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官方PMI回升至扩张区间,但经济远未恢复正常

2020-03-31     王静文


3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由大幅收缩回升至扩张区间,其中制造业PMI回升16.3个百分点至5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回升22.7个点至52.3%,综合PMI产出指数回升24.1个百分点至53%,显示出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加快,经济景气边际改善。


3月制造业PMI从历史最低水平反弹至荣枯线以上,意味着一半以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但并不意味着经济明显回暖。在统计局看来,只有PMI连续三个月以上同向变化时,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具体来看:


一是生产动能有所增强。3月生产指数较上月回升23.5个点至54.1%,采购量显著回升23.4个点至52.7%,均从上月低点反弹。但高频同比数据显示,3月六大集团发电耗煤同比增速降幅由2月-19.8%略微扩大至-20%,并未明显好转,高炉周开工率由上月的-4.3%回升至1.5%,汽车钢胎/半钢胎周开工率由上月的-64.4%回升至-20.4%,均有好转,但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是需求边际改善。新订单指数回升22.7个点至52%,显示需求边际改善。新出口订单回升17.7个点至46.4%,仍未回至荣枯线以上,显示出在海外疫情快速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内需稍好于外需。


三是PPI持续通缩。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再度下滑5.9和0.5个点至45.5%和43.8%,预示着3月PPI环比增速或将继续回落。油价继续低位震荡,叠加全球经济景气度下滑、需求疲软,预计工业品价格仍有通缩压力,工业企业利润仍将承压。


四是企业库存被动积累。两大库存指数双双回升,原材料库存指数由上月的33.9%大幅升至49%,为2018年5月以来高点,但仍位于收缩区间;产成品库存指数由上月的46.1%大幅升至49.1%,为2013年3月以来新高,疫情冲击使得需求陷入低迷,导致库存被动积累。


五是企业预期略有改善。企业3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由上月41.8%升至54.4%,一半以上企业情况有所好转。但整体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7%和52.3%,比2月上升2.6和4.1个百分点。


六是中小企业复苏较慢。制造业大、中、小型企业PMI较上月同步回升16.3、16.0和16.8个百分点至52.6%、51.5%和50.9%,但中小型企业景气度仍低于大型企业,主要源于中小企业复工率仍低于大型企业。


3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回升22.7个点至52.3%,为2017年9月以来新高,升幅大于制造业PMI,显示出非制造业反弹更快。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8%,比上月回升21.7个百分点,但仍为历史较低水平。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回升22.3个百分点,主要受邮政快递、零售、电信等民生行业回升较快拉动,但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人员聚集性较强的生活性服务业的商务活动仍在收缩。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比上月回升28.5个百分点,仍为历史较低水平,但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2.4%,显示出稳增长目标下基建投资正在发挥关键作用。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8.4%,比上月回升24.6个百分点,仍为历史较低水平。


整体来看,3月PMI数据较上月大幅回升,非制造业的反弹快于制造业,制造业产能恢复快于需求改善,内需修复快于外需,大型企业复苏快于中小企业。随着我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但在外需疲软、内需尚未修复的情况下,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3月27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显示出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会加码,预计4月PMI有望继续修复,经济增长有望在二季度逐步恢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QD5MnEBfwtFQPkdka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