不会击毙他们,更多的只是驱散,这也成为海盗打击效果不好的另一个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