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粮台古城遗址——太昊神农之都

2020-03-19     xiaoyao游天下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国风·陈风·宛丘》

这首《宛丘》就是出自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诗经》之中,诗歌中所写道的宛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古时也称陈州,就是包公放粮的陈州。千年之后,这里改名淮阳,成为河南省周口市的一个区。

提到淮阳,不能不说它的悠久历史,淮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它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有中国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的说法,早在八千年前,太昊伏羲氏就在此建都,因此淮阳称得上真正的“华夏第一都”。太昊伏羲死后就葬在淮阳的龙湖之畔,现在淮阳的太昊陵就是伏羲的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平粮台遗址位置图


平粮台遗址卫星影像图


除了太昊陵,淮阳还有著名的“七台八景”,所谓的“七台”包括画卦台、弦歌台、读书台、梳洗台、五谷台、望鲁台、紫荆台,其中的五谷台又叫平粮台,因为神农氏“教民艺五谷”而得名五谷台,俗称平粮台。根据最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平粮台遗址就是太昊之墟、神农之都的古宛丘城。

平粮台古城遗址导览图


平粮台古城遗址简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遗址简介


平粮台古城遗址大门


平粮台古城遗址大门


《诗经》中描写的那个“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的宛丘就是现在的平粮台遗址。平粮台遗址位于淮阳县城的东南角,东环路、南环路和329省道在此交汇,从淮阳城区驾车十余分钟就到了平粮台遗址。

平粮台遗址并不是特别有名的景区,或者说根本不算是一个景区,虽然这里已经取名平粮台遗址博物馆,但是在平粮台遗址上兴建的博物馆还没有建起来,平粮台仍然保持着它在发掘时候的形态。也许是刚刚过完春节,这里的工作人员还都没有上班,所以当我们来到平粮台遗址的时候,大门紧闭的博物馆把我们拒之门外,再加上正好赶上雨雪霏霏的天气,这样的情景让平粮台更显得荒凉和落寞。

平粮台遗址游客中心


平粮台遗址外围墙


平粮台遗址


平粮台遗址博物馆

但在几千年前,这里却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

这里张贴的宣传资料证明,在遗址内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不但包括高足壶、双耳罐、陶灶、熏炉等原始社会的居民使用过的陶器,还包括一些玉环、玉璜、龙凤佩、玉圭、玉鱼等玉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了许多原始人住过的土房痕迹和烧制陶器的窑址等,这充分证明这里曾经有过一座人类生活的古城池。根据出土的器物判断,这座城池居然是一座45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古城。

平粮台宛丘古城遗址简介


平粮台遗址保护碑


平粮台宛丘古城景区平面示意图


平粮台遗址简介


平粮台遗址中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图片介绍

这的确是真正的“华夏第一都”,因为这座古城遗址是目前中国发掘出土的最早的一座古城。根据资料介绍,平粮台古城是一座国内有史书记载的太昊氏和神农氏两代帝王级都城遗址,是中国方形城的鼻祖,是最早使用小版筑城法建筑的古城,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设有门卫房的古城,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铺设地下排水管道的古城,同时还是中国出土“越王剑”“越子剑”最多的地方。

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

创造了如此多的中国之最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评为“二十世纪河南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淮阳古帝墟,鄙夫少所游。最爱城西路,槐榆拱高秋。

城下古濠水,清澄泓不流。嗟哉始封君,千古留一丘。

——张耒《淮阳》

一千年前,人称宛丘先生的北宋文学家张耒在晚年辞官定居陈州,对于太昊和神农氏两位帝王建都的宛丘一定有特别深的感情,这首《淮阳》或许就是张耒对淮阳最好的感情抒发,而在千年的北宋时期,这座“华夏第一都”就已经是“千古留一丘”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jPq73ABnkjnB-0zZ8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