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愁高昂的报班费了,在这里你也能当孩子的老师

2020-10-14     妈咪宝贝传媒

原标题:别愁高昂的报班费了,在这里你也能当孩子的老师

前几天一位九零后单亲爸爸的故事被赞上了热搜,他带着四岁的女儿兜兜,历时71天,全程4000多公里,从广东东莞,一路骑行到了西藏拉萨。

这位年轻爸爸的梦想,就是“每年带女儿去一个地方,送给她世界的星辰大海”。他说,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只有走过的路多了,看过的世界够大,她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这个故事的挪威版奶爸,带着四岁的女儿Mina徒步,滑雪,坐小拖车走了数百公里)

在充斥着“育儿焦虑”的城市化社会里,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与众不同,出类拔萃,但这份以成绩和才艺标榜着的“优秀”背后,却隐隐透露出了如今孩子们身上缺失的东西。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

虽然带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更多人来说有着极大的时间和金钱约束,但大自然这堂“课”,其实24小时都在向你和孩子敞开大门,甚至不需要投入过多的金钱和压力, 因为我们不缺“自然”,而是缺“教育”。

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于上世纪50年代成立于丹麦, 有研究认为,与传统的教育相比,从“森林幼儿园”中走出的孩子们,身心发展更加平衡。

到了20世纪90年代,森林幼儿园开始在德国得到快速发展,之后被陆续推广到北美和日韩。如今,德国甚至有超过百家的“森林幼儿园”。

在一座座儿童游乐场和教育学习机走进孩子们生活中的现代社会里, 这些几乎每天在森林里玩泥巴踩水坑的孩子们,不接触现代电子玩具,搭帐篷,采果子和蘑菇,观察昆虫,甚至反而很少生病,跌倒摔伤事故都大大低于常规的幼儿园。

如今在英国,自然教育也在逐渐开始走红,英国户外学习专家Bicknell认为,培养孩子们欣赏自然的能力,不仅可以让他们增强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专注力,更能让他们充满灵性和求知欲, “与其它生物一样,我们出生、成长、死去,都在大自然中,这里有太多太多孩子们在海洋球池子里和滑梯上学不到的东西。”

当然,大自然也不应该只是孩子们学习的全部。 无论是文学外语,还是让人挠头的数理化,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去学习,增长见识,而这些东西,本身都是源于自然的。

所以在课余和假期,带孩子们去体验和学习自然,就是父母们能带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和回忆。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们能靠出行来增长眼界,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钱也花了,路也走了,一趟下来,除了美景和美食,孩子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更多的收获,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带孩子旅行,体验大自然“帮助不大”,而是因为,你没好好备课呀!

如果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么你就应该是这门课里最得力的助教。孩子们在体验和学习的过程里,由于知识量的限制,有时并不能学习到什么,这时就应该来由父母们正确引导,和授予他们更多的知识。

那我应该怎么做呢?

//出行前, 设置好主题和规划时间路线

各位爸妈助教们请注意,既然你是此次行程的主要策划人和“导游”,设置一节自然课的主题是最最重要的! 无论你是打算带孩子自驾游,还是公共交通出行,即使是去离家不远的小山,都一定要提前订好“目的”,比如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看落叶”,或是观察河流。

合理并且有目的性的安排,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孩子设置“时限”,一方面是你需要针对孩子的体质和体力进行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是可以让孩子既满足求知欲和探索欲,又不会过于放纵,有团体意识和时间观念。

你可以提前搜索一些期望目的地的相关游记,排除一下雷区,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也有很多课可以给孩子们上一上,比如公共交通的特点:“共享单车扫码是什么原理?”各个地方的历史意义:“途径的XX寺XX坟的历史故事?”等等。

//“妈妈包”里应该像哆啦A梦的百宝袋, 精简就好

出行到大自然,除了必备的水和应急食物,一定要准备好小医药包。医药包里除了消毒用品, 务必为孩子准备一些创可贴和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的药膏。

提前学习一些野外急救知识更可以让你在孩子面前“大露一手”,什么虫子有危险?如何应对?也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另外在去树和水多的地方,一定要为孩子多准备件保暖的衣服,温差和昼夜更替是堂基础的自然课,你可以让孩子多提问题,自己拿捏不准的问题,也可以临时靠搜索引擎来解答。

但切记千万不要带过多的东西!尤其是长距离在外行走时,过重的背包容易带来负担,引起人的负面情绪。出行前可以 跟孩子一起准备好他们的小背包,让孩子提升自理能力,拥有自己的小包也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和独立感。

//我能陪 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

到了大自然里,你应该多多鼓励孩子们去“爬、摸、看、听、闻”,尝试每一件新鲜事物,但在尝试前,一定要先做好安全教育,确保没危险后,务必不要过于干涉,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探索的乐趣。

摸一摸树干,花朵,告诉他们这些植物的名称;看一看虫子,流水,告诉他们这些动植物,河流,山川与人类的关系,比如虫类和一些仿生学的知识,水力发电,等等;听一听鸟叫,闻一闻城市里闻不到的自然味道;你甚至可以提前做好功课带孩子摘一些野菜和果子,当然,没有把握的蘑菇就千万不要随意采摘了。

在体验自然的同时,还有一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你一定要教给孩子: 不要留下垃圾,不要伤害花草树木,不要惊扰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们,和孩子们一起反思和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有专门研究“大自然教育”的幼教研究人员们发现,长期接触“大自然教育”的孩子们,虽然经常身处于“玩”的环境里,但专注力却大大提升了很多,协调性和自信也明显增加了,因为大自然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家庭式大自然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在考验父母,我们这些家庭施教者的耐心。所以这种既有意思又能打发时间,低消费的教育方式,你想不想长期试试呢?在留言里跟大家一起聊聊你的想法吧!

图片来源:Instagram,Bing.com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1w9J3UBLq-Ct6CZBk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