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佳
雨水悄然而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天一生水,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有水,有风,而后有了雨。这本是烟雨蒙蒙温温柔柔的节气,但我们经历了不一样的初春。记得几米的《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
风雨之时,有无数的医护人员守护在我们前面,我们在后方守护着家人;风雨过后,一定会有晴天。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发陈,推陈出新而后生命萌发,万象更新。春属木,意味着生长,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交替更换过程中,势必会有变动和变化。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所以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肝和脾,饮食上可以多吃应季节的蔬菜。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传播,春寒乍暖,会容易感冒。能预防感冒,又能护肝醒脾的食物,非蒜苗莫属。蒜苗虽说一年四季都有,但口感软绵香辣的,就要数初春。它是初春应季节的蔬菜之一,有大蒜同样的辣香味道,并且营养价值丰富。
据《本草纲目》记载,蒜苗能祛寒、散肿痛、杀毒气、健脾胃。
蒜苗对于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保护肝脏、助消化。蒜苗含有辣素,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1/10,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驱虫的功效。
在我的小时候,交通运输没如今发达,大棚菜和外地菜也很少,大家都基本吃本地菜为主。夏秋是番薯叶和通心菜,冬春是大芥菜和蒜苗,这些是我们家寒热两季的主打菜。
记得我阿公会做的菜之中,最好吃的就是蒜苗。他喜欢早早地把蒜苗摘好洗净切好,然后搬张小凳子去外面晒太阳。等晒到快到中午时,他就慢悠悠地回家,把肥猪肉先在油锅里炒一炒,再把蒜苗放进去,小火焖,焖到十分的软绵。每一次他都焖一大碗,我和弟弟都很喜欢吃,菜汁也不浪费,拿来浇饭。
阿公他喜欢凡事都早早地准备,事无巨细都谨小慎微。每一次我和弟弟出门去上学,他都会站在门口,对着我们说同样的一句话,路上注意安全,骑车骑慢点啊。在我上大学时,他还给我写了张纸条,纸条名称:注意事项,第一条就是保护身体,括号起居饮食慎重为先,因病从口入。其他的如晚上注意安全,刻苦学习,随身携带重要证件等等,他列在后面。那一年,他已经88岁。
时至今日,我打开纸条,看到第一条,莫名地感动,还有,很想念他。我也不知道我的这位跨世纪的老人,懂不懂中医,但至少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他是了然的。他以他经历过那么长岁月的经验,总结下来,写在纸上,留给他从小带到大最疼爱的孙女。是了,保护好身体才是一切一切的根本。阿公在注意事项最后注了四个字:切切记住。
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是我阿公的同龄人。邓老说:“中医是天人相应的学说,把人放在地球、宇宙一起来观察。气候、环境、致病物质和人体,我们最重视的是人体。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去治病,我们首先要治人,我们的治疗不是杀灭病邪,而是驱赶、赶走它。这就是我们治这些病的重点,我们掌握了几千年来各种各样的病邪,到了人体里面所发生的的规律。中医的主要目标不在(病毒)那,主要目标是在人体上面,中医有句话叫作‘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我们的先人,还有祖辈,看问题的高度,远远地高于我们。顺应气候和环境来养好身体,是每个节气变化之时所应该要做的。那么回到雨水节气,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起居应注意仍然需要春捂,下半身可以穿厚实些,上半身穿容易穿脱的,在外活动热时可以脱去外衣,而进室内冷时可以穿上。
饮食上,如前面所说,多吃应季节的蔬菜。蒜苗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基于很多孩子不喜欢吃蒜及蒜苗,可以选择其他辛香的蔬菜,比如洋葱,香菜等等。
酸甜蒜苗茎
这里,我们推荐一种做法,叫做酸甜蒜苗茎。
春天应省酸增甘,所以这道酸甜蒜苗根茎以甜为主,酸为次。小孩不喜辛辣,那就放少些蒜苗茎。酸酸甜甜,带少许辛辣,酸入肝,甘入脾,辛入肺,能够开胃,也有醒脾护肝的作用,还能加强肺的作用。用来沾饺子,馒头包子,或者放些在面条里面都可以。
不一样的初春,我们一起面对过,一起肩并肩步调一致地走过。让我们谨记先人祖辈们的教诲,守望相助。愿妈妈们和孩子们身心安康。
【材料】
蒜苗取掉绿叶部分,只留下白色的根茎;醋;白糖;盐;水。
【做法】
1、把茎洗净,用开水再洗一次,剁碎,放碗里备用。第一次做给孩子吃,建议蒜苗茎的量尽量少些,由少到多进行尝试。
2、在碗里放半少醋,一勺白糖,适量的盐,再加半碗水,搅匀。
3、等半小时以上即可食用。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转发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哦!关注羊爸爸,教你实用的育儿知识,陪你健康养娃,用中医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