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常爸
来源 | 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上周末陪小小常在家门口的小公园骑滑板车,只听“咚”一声巨响,常爸心里顿时咯噔一下,随即便听到一阵哇哇哭声,仿佛要哭背过气般撕心裂肺。
循着声音赶过去,原来是一个3、4岁的小姑娘刚刚正好从悠起来的秋千前经过,秋千直接把她砸趴下了。
还好当时秋千悠得不高,小姑娘走路的速度也不算快,脸和身上貌似都没什么大事,但头被秋千座椅撞了,红红的一片,目测马上就要出包。
一大帮家长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给已经吓得六神无主的孩子妈妈出主意。这时我突然想起公园北门出去就有一个商圈,M记KFC什么的都有,赶紧也掺和了一句: 赶紧去快餐店要点儿冰块给孩子敷上,不放心再去医院检查下!
听到我这一嗓子,那个妈妈好像一下回过了神,谢过大伙儿之后就赶紧抱着孩子往北门走。
看着她焦急的背影,我这个老父亲也是心有余悸。要说做父母可真是不容易啊,除了要像雷达一样知道哪个课外班的老师好,哪个幼儿园的伙食好,还得时刻提心吊胆的,以防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个小意外吓吓你,而你还不定能做足准备迎接这突如其来的挑战。
比如:
烫伤后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脱衣服还是去医院?
流鼻血了,仰头和用手纸堵鼻子哪个才有效?
皮肤被划伤了,应该马上用水冲还是酒精洗?
幼儿园的孩子吃东西噎到了,该如何急救?
答案
都不该
都无效
用水冲
继续往下看
如果以上4个问题里,至少在1个问题上有犹豫或者回答错误,那么,恭喜你!
没白点开这篇推送!
都知道当爸妈后最好能有点急救知识护身,可讲急救的公号和文章那么多,说实话,很多连常爸这么爱学习的人都经常不愿意点开。
所以今天常爸想做 一版“最通俗易懂版”的急救常识,找了6个孩子最容易发生的意外,直接告诉大家,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希望能切身实际地帮到大家。
专家支持:洪亮
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任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先后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工作,拥有14年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常见病
°
一定要
用薄毛巾包上冰袋或一瓶冷饮,紧贴碰伤处以消肿,持续20分钟。
如果有伤口出血,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按压,持续10分钟。
让孩子休息,即使只是轻度撞伤。因为当婴儿或儿童的头部受到撞击时,他们的大脑也会在颅骨内受到震动。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头部损伤 (如脑震荡),也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恶心或昏昏欲睡。
如果孩子痛不能忍,可以给他服用乙酰氨基酚止痛。
°
寻求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拨打120急救电话 (到了医院,医生会检查孩子的大脑没有肿胀或出血,并评估是否有可能脑震荡):
抽搐或者昏迷;
持续的恶心或呕吐;
视力重影或模糊;
任何身体部位无力或者麻木;
意识混乱或一段时间后仍然头晕;
非常烦躁或者不停哭泣;
剧烈头痛或头痛逐渐加重;
鼻内或耳内流出血液或水样液体;
出血伤口持续按压十分钟以上止不住时。
<下滑查看更多>
°
一定要
让孩子把头稍微向前倾斜,然后用手捏紧他的鼻子两边下1/3处 (鼻骨以下),至少5分钟后,再检查是否已控制住出血,中途不要检查。
同时身体前倾,这样可以阻止血液进入气道或胃,防止误吸。
让孩子用嘴呼吸,吐出血液 (如果有的话)。
保持这个姿势10到15分钟,试着止血。要有耐心!
同时安抚孩子,分散注意力,减轻紧张气氛,避免哭闹。
°
一定不要
不要让孩子向后靠。 (这样做的话,血液可能会通过喉咙进入他的胃,引发呕吐。而且这样就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止住血,有可能一直在流,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
不要让孩子在流血后几个小时内擤鼻涕。 (因为即使是很短很轻地擤也会再次引发出血。)
不要塞纸巾或堵住孩子的鼻孔!
