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体内正气的吃饭方式|除了一口一口,静静的吃,还可以这样做

2020-03-24   羊爸爸育儿

文 | 刘佳

今年的2月3日,春节后我第一天上班。虽然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人都宅在家,但我和同事早早就开始上班了。

上班路上空落落的。往常车辆多需要等待的大桥三岔口,一辆车都没有。我平时上班大概需要不到二十分钟,而那天用了十分钟。遇到的人均戴着口罩。

中午单位饭堂不开,我自己煮饭吃。一个人,我吃得简单而丰富。爱吃米饭的我,提前先隔水蒸饭,再炒个菜或者煮汤。

【部分菜单如下】

2.3中午,玉米和香肠放进米里蒸成玉米香肠饭,炒菜心,鸡蛋艾草汤。

2.4中午,豌豆和红萝卜放进米里蒸成红萝卜豌豆饭,炒香菜,煎葱花蛋。

2.5中午,白米饭,炒西洋菜,从家里带了蒜蓉炒萝卜干。

……

我计算好自己的饭量,放的米正好能吃完管饱,然后只需要不到十分钟,炒一小把蔬菜,有时煎个蛋或者煮点蔬菜汤。我特意减少自己的肉蛋类食物的摄入。注意不是说不吃,而是减少。

有时把饭吃完了,感觉七八分饱,但还想吃;有时菜很合我心意,想再吃。因着煮的时候控制好了量,想吃也没得吃,正好让我不会跟平时在家那样吃得九分十分饱。

吃的时候也没人说话,就我一个人。一开始我会找部开心的电视剧,边吃边看。后来我发现新买的米很好吃,我要细嚼慢咽地品尝一下,就找个有太阳的窗户,边晒背边吃饭。

吃着吃着发现,原来,米饭很香甜,蔬菜也非常的清甜,一口一口,让人感觉舒服。

至今,上班时间一个人吃饭已过去一个多月。我以前中午吃完饭就开始犯困、想睡觉已经改善很多。午睡醒来似醒非醒,直到完全清醒还需要一段时间,还有点虚,乏力的状态都没有了。平时水湿重、气虚容易受寒的我,在这段时间里,没有感冒。

不经意间,我在一个人带饭吃饭的过程中,做到了提升正气、预防疾病。我惊讶的发现,这居然是更适合我自己的吃饭方式。

中医治病,有很多流派,有很多角度,所以有时中医对于同一个患者,给与的治疗方法和中药方,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对于身心的养护方面,从来都是统一的,《黄帝内经》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即:顺应四时,顺应生命的节奏,顺应身心。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界还有一个很统一的就是强调治未病,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疾病发生之前的身体维护上,放在如何维护“健康”,如何提升正气、预防疾病,而不是更重视生病之后的治疗。

如此,我总结了几点关于吃饭的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提升体内正气的吃饭方式|除了一口一口,静静的吃,还可以这样做

“你在吃着饭,其实,饭也在“吃着”你。”

吃饭时,人是在补充能量,但,身体需要先付出能量去消化食物,才能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吃饭时,人也在付出津液气血。食不言,吃饭时不说话,专心,身心一体地在品尝食物,让身体能够把津液气血顺利地集中在消化系统。

当然,在家里热热闹闹地吃饭时,那么,我们可以在饭桌上跟孩子们聊聊正在吃的食物,聊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吃饭时尽量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责骂孩子,也不跟家人争执。

吃饭时,就要做好吃饭这件事。被其他事情分散精力、扰乱身心,气血津液被调用到其他地方,消化系统里的气血津液可能就不是80%,被降到60%,或者更低。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会容易消化不良。

提升体内正气的吃饭方式|除了一口一口,静静的吃,还可以这样做

“饭吃七分饱。”

每餐进食只吃七分饱,自我感觉饥饱适中即可。这个七分饱,有点难掌握。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贪吃的人,从小也是被爸妈教育吃饭要吃饱。喜欢吃的菜,可能会吃很多,不给自己限制。

这个“饱”得靠自己去感觉。我也原以为自己吃饭没吃那么饱,现在发现还是吃得太饱了一点。七分饱,确实,实诚的古人没有欺骗过我们,能够让人的头脑也更加清爽些。

那如果胃口很好,想吃很多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可以把吃饭的速度放慢,一口口细嚼慢咽,拉长吃饭的时间,这样能提早地产生饱腹感,防止吃得过饱。像最近的热播电视剧的《安家》里的孙俪演的女主房似锦,一口气一杯豆浆,两口一个大肉包,那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不可行的。

如果胃口差些时,我们把菜和主食都同时减少。有些人没胃口时会吃很多菜,只减主食,但这样做其实并未减轻脾胃负担,长期吃饭都保持这样的习惯的话,主食摄入不足,也就是气血的主要来源不足,易造成气血两虚。身体虚的时候,该来的可能不来,比如月经,不该来的可能就来了,比如疾病。

所以,如果身体有亚健康或者长期调理都不见起色,先改变吃饭的习惯,调整食物的种类,调整主食和其他食物的比例,来试一试。

“身心都在吃饭这件事上,觉察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的脾胃差到了极点,容易腹胀,气容易堵在中焦,那时还没学好中医,以为是脾胃虚寒,各种补气和滋补的都吃过,比如胡椒猪肚汤,鸽子汤,砂仁鲫鱼汤,陈皮老鸭汤等等,天天都如此。结果那些“好”食物都没有补进去,脾胃按照那种“补”的方式也没调理好。可我那时也并未对这些有觉察。

吃饭也好,其他的调理也好,都要用身心去觉察适合不适合自己。吃完什么样的食物,然后身体从头到脚感觉怎么样,睡眠、大便怎么变化,精神有什么变化等等。

有次我经过家不远处的菜地,遇到一群大妈站在路边聊天。有一个大妈说,哎呀,吃不得寒凉中药和汤水,一吃就胃不舒服。另外一个大妈说,是啊,我也是这样。还有一个大妈接着说,就是就是,以前不知道,喝了好多凉茶,胃不舒服还以为是别的原因。

我听完有露出姨妈般安慰的微笑:这是一群有觉知的大妈们。食物都是好的,营养都很丰富,关键是适合不适合我们自己,这个判断,不是公众号也不是专家,也不是医生来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去体会,要去觉察。

人做什么都要带着觉知去做。比如我爱吃水果,我发觉自己吃四分之一的苹果就足够了,二分之一就太多了,吃进过冷库的葡萄就会肚子疼,而在葡萄藤下新摘下来的葡萄吃上好几颗也行。比如我中午不能吃得太过饱,过饱就很困倦想睡,醒来也懵的。

照顾孩子们吃饭,则更需要大人去观察。孩子平时多少饭量,大概吃多少就开始不专心吃饭,大概吃到什么程度就差不多饱,这些是我们要心里有数的。我们可以教孩子们感觉自己饱了还是还想再吃点。孩子突然胃口增强或者减少,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及时调整饮食。其实,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反馈式喂养。

“不要把生活塞得太满,才能让人生更有意义。”这句话是我前几天看到的,那篇文章写的是被迫在家一个月,被迫省钱一个,才发现原来需要的并不多,消费少了,在外应酬少了,聚会少了,当生活被按下暂停键,能让人停下来,看清一些事情。

身心也一样,不要把身心塞得太满,才能让健康更长久,在特殊的时期里,好好吃饭,才能真正的提升正气、预防疾病。愿大家都能找到真正的适合自己的吃饭方法。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转发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哦!关注羊爸爸,教你实用的育儿知识,陪你健康养娃,用中医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