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毒五月”到了,最易生病的一个月!如何避免?

2020-06-02     五谷营养健康

原标题:古人说的“毒五月”到了,最易生病的一个月!如何避免?

今天正式进入中医所说的“毒五月”了。因为此时天气逐渐炎热,雨量增多,蚊虫滋生,给湿热毒邪入侵人体提供了机会,疾病多了起来,所以农历五月被称为“百毒之月”、“毒五月”、“恶月”等。

我们该怎样养生来对抗“毒五月”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呢?专家告诉我们,现在正是排毒的最佳季节,通过排便、排尿、出汗等方式,可以很好的排毒,抵抗毒邪侵扰。

仲夏季常见两大证型

在这个季节,老年人常见的两大证型是湿热内蕴和阴虚火旺,如果不加以调理,都会表现出严重的失眠和便秘,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健康危机。

阴虚火旺的表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盗汗、手足心热、两颊潮红、口干咽燥、身体消瘦、舌红少苔、大便干结难以排出

湿热内蕴的表现:口苦口黏、不思饮食、胸脘痞满、心烦失眠、身重疲乏、舌苔黄腻、大便不爽、黏腻、解完还想解

通过改善饮食、饮水等生活方式,可以达到促进排便、利尿,从而排毒的目的,关键要辨清体质,否则反而事倍功半。

你中“毒”了吗?

湿热内蕴是最顽固、最粘滞,与热勾结在一起,就成了让人不爽的湿热毒。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说明你中了“湿热之毒”:面部油腻、痘痘、湿疹、脓疮等皮肤问题;口臭口苦,腹胀、胃口不好,舌苔黄腻;大便干结大便干结或者大便粘马桶;尿少黄而且味道重,尿频尿急尿痛;女人白带多而黄,男人阴囊潮湿;早晨起来头发蒙、头重、身体沉重乏力。

1,皮肤问题

毒五月,皮肤特别容易长痘、湿疹、痱子、疥疮疱疹之类的,《黄帝内经》上是这样说的:“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

这里的痤,就是痤疮,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痘痘、粉刺;痱就是痱子。

意思是出汗的时候,汗孔张开,遇到湿邪的侵袭,郁积在肌肤,就容易生成痘痘、疥疮、痱子;

如果再加上晚睡熬夜、爱吃烧烤、煎炸、甜食、油腻的食物,脾胃积热,外部湿热+内部湿热,就会脸上油腻光亮,痘痘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甚至有脓包;

有些人还会长湿疹,手、脚长像水泡一样的湿疹,痒痒的又会流黄水;湿热之毒太多的,甚至会长疥疮、疱疹之类更严重的皮肤问题。

2,脾胃问题

口臭口苦,腹胀、胃口不好,大便干结大便干结或者大便粘马桶,舌苔黄腻。

叶天士说:“湿为阴邪,重浊黏腻而易伤阳气。脾阳受伤,则易生痰湿。”

这些都是湿热滞留在脾胃的原因。湿气为阴邪,即便与热勾结,它还是改不了阴邪阻碍气机升降、损伤阳气的本性。

平素就脾胃虚弱,或者饮食不注意伤了脾胃,导致气机不能“脾升胃降”,该上的不上,该下的不下,所以出现口臭、口苦、肚子胀、胃口不好、舌苔厚腻;便便要么干结,要么粘滞等一些胃肠道的症状。

3,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问题

尿少黄而且味道重,尿频尿急尿痛,女人白带多而黄,男人阴囊潮湿。

这些属于湿热淤积在下焦,引发一些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问题,比如女生容易白带多而黄,甚至引发尿道炎、妇科炎症;男生阴囊潮湿不爽。

4,早晨起来头发蒙、感觉头重、身体沉重乏力

这是湿热之气使身体气机流通不畅,清阳不升,所以头重头蒙;湿气重浊,往下走,所以身体沉重,尤其是下半身。

大夏天的,那么热,哪来的寒湿?事实上,大夏天比冬天更容易受寒湿之邪。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说明你中了“寒湿之毒”:拉肚子、上吐下泻、胃冷胃痛、食欲不好、舌苔白腻;人懒动没活力、怕冷、手脚凉、肩颈腰背冷痛;容易感冒、时常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容易上火、反复的口腔溃疡,越灭火,火越大;吃寒凉或一冷一热的食物,易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腹部肥胖不好减(啤酒肚、小肚腩);女生宫寒痛经、月经推迟、血块多、颜色暗黑;

容易中寒湿之毒,一方面是因为五月我们体表阳气旺、内脏虚冷,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贪凉。

天一热,空调房里吃西瓜、麻辣龙虾配冰啤酒,凉拌水果蔬菜沙拉、24小时吹空调,那叫一个爽啊,可爽了一时,伤了脾胃、伤了一身之阳气。

5,腹泻、上吐下泻、胃冷胃痛、食欲不好、舌苔白腻

这也叫胃肠型感冒, 主要发生在夏天,是脾胃寒湿重的一种表现。

6,身体懒、冷、痛

人懒动没活力、怕冷、手脚凉、肩颈腰背冷痛,女生宫寒痛经、月经推迟、血块多、颜色暗黑。

这是寒湿之邪,耗伤了阳气,出现阳气不足、火力不够,既无法抵御外界寒湿,又无力排出体内寒湿的原因。

7,容易感冒、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

因为脾胃虚寒,气血供应不足,引起肺气虚,所有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感冒、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

