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企扎堆跨界,不造飞机、航母,只比口罩谁快,歼20技术都用上了

2020-03-12     大喵情报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而作为重灾区湖北地区的疫情更是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由于病毒传染性强,已经相当于一场全民抗病毒的战争。为了加快歼灭新型冠状病毒,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城市,武汉甚至已经封城数月。这段时间,社会各界都开始积极行动,可谓全民皆兵、全体动员,纷纷加入到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随着疫情的发展,物资紧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为防控疫情,国内对口罩等物资的需求量巨大,正常情况下,我国口罩日产能约为2000万只。即便是口罩企业全部复产,短期内仍将“一罩难求”。因此,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各类工业厂商开始改造自家的生产线来制造口罩。例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长安等汽车厂纷纷打头阵“转产”口罩,将日产能提高至了1000万只,极大缓解了口罩短缺的困境。

和传统的口罩厂不同的是,汽车厂拥有强大的生产场地、设备、人员、技术和资源协同能力,因此能够快速跨界转产口罩。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如果战争不可避免,举国进行战争动员,强大的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厂可以迅速转产,生产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产生巨大的战争潜力。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在疫情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全力扩大口罩等物资的生产能力,中国军工企业甚至动用歼-20隐形战机所用的数字化计划来制造口罩。

3月12日,根据消息,为加快口罩生产,中国军工企业应用制造歼-10、歼-20飞机的数字化技术,研制出全自动口罩生产机,目前已下线投产。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全自动口罩机研制项目总指挥李志强介绍:“这24台口罩机,预计3月底全部完成生产,到时会形成每天300万只口罩的产能,实现短期内提供日产量百万级以上的能力。”对于造飞机的他们来说,口罩生产机的研制是陌生的。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迅速动员7家下属单位,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由600多人组成设计研发团队,24小时不间断工作。

他们采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数字化技术,在3天内就完成了口罩生产机的图纸设计,16天后首台样机研制成功。李志强表示:“这种数字化设计制作技术,在研制歼-10、歼-20等飞机时就帮助节约了时间,因为可以在投入实体制造前进行模拟仿真,减少在制造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造飞机、造航母的企业,也造口罩机啦!”军工企业的动向颇为引人关注。

这不造航母的中国船舶集团仅用11天完成N95口罩机、平面口罩机和压条机样机研制,第15天就实现了量产设备连续供货。在紧急驰援国资系统所属企业需求的同时,中国船舶集团面向全国抗疫战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设备,累计预订口罩机160余台、压条机90余台和超声波点焊机340余套。据报道,

截至3月7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国机集团等6家企业累计制造完成压条机574台,平面口罩机153台,立体口罩机18台。除军工企业外,中国近来已全力开展口罩等物资的生产活动。根据中方数据,截至2月29日,全境口罩日产能产量双双突破1亿只。其中,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境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

着眼未来,建立“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国防工业体系,是未来世界各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那些平时用来生产汽车、工程机械、空调甚至手机的工厂,到了战时可能就用来生产坦克、装甲车、导弹等武器。这对储备战争潜力,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世界工厂”,包括汽车、钢铁、造船在内的500种主要工业品中,目前有近一半的世界第一产量在中国,而这些都可以在战时转化为战争潜力。

仅仅数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战争潜力也一览无遗。从古至今,中国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强大的战争潜力也并非未来侵略他国,而是遏制战争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努力不仅是在保护本国人民的健康,也是在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武汉加油!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把握早日战胜疫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Rx-4XABgx9BqZZIbC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