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到底有没有未来?

2019-09-21     王静文

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与民粹主义崛起,逆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增长裹足不前,许多发达国家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所有这一切,都暗示着资本主义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资本主义到底有没有未来?这是我今天要说的主题——从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悖论说起。

说到资本主义的悖论,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马列主义,认为悖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但是我要讲的逻辑不涉及剥削的,大家会发现,即使不引入剥削概念,也可以找到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悖论。


资本主义的存在是由于资本的稀缺性


资本主义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本的重要性——假如资本不重要,资本主义就会叫别的什么名字。资本主义要想发展,必须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没有资本积累,就谈不上发展,资本家最看重的就是资本。为什么资本重要?就是因为资本的稀缺性。

在原始社会,社会的生产基本都是靠劳动力本身完成。不管是打个猎,还是采个果子,需要的是身体强壮,而不是资本。连剩余商品都没有,又何来资本?所以部落的首领当然是最身强力壮的人,所谓资本家是不存在的。

到了农业社会,生产能力开始和土地、原料(种子)相关,土地成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土地是资本吗?这个比较难说,土地可以是资本化的,也可以是非资本化的,资本要求私有、可以交易、可以不断积累,所以土地有没有资本属性要看相应的制度。在农业社会,生产不再完全取决于劳动力,土地成了更重要的角色,因此地主取代了部落首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随后,资本主义伴随着工业革命滚滚而来,工厂的机器、生产资料成为了资本。由于大家都有劳动力,都可以出卖劳动力,劳动力并不稀缺——相反,资本是稀缺的,所以谁拥有资本谁说了算。劳动力和资本同样是生产的两个要素,为什么不是劳动力雇佣资本,而是资本雇佣劳动力?恰恰就是因为资本的稀缺性。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首先是按资分配的,而不是按劳分配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由稀缺转向过剩的必然


想象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假设社会上只有一个人(劳动力),一台机器(资本),一天可以生产一个产品。那么如果这种生产方式是“规模报酬不变”的话,如果是两个人,两台机器,一天就可以生产两个产品。

这里的“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非常好理解,就是两个人一人一台机器,相互不干扰,仿照一个人一台机器一样去生产,当然结果是生产出两个产品来了。所以这个假设是经济学中对生产函数的一个非常寻常和普遍的假设。

用比较数学的话说,就是生产函数是对劳动力和资本“一次齐次”的。也就是:

如果有:Y=F(A,L,K)。

对任意 λ>0,可有:λY=F(A,λL,λK)。

就是说如果投入的劳动力L,和资本K同比例扩大或缩小λ倍,而技术A又保持不变的话,那么产出Y也会同比例扩大或者缩小λ倍。

但是如果资本和劳动力没有同比例增长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考虑一个人对应两台机器的情况。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一个人两台机器,生产出的东西肯定是小于两个人两台机器的,也就是产品数量必然小于2。但同时,一个人两台机器,又肯定比一个人一台机器产出的要多,所以产品数量必然大于1。不失一般性,我们假定一个人两台机器一天可以产出1.5个产品。

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当机器增多,而人不增多时,人均产出是增长的(现在一个人可以拥有1.5件商品了)。但是平均每台机器的产品却是下降的(平均一台机器产出了0.75件商品)。

这个例子推广到上面生产函数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得出,如果资本积累速度快于劳动力的增长,那么人均产出是增加的,意味着生活的改善,但资本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却是在下降的。反之,如果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慢于资本增长,那么资本的平均收益就会增加,而劳动力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

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哪一种呢?毫无疑问,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追求生活水平提高的,是追求消费不断提升的,这意味着劳动力的增长会慢于资本的积累。每个人拥有的机器越来越多,每个人生产的越来越多,也可以消费的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实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看似欣欣向荣,但是资本也变得越来越不再稀缺,变得越来越廉价,这恰恰又动摇了资本主义的根基——资本的稀缺性——这就是这里要讲的资本主义的悖论。


资本不再稀缺是全球利率长期下行的本质原因


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决定了实际利率,而名义利率又必须跟随实际利率变化,在资本不断过剩的当今世界,很容易理解利率将会不断下行。

凯恩斯理论通常关注短期的需求波动,因为长期看“我们都死了”,主张通过货币或财政政策来应对周期性的需求变化。但是经济不仅存在波动,也存在长期趋势,如果利率是长期下行的,那么总有一天,随着每次周期波峰和波谷的下降,即便利率触及零下限,依然不能应对衰退问题——这就是当今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


资本主义如何应对?


