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后急性中耳炎,抗生素怎么用更好呢?

2020-10-13     冯欣源自然养育之家

原标题:孩子感冒后急性中耳炎,抗生素怎么用更好呢?

作者 | 开心爸孔令凯

来源 | 儿科医生孔令凯(ID:peds-datebase)

欣源有话说

再次给孔医生点赞哦!很喜欢他的文章,有图有真相,数据详实,真的很棒。

跟大家补充说说,尽量纯母乳喂养哦,会大大降低中耳炎发生几率。

发生几率:根据欧洲和美国的研究报告,62%的一岁以内儿童和83%的三岁以内儿童至少曾经历过一次急性中耳炎。中耳炎细分名目繁多,比较常见的问题是急性中耳炎没有得到规范治疗,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原理:这是因为小宝宝咽鼓管短粗平直,纤毛定向运动发育得又不是很理想,所以奶水进到耳朵里面容易发炎。

中耳炎宝宝, 90%左右是奶粉宝宝:上述发病率那么吓人,跟高奶粉喂哺率,呈明显相关性。原因简单:母乳里有抗体,母乳排异性低,流一点到耳朵里去,很可能就这么不声不响吸收了,吃母乳的时候宝宝类似咀嚼的动作,会让咽鼓管闭合相对好一点。相反,奶粉里面不可能有抗体,反而是营养丰富的病菌培养基,奶粉属于异种蛋白,常成为过敏原性物质,轻微刺激的前提下容易继发感染,吸吮奶瓶的动作,让咽鼓管相对要开放些。

躺卧喂奶行不行?既往一些研究表明,躺卧喂奶会增加3倍左右中耳炎发生几率,但……仍然是奶粉宝宝为主。奶粉宝宝最好别躺着吃了。母乳妈妈不用纠结奶睡的问题,想咋吃就咋吃吧(看到这些可怕的数据,别急着断章取义啊,多看两眼数据怎么来的,多想想原理)。

睡眠训练好荒唐:多数情况下,急性中耳炎好痛的。如果孩子老吵,找不到原因,特别是奶粉宝宝,再想想之前有没有掏过耳朵,有没有耳朵进水的经历……不管怎样,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中耳炎,夜深人静的时候疼得更凶。有妈妈非要给小孩做睡眠训练,孩子哭整晚,后来聋了……

孩子弄耳朵很常见,但耳朵发炎还是很少的:有些妈妈了解相关知识,看孩子挠耳朵,就很担心,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孩子发出的睡眠讯号而已。如果孩子平常还好,只是困倦想睡的时候挠耳朵,抹嘴,奶一塞上就好,那就是这个原因没跑了。

还有妈妈担心孩子耳朵头皮痒,以为是过敏症状。孩子如果不到半岁,不会定向抓挠啦!再个,跟上面表现一样,睡眠前后挠得多,平常还好,没事的。

不要帮宝宝掏耳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真是糖耳屎,去医院掏!进水了也别掏!要是耳朵进水后老流汤(有的孩子流一两天好了,有的一直流水,就要重视了),去医院看,别在家折腾!

跟鼻屎一样,这个越掏越多,掏了一时爽,一直掏一直爽。但,越掏越稠,越掏越想掏,越掏越容易病。宝宝稍微动一下,还很容易弄伤鼓膜之类……

抗生素基本没跑:我国抗生素用得本来普遍,治疗比较积极,看病不方便。为了避免转为慢性,为了避免家长在家里不会观察,基本都会用抗生素没跑了。而且几乎一定会用够2周左右疗程。不用纠结了,用就用吧。

对绝大多数小宝宝,一般广谱抗生素够用了,少见感染还是很少的。

眼耳鼻喉在一起,感染都要考虑一遍:普通感冒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有时候会结伴或相继发生哦(多说一点,神经也常有牵涉痛,咽痛也会导致耳朵疼,牙疼也能导致耳朵疼,鼻窦炎根据部位不同,可以刺激耳朵、眼睛、牙齿不舒服,或局部分泌物增加)。

打疫苗:有条件疫苗尽量都打吧,HIB,7价或13价肺炎疫苗都对减少中耳炎发病率有好处(23价用于2岁以上小孩,或者老年人)。上面提到,眼耳鼻喉在一起,感染可能结伴发生,当然打肺炎疫苗也对耳朵有好处了。

急性中耳炎,是孩子们上呼吸道感染后常出现的疾病,患病后,孩子有耳痛、发热、烦躁不适等问题,多会就医治疗。

同时,该病也是使用抗生素最多的疾病,因为绝大部分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那只要诊断孩子中耳炎,就要使用抗生素吗?怎么权衡抗生素,既有效,又副作用最小呢?抗生素一定要用10天吗?

