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告诉你,这样才能教出不焦虑的孩子

2020-09-03     妈咪宝贝传媒

原标题:绘本告诉你,这样才能教出不焦虑的孩子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时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烦躁、吵闹、胆怯,上学时容易厌学,甚至与同学发生冲突。这种情形会持续几周或更长的时间。

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束手无策。

当父母遇到焦虑的孩子

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焦虑的时候,也是一个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契机。这个时候,家长不能慌,而是要静下心来去了解和思考。

1

了解孩子,从了解他的生物属性开始

深谙儿童心理的绘本创作者们,在他们的绘本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比如在绘本《好忙好忙的风信子》中,讲述了小女孩风信子忙碌的日常:星期一,风信子一放学就得去上游泳课;星期二,风信子要去上空手道课;星期三,风信子得跟拉比太太上美育课;星期四下午五点,她必须去学希腊塞塔基舞;到了星期五,还有体操课。接连几天,一到晚上八点半,她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风信子好忙好忙,几乎要赶上在政府工作的部长了。

小主人公风信子的生活,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呢?现在很多孩子的生活都像风信子一样,被排得满满当当。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长此以往下去,风信子很可能会变成焦虑的孩子,起码对时间会很焦虑。为什么呢? 因为她长久处于自己的生物节奏被打乱的状态。她是在按照大人安排的节奏在超负荷地成长。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儿童心理中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尊重儿童的生物性。孩子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吃饭、睡觉、玩耍和休息,他们有着自己的生物节奏和需求。在现代的教育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儿童的社会属性,如向他们传授知识与经验,而忽略了儿童的生物属性。

所以啊,书中的风信子似乎在告诉有着安排权利的爸爸妈妈们:尊重、倾听孩子,从了解孩子的生物节奏和需求开始。

尊重儿童的生物性。孩子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吃饭睡觉,玩耍和休息,他们有着自己的生物节奏和需求。

2

教出不焦虑的孩子,从家长不焦虑开始

孩子焦虑的原因,除了他们的生物节奏和需求没有得到尊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非常重要:受到家长自身焦虑的“传染”。说到大人自身的焦虑,有一本很有趣的绘本 《迈尔太太放轻松》。

书里的迈尔太太很奇怪,她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她担心菜园上空转来转去的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她担心旅游大巴会不会在她家门前的弯道上打滑。她甚至还担心菜园里的太阳有一天会不会不升起来。迈尔先生呢?他总是慢悠悠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微笑着。

我们可以从迈尔太太身上,看到很多人的影子。我们有时候会像迈尔太太一样,活在对未来的忧虑和恐惧之中。比如孩子还没有出生,担心孩子生出来会不会是怪物,养育孩子的时候,担心孩子长大了不如别的孩子。不仅对于孩子的事情焦虑,对于工作、家庭中的事情,也焦虑得不得了。

但是就像说中的迈尔先生说的,我们又不能改变什么。

具体该怎样做

才能教出不焦虑的孩子?

上面谈到的这些,说的都是焦虑形成的原因,比如不尊重孩子的生物属性,比如家长自己的焦虑。但落实到生活中,爸爸妈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方法藏在 《今天我们没有安排》里。

故事的开头,跟很多家庭一样,这个温馨的五口之家,每天都很忙碌。爸爸妈妈要上班,孩子们要上学。放学后,同很多孩子一样,他们也要去上课外的兴趣班,比如游泳课。有时放学后,小姐姐还有篮球比赛,弟弟要参加足球比赛。不过一到星期天,时间好像慢了下来。爸爸妈妈不再匆忙,他们说:“我们哪儿也不去,今天我们没有安排。” 在这个没有安排的一天里,孩子们可以荡起了秋千,忘记了时间。可以整天穿着睡衣,搭个小房间,烤块蛋糕,用胶水、毛毡和羊毛,做些好玩的东西。可以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慢慢地做梦。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忙碌的一周里,拿出“没有安排的一天”,给孩子们的梦想和玩耍留点时间。

除了这本书里提到的,安排一周中的一天“没有安排”。爸爸妈妈们还可以做一些小小的尝试,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愉快的事情:听音乐,看电影,活着单纯地陪孩子玩耍;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掌控感和成就感的事情,可以是很小的事情,比如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成功地完成了拼图等。 欣赏当下的美好事物;吃饭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欣赏食物的色彩,仔细品尝它们的味道。带孩子去大自然中看四季的美景。哪怕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也可以带孩子去观察当下环境中有趣的人和事。

相信当爸爸妈妈们从这些绘本中获得育儿智慧,开始去了解孩子,调节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并且用一些实用的方法去做一些改变时,大人和孩子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跟随绘本的世界,与孩子一起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D6MZ3QBLq-Ct6CZNV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