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工业经历了数十年发展,从一开始一穷二白依赖苏制进口,到如今完全自主研发,甚至部分装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基本需求,还能以优异性价比出口至其他国家,不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许多上世纪装备的老旧武器也面临更新换代。通常来说,也无非就那几种,封存、拆解,或者当展品,再或者出售给相对落后的国家使用。
实力强一些的国家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封存,将暂时或者长期不用的武器进行科学化包装和储存,以此避免造成的锈蚀、损坏与零件不正常损耗,目的是确保武器随时处于战备可用状态。但众所周知,武器装备都是相当消耗财力的,特别是制式武器数量庞大,全部换代可是一个不晓得数目,即便是挥金如土的美国都不忍心割肉,例如1952年首飞1962年就停产的B-52轰炸机至今还在服役,总共生产了744架,仍然是美国空军战略轰炸主力,据美国空军预算预计还会服役至2050年,使得服役时间高达近百年。
为此,我国不少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兵”仍在服役,例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列装的59式主战坦克,数量达到了1万辆以上,如今59式已经被我们改装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以至于被网友戏调侃“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悉数下那些被魔改的型号,59D型,59-120型,美洲豹,阿扎拉,59G型等等,更重要的是其猴子猴孙们已占牢低中端市场,还为国产外贸坦克杀出一条血路。
59式已经不是一种武器,而是一种符号,一种我国陆军艰苦奋斗历程的符号。继续这一思路,抛开战争的功利性,看看我国的武器装备,还有哪些被艺术改造成了什么模样。大型武器装备就不必多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随着19年国庆亮相的新型国产步枪,大家目光开始渐渐关注起下代制式步枪。我国枪支家族,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脱胎于AK系列,例如56冲、81式等等。
另一种则是后起之秀自主研发的95家族,如88狙,95式、97式等等,在我国军事上95式突击步枪是备受争议的一款枪械,这款步枪是我国现役制式步枪。95式突击步枪,整体性能来说还算适中,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缺点。例如换弹匣的别扭姿势,过高的瞄准基线等被诟病。而81杠的皮实耐操,战术动作流畅,瞄准时视线更开阔等优点,视乎更被老兵喜爱,最令人感到遗憾的就是我军始终没有装备一款类似西方的皮卡汀尼导轨模块化的步枪。
不过,一款国产新型7.62毫米折叠枪托的那种步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就是国产NAR-107.62毫米自动步枪,是由我国北方工业公司推出的一款枪械。首次亮相是在2014年北京警用武器上,这款步枪是在81式7.62毫米突击步枪的基础之上经过改进,将枪弹改为发射7.62×51毫米NATO步枪弹而成的一款枪械,也被称为CS/LR14自动步枪。设计理念非常先进,模块化枪系列包括三个口径,5.56 x 45,7.62 x 39,7.62 x 51这三种口径目前是外贸的主流,这三种口径除了7.62X39外,还包括四种类型的枪,即步枪,突击步枪,精确步枪和类机枪,不同口径之间的转换需要通过更换整个火炮的11个模块中的6个来完成。
总体而言,NAR模块化枪族的总体设计符合国际标准,NAR模块化枪族的具体功能分类与国际知名的模块化枪族基本相同,士兵可以定制配件,就像美国ACR步枪一样,国产的NAR系列模块化枪族是近几年“明星枪”之一。虽然说NAR10是由咱们国家著名的81步枪改进而来,但在外观上来看,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仅有准星座和机匣有些许相似之处,其它地方完全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该枪采用了20发弹匣供弹,定位类似于美国KAC SR25战斗步枪和SCAR-H的性质是一种能对600米之内的有生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并在换装了穿甲弹之后能针对一些轻装甲目标的战斗步枪,或者说是精确射手步枪,又或者狙击步枪。相比较传统的狙击步枪来说,NAR10枪管较短,在便携性以及灵活性上有着很大的优势,狙击手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支步枪作战。与此同时,由于其发射的是7.62毫米步枪弹,所以在精度有可能反而会提升一些。
81系列步枪在我军序列里正在慢慢的退出舞台,虽然魔改后模块化理念方面终于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但突然加入一款和现役武器格格不入的魔改81杠没有必要,而且现在来看我军各阶段狙击武器都有合适的“人选”,并没有很强烈的需求。有可能会少量的装备部队,作为小口径步枪的一种火力补充,毕竟从实际需求来看我们没有美国那么迫切,主要作为外贸易市场的推广进一步改进,出口给第三世界国家赚小钱钱,同时也有一天能从“出口转到国内市场”,这样咱们解放军战士也能用上这样的枪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