这个问题虽然不难,但是在临床上,在各种医疗、家长因素等掺杂后,就有些复杂,今天咱们说说这问题。

简单粗暴版

2岁以内的孩子,诊断急性中耳炎后,需要使用抗生素。

2岁以上的孩子,如果症状轻,可以先镇痛+观察,如果48-72小时后症状加重或无缓解,使用抗生素。

2岁内,抗生素需要使用10天,2岁以上儿童,没有鼓膜穿孔、非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可使用5至7天。

目 录

  1. 急性中耳炎的定义和诊断
  2. 急性中耳炎的止痛治疗
  3. 急性中耳炎的抗生素治疗
  4. 抗生素用啥,必需10天吗?

急性中耳炎的定义和诊断

根据2013年,AAP的指南,目前急性中耳炎(AOM)定义为: 中到重度鼓膜膨隆或新发的非急性外耳道炎所致耳漏,伴急性疾病征象和中耳炎症的症状或体征[1]。

这个定义里面,重点突出了耳镜检查的作用,鼓膜膨隆或鼓胀见下图所示:

A,正常鼓膜 B,鼓膜轻度鼓胀 C,鼓膜中等鼓胀 D,鼓膜重度鼓胀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定义里面,急性疾病征象和中耳炎征象为 孩子有发热、烦躁不适,睡眠问题,诉说耳朵疼痛(小于2岁孩子可能仅为揪耳朵、哭闹)等感染表现

这里需要注意下,在急性中耳炎时, 鼓膜多是白色或者黄色,这提示里面的积液是脓性的,如果发现鼓膜颜色透亮,鼓膜发红,不是诊断中耳炎的标准。

因为在哭闹和发热时,鼓膜血管充血,也会表现出红的颜色,但是不会超过锤骨柄,如下图右侧黑色箭头所示。如果超过了,严重发红并蔓延在整个鼓膜,需要考虑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图片来自参考文[2]

上图能看到,左侧图是正常的,右侧图是憋气后出现血管充血,在黑色箭头处有血管充盈,不是很红,白色箭头处是正常的。中耳炎的红,大家可以看下图,并且基本会伴有中耳内有液体。

图片来自:visualdx.com

总之,孩子有中耳炎的症状+耳镜检查鼓膜鼓胀,是诊断急性中耳炎的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可能是中耳积液等问题,不属于急性中耳炎。

当然,鼓膜穿孔和漏液也是诊断中耳炎的一个标准,本文不再赘述了。

急性中耳炎的止痛治疗

出现急性中耳炎时,最先应该进行对症止痛处理,使用止疼药就可以了,对于儿童,就是美林或者泰诺林。没错,这些药物属于解热镇痛药,能止痛的。

用量和退热时的剂量是一样的,具体看: 退热药使用宝图——妈妈再也不用担心给错药了

止痛时,孩子有耳痛才需要止痛,如果没有疼痛,那不需要的。2岁以上的孩子,可能会说耳朵疼痛,2岁以下的可能不会说,但有临床表现,比如抓耳朵、磨耳朵等,还会伴有一些表现可以用来判断儿童程度:

中耳炎疼痛程度[4]:

  • 无,直接询问儿童和/或父母时,无疼痛、烦躁、睡眠等问题;
  • 轻度,患儿稍有烦躁或易怒;
  • 中度,患儿非常烦躁激惹,但没有哭闹;
  • 重度,疼痛引起孩子的哭闹。

急性中耳炎的抗生素治疗

急性中耳炎时,因为考虑到基本都是细菌感染(有些指南直接说急性中耳炎就是细菌性中耳炎),并且害怕导致听力受损或继发感染,想减轻孩子耳朵疼痛等原因,多会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疗。

确实,急性中耳炎后,使用抗生素,能减轻耳痛,能减少鼓膜穿孔几率,能减少对侧急性中耳炎。

但是研究发现,对于急性中耳炎患儿,即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不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在3天左右其症状也可能会消失,比如儿童症状,50%孩子3天消失,90%的孩子在8天消失[3]。

同时抗生素还有导致孩子呕吐、腹泻、皮疹等副作用。

所以,这就出现矛盾了,那到底对哪些孩子可以先不用抗生素,而是通过镇痛(上一条)+观察,如果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再用抗生素呢?

