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古城考

2020-03-16     xiaoyao游天下

提到曹县古城,不得不提一个叫范希正的人。

范希正是谁?熟悉曹县历史的人一定听说过这个名字。范希正,字以贞,号恕齐,本是吴县(现在的江苏苏州)人,明朝宣德戊申举贤,正统十一年时来到曹县任知县,正是在他任职曹县知县期间,曹县开始筑城凿池。所以,没有范希正,就没有曹县古城。


康熙二十四年《曹县志》中关于曹县知县范希正的记载


康熙二十四年《曹县志》中曹县城的位置图


修筑完成的曹县古城是什么样子?根据康熙二十四年的《兖州府曹县志》记载,“城周里九”,就是古城的周长是九里,如果按照方城来看的话,四面城墙每面大约2.3里长。这样规模的城池当然和西安、南京那样的古城无法相比,但是对于一座县城来说,这个规模已经不算小了。


康熙二十四年《曹县志》中曹县城地图


光绪年间《曹县志》中曹县城地图


根据县志记载,曹县古城一共有四座城门,南城门叫阜民门,北城门叫迎恩门,东城门叫望岳门,西城门叫镇川门。明朝弘治十二年,曹县知县邹鲁重修城门,这次在城门之上增建了城楼,并且还修建了四座角楼。

因为曹县距离黄河(改道之前的黄河)较近,自从曹县建城后,黄河屡次决口发生水患,曹县古城也多次被淹,直到明朝嘉靖年间,黄河改道北移,曹县古城才结束了水患的历史。明朝隆庆二年,曹县知县蔡壁对古城城墙进行增修,将城墙垛口改用砖砌,崇祯十二年,曹县知县霍达又把夯土筑成的城墙改为砖城。

根据清朝康熙二十四年的《兖州府曹县志》中曹县古城地图的记载,曹县古城内建有县署、察院分司、井莲书院、三官庙、三教堂、关帝庙、真武庙、磐石庵、城隍庙、奎文阁、文庙等。


居敬书院地图


曹县续古八景中的“玉带横桥”就是曹县古城护城河上的几座桥梁美景


在清朝光绪年间的《曹州府曹县志》的曹县古城地图中,曹县古城内建有大学、居敬书院、考院、袁家祠堂、李祠堂、刘祠堂、王爷庙、火神庙、知县庙等。

对比康熙年间的曹县古城地图和光绪年间的曹县古城地图,光绪年间除了曹县城内多了一些建筑之外,在城墙之上还多了三个建筑,分别是西门镇川门北侧城墙上的武峰塔、东门望岳门南侧城墙上的文峰塔和东南城角上的魁星楼。根据县志记载,这三处建筑都是清朝光绪八年到光绪十年时修建的。在曹县的续古八景中,有一美景叫“文笔冲霄”,说的就是东城墙上的文峰塔。


曹县续古八景中的“文笔冲霄”描写的就是文峰塔的美景


北伐战争期间,北伐军孙良诚的部下吉鸿昌师围攻曹县城,曹县城被攻破的时候,古城的城楼、魁星楼以及文峰塔和武峰塔都在炮火中被毁,古城城墙也在战火中毁坏严重,残破不堪。根据后来曹县县志的记载,1945年9月,中共冀鲁豫军区部队与地方武装攻克曹县城后曾发动民众将城墙拆除,第二年国民党孙性斋部进驻曹县城后又对城垣进行修整,再后来解放军三野一纵一旅攻克曹县城,再次将城墙拆除,曹县古城从此不复存焉。

此时距离范希正修建曹县古城刚刚过去五百年。


2015年曹县老城区影像图


2019年曹县老城区影像图


五百年的时光见证了一座城池的兴废。这块“商汤开国地、华夏第一都”的土地又何止经历了五百年时光?大禹曾从这里走出,商汤征伐夏桀时曾在这里作“汤誓”,伊尹、莱朱曾在这里辅佐成汤建立殷商王朝,南燕国曾在这里默默建国,楚霸王项羽曾在这里夺帅……

和这些距今已有两三千年之久的历史人物比起来,曹县古城似乎又太年轻了,但是它还没来得及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说“你好”的时候,就已经匆匆离我们而去了。或许,曹县古城也会像一首歌曲里唱到的那样“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现代的人一定比这座古城还要高兴吧,那样就不必再像很多地方一样挖空心思花费大量公帑去兴建一座所谓的假古城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OYQDnEBfwtFQPkdPET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