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的最新指示

2020-03-11     王静文


对新冠肺炎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连续出台政策,带领全国上下积极抗击疫情。经过近两个月来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工作重心逐渐疫情防控转向复工复产。

这一过程中,金融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围绕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出台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支持金融市场如期正常开市,确保金融服务不间断,稳定市场预期,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金融系统的支持作用有望进一步得到发挥。

金融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2月21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体到政策方面,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实际上,2月以来,面对特殊时期的经济运行和市场状况,金融监管层已迅速行动起来。2月1日,央行牵头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2月7日,央行又配合财政部等发布了《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为配合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央行2月26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3月2日,又配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具体而言,金融支持政策重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月3日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方式,累计向市场投放3万亿资金(2.8万亿逆回购+2000亿MLF),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目前央行已将2.8万亿逆回购回收完毕,但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仍较为充裕。

二是引导整体利率下行。央行通过下调7天、14天逆回购和1年期MLF利率10个基点,引导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5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带动市场整体利率下行。目前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移,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运行在2.2%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2.8%左右。

三是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央行还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一是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支持银行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包括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一半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其二是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重点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其三是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

四是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工作。要求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对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加以完善,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对于因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等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金融部门应将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


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在这一形势下,金融部门的工作重心也应相应调整。3月3日,央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召开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暨电视电话会,部署下一阶段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要求。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在坚持法制化、市场化的原则下,切实采取措施,深挖潜力,让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下一阶段,预计央行将遵循“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要求,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抗击疫情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货币政策支持,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金融部门而言,则应根据监管层的统一要求,按照“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的工作思路,把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抓实抓细。

首先,要继续完善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金融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因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客户,可延长其信用卡的还款安排。此外,还应积极满足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

其次,要加大对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可充分运用专项再贷款的低成本资金,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同时,还应根据中央要求,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积极支持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积极支持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脱贫攻坚、民生就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再次,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在当前这一特殊时期,金融机构可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适度下放审批权限,做到应贷尽贷快贷,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例及首贷率。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便利快捷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线上金融业务发展。

最后,要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当前环境下,需重点关注两方面的风险:在金融服务方面,要遵循风险管控标准和监管要求不放松,对于在疫情之前本身经营就不正常的企业,要坚决防范“搭便车”行为,防范出现道德风险;在资金投向方面,应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王静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wt4zXAB3uTiws8KrLs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