8,容易上火、反复的口腔溃疡

这是因为中焦阳气不足、气机不通,导致上热下寒,上下水火不能交融,而且火越灭,反而越大。

9,容易拉肚子、腹部肥胖难减

吃寒凉的,或一冷一热的食物,或肚子受凉,很容易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有啤酒肚、小肚腩,而且很不好减。

这都是因为脾胃寒湿重,没有足够的温度和力量把吃进去的食物腐熟、消化吸收。 而且脾胃虚寒,身体启动保护机制,给脾胃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这被子就是脂肪。

做好6件事,解湿热之毒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热之毒并不好解,如油入面。要解湿热之毒,一定要做好这6件事,从源头上阻断:

1,不熬夜不吃夜宵

保证睡眠对排湿热非常重要,而且晚上让脾胃休息也可以减少脾胃湿热;

2,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饮食清淡一些,少肉多素,多吃青绿色蔬菜,有养肝、清热解毒、利湿利尿的功效,比如菠菜、青菜、西兰花、芹菜、青豆、豇豆、油麦菜等。

3,出汗,是排湿热的有效途径

不运动、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内,汗腺几乎被闲置起来。而汗腺不畅,既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失去一道抵御外邪的重要防线。

中医讲夏季出汗:“内毒外排,祛邪安正。” 天气越热,越不能拒绝出汗,可以通过运动,慢跑、快走、瑜伽等,让自己出出汗,而且在阳光下运动,祛湿效果尤其好!

实在没时间的运动,泡泡脚、泡个澡,让身体微微出汗,也能排出湿热。

4,通膀胱经,是解湿热之毒的利器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贯穿我们整个身体,有67个穴位,后背的膀胱经掌控着人体的多个脏器的排毒功能,而且膀胱经是统领一身的阳气,阳气足,也有利于祛湿,就像雾气在太阳出来就散开了一样。

所以,夏天照顾好你的膀胱经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要让它堵住了,有条件的可以经常让人按摩一下背部膀胱经,从上往下按,夏天也可以经常在膀胱经上刮痧、拔罐、走罐,膀胱经通了,能排毒散瘀、驱寒散热,还有助于阳气升发,对排湿热之毒非常有效。

但不适合阳虚怕冷、气血很虚的人。这类人可以经常做后背撞墙这个动作,从上往下地撞,也能疏通膀胱经,也可以做瑜伽体前屈,这个动作主要疏通的是膀胱经。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正视前方。吸气,双臂自身体两侧慢慢升起,当手抬向顶部时,手掌转向前方,两臂平行,呼气,同时上身慢慢向下,两手掌尽量触地。

当手实在不能再往下时,停止呼气,屏住呼吸,保持这个姿势6-8秒钟。然后开始吸气并恢复到原来的姿势。至少重复15次。

越是够不到,越说明你的毒素堆积的多,但是不要着急,也不要用蛮力,只要大腿后侧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觉就可以了,否则容易拉伤韧带。

5,要祛湿,关键还是得健脾

人体其实有一个自我调节功能,湿气能侵入机体,但机体也能排出湿气,关键在于脾胃的水湿运化功能好不好。

因此,要祛湿,关键还是得健脾,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祛寒能力就运转起来了。

喝百陈汤,可以帮助健运脾胃,化湿除痰,为忙碌而疲惫的身体,开启一个正向的循环。百陈汤是取法二陈汤的。

二陈汤:橘皮、茯苓、甘草、半夏

百陈汤用药食同源的食材葛根、百合替代二陈汤中辛散温燥的半夏(半夏有毒,请勿擅自使用),葛根升阳解表,茯苓和百合健脾渗湿、养心,比起原方效果更温和。除了上面几味,还有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降,甘草和中益脾。生姜和胃祛痰。

百陈汤能帮助脾胃恢复运化的功能,能运能化,身体形成稳定的代谢和循环,好的东西吸收了,垃圾也排出的干净,身体自然越来越轻盈。平时过劳胖的那些人尤其适合喝。

6,姜也是很好的驱寒湿、温脾胃的药。

脾胃虚寒的人可以经常用它跟大枣、红糖煮水喝,或熬成膏,放在冰箱里,每天上午用一两勺兑开水喝,喝完脾胃暖和、全身舒畅。寒湿重的人,坚持喝一个夏天,就能彻底排除寒湿之毒。

如果觉得煮水或熬膏麻烦,那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醋炮姜,每天上午三片。

推荐夏天吃醋吃姜,不仅可以驱脾胃寒湿,还可以补阳气而不上火。因为用醋泡过的生姜,不仅能把生姜散寒湿、暖脾胃的作用发挥极致,又借助醋的收敛作用温补阳气而不上火,简直胜过补药。

做法很简单:买点仔姜,洗干净晾干切片放入容器中,用米醋浸泡,醋莫过姜,然后密封保存在冰箱一星期就可以吃了。平时不吃的时候放冰箱,早餐的时候吃3片,就着粥是最好吃的,清爽可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E5lfHIBiuFnsJQVKb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