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正在“冷启动”——2020年3月数据预测

2020-04-03     王静文



预计一季度GDP同比下降8.9%

一季度我国经济受到疫情的重大冲击。从供给端看,冲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春节返工复工延迟,整体工作日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停滞时间较长;二是防疫措施对物流与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干扰了企业正常生产;三是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等。从需求端看,疫情造成社会总需求下降正在逐步体现,一是疫情对正常消费活动的直接干扰;二是居民的实际与预期收入下降,失业率明显提升;三是企业投资活动大幅放缓,基建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四是疫情全球扩散,对外需的冲击逐步显现。


从各行业看,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但畜牧业受到一定干扰,整体第一产业不会严重减速;工业与建筑业受复工延迟与供应链影响,1-2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3月份降幅预计有所收窄,但考虑到各地未完全复工,仍难以恢复正增长;服务业受到的冲击与工业相仿,餐饮零售、文化娱乐、交通运输、房地产将受到重大冲击而出现负增长,而金融业、信息服务将保持稳健。综上所述,一季度我国GDP将面临近几十年来的最大降幅,预计同比下降8.9%,可视为控制疫情所付出的必要代价。在严防严控境外输入以及政策加大对冲力度之后,经济将逐步恢复,全年GDP增速也将呈现先低后高走势。




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25.9%回升至-6.0%

3月官方制造业PMI回升16.3个百分点至52%,生产指数回升23.5个点至54.1%,采购量回升23.4个点至52.7%,均反弹至荣枯线以上,由于PMI为环比指标,回到荣枯线以上仅仅意味着一半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并不意味着经济明显回暖。高频同比数据显示,3月六大集团发电耗煤同比增速降幅由2月-19.8%略微扩大至-20%,高炉开工率同比由上月的-4.3%回升至1.5%,汽车钢胎/半钢胎开工率由上月的-64.4%回升至-20.4%,均有好转,但远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综合来看,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1-2月的-25.9%回升至-6.0%。




预计1-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4.5%回升至-1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16.3%回升至-12%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以及2月以来的投资支持措施发挥作用,1-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显著反弹,但尚难以实现正增长。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0%。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前置发行对基建投资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1-2月基建投资大幅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下项目推迟开工复工拖累。随着基建项目开工复工,专项债募集资金将逐渐转化为实际项目投入。截至3月20日,除湖北外的重点项目复工率已达89.1%。预计1-3月基建投资将有明显好转。

制造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20%。3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双双反弹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制造业投资增速预计将会小幅反弹。但受前期企业盈利持续下滑、外需萎缩出口下行和企业信心尚待恢复等的影响,制造业投资仍将大幅负增。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或同比下降12%。3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和成交套数同比降幅有明显缩窄,表明房地产销售有所恢复但仍显低迷;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再度转负,表明土地市场依然冷清。3月开工复工加快将对建安投资构成一定支撑,但销售端趋冷、资金链面临考验的背景下,预计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将同比下滑。




预计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20.5%回升至-5.5%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有望明显反弹。一方面,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进度逐日加快,经济社会秩序正在有序恢复,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将逐步缓解,消费需求有望得到回补和释放。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2月最后一周及3月第一、二、三周汽车零售分别同比下降61%、50%、44%和40%,显示车市零售平稳改善。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对稳消费支持力度,强化消费的“压舱石”作用。中央各部门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以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综合考虑,预计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5%,较1-2月回升15个百分点。




预计3月出口由-17.2%回升至-15%,进口同比由-4.0%回落至-8%,顺差150亿美元

出口。预计3月出口1685亿美元,同比下降15%。从先行指标看,3月,我国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从2月的28.7%回升至46.4%,韩国3月1日-20日出口同比上升10%,较2月同期的12.2%回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从元宵节附近开始反弹,在3月下旬有所回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一直呈下行态势、3月下旬略有回升。上述因素显示3月份我国出口或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导致出口继续下行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经济明显下滑导致外需减弱。3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录得48.5%,2012年以来首次落入收缩区间;欧元区制造业PMI进一步下行至44.8%,连续1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OECD、IMF等均大幅下调全球增长预期。二是疫情导致海外订单取消。尽管国内外贸企业复产复工率明显回升,出口供给端逐渐恢复,但海外疫情持续恶化,管制措施逐渐加强,导致出口订单减少或取消。三是高基数拖累出口增长。受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抢出口影响,2019年3月出口值达到1982.32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最高水平。

进口。预计3月进口1534亿美元,同比下降8%。从先行指标看,3月,3月制造业PMI中的进口指数由31.9%回升至48.4%;进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ICFI)指数先抑后扬,经历V字反弹。

