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知吖亲子(ID:zhiyaparenting)
欣源有话说
相比衣服的干净,孩子天然的好奇心,探索和尝试的欲望和行动,才是最珍贵的。
况且,衣服干净这件事,很好解决哦,穿旧衣服出门玩啊!太旧了,就扔掉吧。冬天可以在袄子外面穿罩衣,甚至雨衣哦。
衣服可以换,本领和热爱,可是一直在的。
保护和支持孩子的好奇心,陪孩子一起玩的爸爸妈妈,也会获得孩子更多的爱和敬意。
今天两篇文章,是搭配着来的哦。
从生活中学习和实践,很重要,因此,玩对孩子真的很重要。我们需要挤出一些时间,留白,让孩子玩和思考。
想让学科学习一起齐头并进,大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引导,支持,也很重要哦。当然,尽力把孩子时间观念,做事习惯事先培养好,跟孩子同作息高效学习,专心玩。欣源也在努力学习。
“不要摸,太脏了。”
这样的话,2岁的女儿每天要听不下十次。
女儿现在到了爱“倒腾”的年纪,在家里,只要是能够得着的桌子、抽屉、书架,她都要尝试着翻一翻。
这样做难免会摸到一些脏东西,家里人就会在一旁忍不住地喊道,“快放下,太脏了”。
当即,女儿会立即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过头来一脸懵的看着我们,好像在问:你们在干什么?原本脸上挂着的笑容也瞬间消失了。
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
上楼时准备用手扶地爬楼梯,“快起来,别在地上爬,把手弄脏了。”
看到有水,想玩会儿,“别玩了,又把衣服弄湿了。”
想自己剥橘子,但显得有点笨手笨脚,“你看你,把汁弄得到处都是,来我给你弄。”
……
后来渐渐发现,每当制止孩子后,她脸上的愉悦都会嘎然而止,随之是悻悻的放下。同时,随之而来也有很多问题。
孩子很少玩沙子,看到别人玩的很开心,自己也想去。但是当触摸到沙子的那一刻,又嫌脏,要不断的擦手。
吃饭的时候,也是一样。一旦有饭渣掉到餐桌上,就吵嚷着要擦掉,不然就大声喊叫。
这些原本应该会让孩子感到快乐的事情,因为过于的强调和在意,影响了孩子的体感,让它变得不快乐。
到最后,虽然孩子干净了,但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出现了,孩子从玩耍中获得的快乐,也减少了很多。
明白这些道理后,我便和家人商量,不再执着于让孩子一定要“干净”,而是创造一定的环境,慢慢的让孩子再次回到“脏”的世界中去,让她享受本该属于她的快乐。
经历了这件事,让人不由得会想:看管孩子时,为什么大人习惯于把“脏”挂在嘴边?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会发现有太多的家长这样做。
当父母说出“不要动,脏”的信号时,往往是孩子玩的正开心的时候,这句话犹如一记警钟,让孩子本能的警觉,直接怔在那里,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呵斥其实给孩子带来了危险的信号,不仅阻止了孩子继续探索,还容易让他茫然不知所错。
此外, 还有麻烦。
养孩子时,我们常会不自觉地感叹,孩子的精力怎么就能那么充沛,玩起来常常不知疲倦。
这里由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孩子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孩童阶段,是吸收知识最快的时期,正因为不停地探索和专注,才让孩子学习的心永不停歇。
但是,孩子探索的过程也往往会制造很多的“麻烦”。
倒水倒不稳,突然把水瓶碰倒了,水洒了一地;玩泥巴,衣服被弄得脏兮兮的;白白的墙,被他们画的很乱……
所有的这些,在大人看来,就是捣乱。
同样是“脏”这件事,在孩子眼里,就是好不好玩,有没有趣;但对家长来说,就是危险和麻烦。
所以,每当看到孩子在进行“脏”的动作时,就会不自觉地加以制止,甚至还会斥责和恐吓孩子。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
一个在不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很多心理需求与身体需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而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孩子的智能和道德精神的发展。
当一个孩子被“脏”限制后,他将没有太多的机会感知和体验物品带来的感受,失去太多成长需要的能力。
比如,探索能力。孩子天生有一副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在这个世界中观察和学习。
孩子可以好奇到哪种地步呢?乱翻垃圾桶,用手拍尿玩,不厌烦的跳泥坑,这些在父母看来简直不能忍受的举动,却能给孩子带来十足的快乐。
就是在这些动作中,孩子获得了人生的一手经验,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也激发了他好奇的欲望。
在这儿,我们不是提倡孩子去玩屎尿屁,而是以此来说明,在孩子的世界里,本没有“脏”这一说。
比如,创造力。孙俪曾发布一条微博,说起孩子有在墙上“乱涂画”的习惯。
但最后邓超却说,墙纸可以换,但阻止孩子,他们的灵感就被抹杀掉了。
很多时候,在大人眼里那些脏乱的场面,其实是孩子正在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如果父母能给趁机鼓励孩子,那么孩子热爱的心就会更久一些。
比如,动手能力。每当经过公园的沙坑,总会看到很多小朋友很投入的玩沙子。沙子的可塑性强,孩子可以一会儿搭个城堡,一会儿垒个城墙,在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很多时候家长会抱怨孩子的动手能力差,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可以起到锻炼孩子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别怕脏。
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在芬兰,孩子们有一节“自然环境”课,他们可以踩着松软的树枝,肆意的在林间奔跑,自由探索。
在玩耍中,感受植物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形状,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嗅觉和想象力为这些植物起名字。
在这个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自己的感受。
相信上过这样课的孩子,从头到脚都是快乐的!
其实,孩子是自带自然属性的,在自然面前,他们才能展现本性,在不断的追逐探索中找到真正的快乐。
但是现在太多的城市孩子很难接触到这样的环境,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这在大人眼中有点脏。所以很少会鼓励孩子到野外去玩,孩子更多的是在家里,看电视或电脑这些电子产品。
随着行为被“禁锢”,思想也很容易受到约束。
对于孩子来说,有一个干净的生长环境,是挺好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处处都被要求“干净”,就会影响到他的成长。
作为家长,不要怕孩子脏。孩子虽然经常玩的很脏,但是与获得的经验和快乐相比,是不重要的。
比起培养一个好孩子,洗去身上的污渍要容易得多。
但是,允许孩子玩的脏,并不等同于不讲卫生。
当孩子玩的时候,畅快的玩。等玩结束了,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收拾好自己物品等习惯。这样孩子才能健康的玩。
其实,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会渐渐告别脏、乱、差的习惯,成为一个懂卫生,会注意安全的人。
所以孩子玩的时候,脏就脏一点吧!孩子从中获得的成长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 End —
作者 | 知吖亲子
来源 | 知吖亲子(ID:zhiyaparenting), 分享育儿经验,为家长提供实用的育儿知识,还孩子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童年!
声明 | 本文为转载文章,已获授权,如您希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无意侵权,如您觉得有侵权行为,请速与我联络删除。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本: 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 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
号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视频号
同时开通了哦!
搜索“冯欣源”可关注^_^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ARYcnQBd8y1i3sJ_H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