°
寻求帮助
如果出血在30分钟内都没有止住,就要带孩子去医院挂急诊 (注意是要有耳鼻喉科急诊的医院!)。
°
一定要
第一时间降温,用自来水冲烧伤的皮肤直到疼痛停止。 (但不要超过5分钟,不然伤口可能被泡坏。)
不方便冲的,可以用自来水泡,或用湿纱布或毛巾覆盖创面,减轻疼痛。
尝试褪去烫伤部位的衣物 (但是一定要注意有没有和皮肤粘连,如果不确定或者已经粘连,就不要自己去脱了,还是带到医院交给医生来处理)。
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
对于轻度的烫伤,可以自行在家处理,用烫伤膏或者芦荟涂抹伤口。
如果孩子痛不能忍,可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止痛。
°
一定不要
不要强行脱掉衣服。 (因为不明确衣服和皮肤有没有粘连,强行脱掉衣服,可能会在脱衣服时把皮肤一起撕下来。)
不要擅自在烧伤处涂东西 (比如牙膏、酱油等等——这些可能掩盖伤口情况,甚至造成继发感染。)
不要将冰或冰水直接放在烧伤处 (因为这样会加剧疼痛、加深烧伤)。
如果烫伤处形成水泡,不要擅自把它弄破,留给医生决定如何处置。
°
寻求帮助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要注意送到有烫伤科,能处理烧烫伤的医院,避免路上辗转耽搁):
大面积烧伤 (用干净、柔软的布或毛巾覆盖)。
烧伤是由火灾、电线、插座或化学物质造成的。
烧伤部位有脸、手、脚、关节或生殖器。
伤口感染,感染的迹象包括肿胀、脓,或烧伤附近皮肤发红或有红色条纹。
<下滑查看更多>
°
一定要
不出血或者少量渗血的伤口,可用自来水和肥皂冲洗伤口,轻轻涂上抗生素药膏,然后缠上纱布和绷带。
如果出血量较大,需要立即止血,最直接、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就是直接按压: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棉垫直接压在伤口上,如果没有干净的纱布,可以用洗干净双手按压在伤口两侧,保持15分钟以上的持续按压,不要时紧时松。
如果血液渗透了覆盖的纱布,不要移开纱布,上面加盖纱布继续加压,可以用绷带固定纱布,但是要注意局部血供情况,要是发紫发凉,可能是绑的太紧了,需要拆了重新绑。
°
一定不要
不要用酒精、安尔碘清洗伤口,酒精成分会强烈刺痛伤口。
如果伤口里面有较大的异物,比如玻璃片、刀片,不易清理,不要盲目清理,避免加重出血和组织损伤。
°
寻求帮助
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伤口很大,伤口裂开,或者流血过多。 (特别是面部伤口,建议去有整形外科的医院,可能需要缝针,还要根据情况是否给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伤口很深。 (如果伤口开放时间过长继发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医生一般不会直接缝合伤口,而是再次清洗、清理然后包扎伤口,这样可能会留下更大的疤痕。)
<下滑查看更多>
°
一定要
让孩子坐下来,用薄毛巾包上冰袋或一瓶冷饮,紧贴的部位冰敷10-15分钟。
尽可能抬高脚踝以帮助消肿。
在孩子醒着的时候,每隔2-4个小时用冰敷伤口两到三天。可以找一个塑料袋当成冰袋,里面放一些冰和水的混合物。这种方法对踝关节区域的塑形效果比单独使用冰要好。
服用布洛芬可以帮助孩子减轻疼痛和肿胀。
°
一定不要
不要热疗 (例如热敷或热浴),这会增加血液流动,使肿胀加剧。
不要按摩脚踝。
不要让脚踝再次受伤。
°
寻求帮助
出现以下情况,请带孩子去医院 (可能出现骨折或脱臼):
孩子的脚踝不能撑住身体;
脚踝变畸形了;
持续疼痛,没有减轻。
°
一定要
跟Ta保持对话。如果孩子能用简单的声音回答你的话,说明他的气道是畅通的。
用海姆利克氏急救法施救:
1岁以上儿童:
用你的手臂从后面环绕孩子的腰,握拳,将你拳头的拇指侧放在他的上腹部 (剑突和肚脐之间)。
用另一只手握紧拳头,快速向后向上撞击,直到异物被排出。
之前在写文章重点介绍海姆利克急救法时,曾有粉丝介绍了一个方便好记的“剪刀、石头、布”原则,已经过医生审阅确定,大家也可以参考普及起来。
1岁以下婴幼儿:
把孩子抱起来,让他脸朝下,头低脚高,固定好孩子,然后用你的掌跟在他的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5次。
再翻过来,面朝上,头低脚高,用两个手指按压孩子胸骨上乳头连线水平,按压5次。
°
一定不要
千万别给孩子喝水。
好多人认为噎住了,喝水顺一顺就好了。可实际上,如果食物进入气道,喝水根本就碰不到异物,如果卡在气道和食道开口前,只会加重情况。比如干馒头吃进去,泡了水会发胀,把气管堵得更死。另外喝水还会加重呛咳,不小心咳进肺里,引发吸入性肺炎。
不要做侵略性的反应。克制住把手指伸进孩子嘴里或喉咙的冲动,这样可能会把异物捅到更深的位置。
如果孩子在咳嗽,不要制止他,让他把阻塞物咳出来。
°
寻求帮助
如果孩子不能回应,在用海氏急救法时让别人拨打120;或自己拨打,打开扬声器。
如果异物取不出来,孩子逐渐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在救护车到来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孩子是清醒的,但不能呼吸或正常说话,或者异物没出来,不确定异物去向,不排除异物进入下面的气道,应立刻带他去医院挂急诊。
<下滑查看更多>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认真地看完这篇文章,学习意外后的紧急处理方法。与其祈祷幸运,不如做好准备,也许下一次你真的能救孩子一命,救他人一命。
孩子的安全,真的容不下半分侥幸心理!别以为你的孩子不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孩子的看护人——老人、保姆、幼儿园的老师……有备才能无患!
参考链接:
1
END
1
作者 | 常爸
来源 | 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该公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声明 | 本文为转载文章,已获授权,如您希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无意侵权,如您觉得有侵权行为,请速与我联络删除。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第十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轻松愉悦高效的减肥法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 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
号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视频号
同时开通了哦!
搜索“冯欣源”可关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