目前看主要有三种方式来应对资本主义的先天悖论。

第一种方式就是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不仅包括劳动力和资本,也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技术进步占了很大一块),在上面的简单例子中,假设一个人两台机器原本可以生产1.5个产品,但如果技术进步推动机器效率提升,以至于可以生产到2个以上的产品,那么人均产出和资本平均产出是可以同时提升的。

推广到一般情形,就是技术进步如果能够弥补单位资本对应劳动力下降而造成的边际产出下降,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很不幸的是,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却大大低于人们的预期。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曾举办过一个“写信给百年后”的国民活动,当新世纪到来,悲催的俄罗斯人民挖出这些信时,可谓百感交集,因为上面承载了诸如“我们是不是已经登上火星”,亦或是“我们飞出太阳系了没有”这样的期望。可见当时人们会对半个多世纪后的人类科技感到多么失望。

当然对科技进步的探讨我并不是专家,互联网上一边充斥着物理学已死的质疑,一边又充斥着强人工智能分分钟统治世界的幻想,到底哪个才是未来?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

第二种方式,就是试图发现另一片资本的“贫瘠大陆”。

当资本在一片“旧大陆”过剩而变得越来越廉价时,另一个好办法就是寻找一个荒蛮之地,这个“新大陆”不仅要资本贫瘠,还要有相应的“资本友好”型的制度来支撑。在过去的40年里,没有比中国更适合成为这片“新大陆”的国家了。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当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绞尽脑汁招商引资(本)的时候,发达国家饥饿的资本家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来华投资,中国为衰落的资本主义整整挽救了40年!

而当中国资本不再稀缺,当中国的利率逐步走低,全球的资本又该何去何从?印度?非洲?拉美?很遗憾,这些地方的制度或许还达不到中国当年的那么“资本友好”。

第三种方式,也是最容易上瘾,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创造一种比资本更廉价的东西。

没错,这就是货币!

如果资本很廉价,那就让货币更廉价!那么资本名义上就没那么廉价了!

信用货币就是伴随着资本不断扩张的需求而产生的。而凡是产量跟不上资本膨胀的货币,都是所谓的“通缩货币”,无论是当初的黄金,还是现在的比特币,都承担不了为廉价资本背锅的角色,他们只会越来越贵,而不是越来越便宜,所以他们不是合格的货币,只能扮演相对优质的资产。


货币超发的资本角度解释


当资本家借入债务,购买资本,为的是获取利益。但当他发现资本的收益率达不到要求时,就只能通过货币贬值的比资本更快来偿还,这就是全球货币超发之谜的解答。

在我给会议组提交的大会论文中,探讨了货币超发的问题,不过数学模型过于枯燥,所以我今天才来讲讲这个模型背后的故事。在论文里我发现,凡是资本积累速度快于劳动力的国家,货币超发也越严重,其本质就是资本相对于劳动力变得“更不稀缺”。而货币,却必须要支撑起与资本的同比例扩张,否则货币通缩,资本掉价,资本主义命不久矣。

在论文中,我们对15国30多年的数据进行了面板分析,结果表明,凡是能够加快资本积累的变量(资产产出弹性、储蓄率)都会对货币超发产生正向作用,而凡是会降低资本积累速度,或者加快劳动力增长的变量(劳动力增速、折旧率)都会起到负向作用。很好地证明了资本快速积累,稀缺性的快速消失是如何刺激货币超发的。

中国过去40年里扮演了资本“贫瘠大陆”的角色,也是资本积累最快的国家,货币超发速度最快当然也是必然的。


最后再回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经济的不断前进,只有经济不断发展,个人消费不断提升,才能掩盖贫富差距扩大、资本不断集中的一系列矛盾。而当资本不再稀缺,边际资本产出下降到一定程度,经济就会陷入停滞,利率将会接近零,而按资分配的模式就会受到挑战。

随后,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过度分配不均的矛盾就会暴露,因为民主要求一人一票,但贫富差距扩大使得这种一人一票逐步变为发泄式的非理性,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就到了粉墨登场的时候了。

(应习文博士在2019新莫干山会议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_TvWm0BJleJMoPMrk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