根据孩子的年龄、疾病症状轻重、抗生素效果和副作用进行权衡后,AAP给了使用抗生素的标准的指南,UPTODATE里面基于这个指南,作出了新推荐[3],个人觉得二者结合下,更好:

  • 6月龄以下的患儿,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
  • 6-23月龄患儿,立即接受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这是和AAP建议有区别出,AAP认为,对于症状轻微(轻度耳痛持续时间<48小时,体温<39℃)的6月龄至2岁单侧急性中耳炎患儿,可以先观察止痛,也可以给抗生素的。 为啥这里要建议用抗生素呢?因为即使是单侧轻微中耳炎,2岁内的孩子通过观察和镇痛处理治疗失败率较高,之后还得使用抗生素。
  • 2岁以上的孩子 ,如果平素健康,没有免疫缺陷问题,同时这次孩子中耳炎症状比较轻(轻度耳痛小于48小时,体温低于39摄氏度),可以观察+止痛处理,如果48小时-72小时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复诊给与抗生素治疗;也可以给抗生素治疗。
  • 2岁以上患儿,如果有这些症状,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 :中度以上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过去48小时内有发热≥39℃、不能随访。

按照上面这个标准,治疗中耳炎效果好,抗生素使用少。

但是这么说是说,临床上,家长们听到孩子是中耳炎后,会非常紧张,孩子一有点不舒服,就会觉得孩子特别难受,就想快速治疗好。

宁愿承担使用抗生素的风险,并且没问题,不想再来复诊(怕折腾孩子、怕交叉感染)。

所以,临床上,抗生素使用还是挺多。

抗生素用啥,必需10天吗?

目前,对于急性中耳炎的孩子,如果在过去30日内未接受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未合并化脓性结膜炎,不是复发性的急性中耳炎,首选阿莫西林口服治疗。如果有以上问题,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治疗。

使用阿莫西林时,需要大剂量,以便药物进入中耳达到效果:90mg/(kg·d),一天两次,最大3g/天。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时,阿莫西林90mg/(kg·d),克拉维酸6.4mg/(kg·d),也是一天两次给药。

  • 2岁以下儿童和任何年龄段的鼓膜穿孔或复发性急性中耳炎患儿,以上药物需要使用10天;
  • 2岁以上的儿童,没有鼓膜穿孔、非复发性急性中耳炎的,使用5至7天就OK了。

大家尽量按照这个来吧。

- 参考文献 -

[1].Lieberthal AS.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otitis media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Pediatrics. 2014 Feb;133(2):346. Dosage error in article text]. Pediatrics. 2013;131(3):e964-e999. doi:10.1542/peds.2012-3488

[2].Ellen R Wald.Acute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UPTODATE.2020.

[3].Stephen Pelton.Acute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Treatment.UPTODATE.2019.

[4].Hayden, G. F.Characteristics of Earache Among Children With Acute Otitis Media.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1985,139(7), 721. doi:10.1001/archpedi.1985.02140090083037

作者 | 开心爸孔令凯

来源 | 儿科医生孔令凯(ID:peds-datebase), 这里是儿科医师孔令凯的图文集散地。为具有死磕精神的儿科医生和具有钻研精神的家长提供最严谨并且接地气的科普文章。看完文章,你就是小专家。

声明 | 本文为转载文章,已获授权,如您希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无意侵权,如您觉得有侵权行为,请速与我联络删除。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第十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轻松愉悦高效的减肥法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 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

号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视频号

同时开通了哦!

搜索“冯欣源”可关注^_^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iFzInUBd8y1i3sJKb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