进口继续下行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国的管控措施导致进口可能受阻。3月以来,海外疫情蔓延和相关国家的管制措施,或对正常进口需求和加工贸易相关进口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CRB价格指数由2月末400左右下行至370左右,食品、金属、工业原料等分类全线下行,国际原油价格跌幅明显,对进口的影响为负面。三是基数效应也存在一定影响。2019年3月进口金额1667.72亿美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预计3月CPI同比上涨4.9%,PPI同比下降1.1%

3月份新冠疫情对通胀的短期冲击逐步消退,对通胀的长期影响逐步显现。食品方面,疫情在2月对食品供应链的严重冲击开始减弱,叠加延迟的春节因素消退,3月份大部分食品价格开始回落,其中幅度最大的是肉类,猪肉价格明显回落,牛、羊、鸡肉价格也有一定程度下降。随着天气晴好与供应恢复,鲜菜、鸡蛋、奶类价格均有明显下降。仅水产品与鲜果价格保持稳定。


非食品方面,疫情对总需求的负面作用逐步显现,导致除医疗用品与服务类以外的价格均面临回落压力。其中,在国际能源价格暴跌,居民出行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预计交通通信类价格将继续大幅回落;疫情影响衣着价格新季上市,季节性涨价因素也将不再;文化、娱乐、教育受疫情停摆影响,价格继续回落;生活用品与服务在节日因素消退、复工复产恢复以及总需求下降的影响下,价格维持弱势;居住价格在2月份经历多年来首次环比下跌后,随着疫情对租房需求的抑制作用,预计将继续回落。总体看,3月份疫情对物价的短期向上冲击明显消退,对经济负面冲击造成的长期抑制作用逐步显现,预计3月份CPI将环比下降0.7%,同比上涨4.9%,涨幅较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3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疫情爆发冲击下出现罕见大跌,能源价格回落,原油价格短期内创历史性跌幅,主要金属价格全线回落。国内工业品价格也受到疫情影响,虽然食品工业与医疗用品需求增加,价格上升,但更多工业品受需求冲击出现下降,3月PMI出厂价格指数由上月的44.3%进一步下降至43.8%。预计3月PPI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1.1%,通缩程度继续加深。




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新增社融2.8万亿,M2增速小幅回落至8.6%

新增信贷。企业贷款方面,政策上,2月底央行在前期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3月中旬推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同时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需求上,全国各地企业复工复产将推升信贷需求。居民贷款方面,居民消费和商品房销售有所改善,但依然较弱,短期消费与中长期按揭贷款有望小幅回暖。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元。

新增社融。人民币信贷将多增;表外融资有望改善;3月企业债融资利率下降显著促进了企业债券发行融资。据Wind统计,3月政府债券净融资额超过5000亿元,略高于上年同期,将成为新增社融重要支撑。综合来看,预计3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约为2.8万亿元。

M2增速。央行通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符合条件的股份制银行额外降准释放中长期资金5500亿元,保持了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信贷运用信贷,同时企业信贷需求也有所提升,以上因素均有利于推动信用创造。预计3月M2余额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8.6%。




预计4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位于7.05左右


全球金融市场3月份出现美元流动性危机,推动美元指数升至2016年底以来新高,人民币汇率被动贬值,但相对于其他币种仍然强势。3月下旬以来,美联储推出无上限QE和一系列救市政策,并同主要国家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美元流动性危机解除,美元指数触顶回落。从4月来看,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在,避险需求仍然较强,预计美元指数仍将维持高位区间,中国经济虽然转向全面复工复产,但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将导致出口低迷,这两项因素决定人民币仍将处于弱势。但由于中国仍然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空间,无风险利差仍然较大,预计相对于其他币种仍然强势。4月波动区间为为6.95-7.15,4月底可能在7.05左右。




预计3月末外汇储备环比减少20亿美元至31047亿美元


3月美元指数小幅上涨0.85%,主要非美货币汇率涨跌互现,日元兑美元微幅升值0.50%,英镑兑美元贬值3.20%,使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计价部分折算成美元计价后形成估值损失。3月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回落,其中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月末的1.1300%降至0.7000%,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月末的0.5035%降至0.3807%,我国持有的主要国家国债价格上升,外汇储备账面价值提高。3月份,受疫情全球扩散和原油价格暴跌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流动性紧张导致投资者争相持有美元,其他资产被抛售,北向资金净流出678.73亿元,创2014年沪股通开通以来单月净流出规模新高,外汇储备承压。综合考虑,预计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47亿美元,环比减少20亿美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mPWP3EBnkjnB-0z37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