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这不能不归功于影视剧的热播,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刺杀秦王的荆轲,然而关于荆轲本人的真实故事,很多人并不太了解。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我们知道荆轲是卫国人,其先祖是齐国人,后来迁徙到卫国定居,荆轲就是在卫国出生的。卫国在哪里?事实上卫国的领地也在不断的变化,其都城就换了几个,其领域大体范围在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濮阳市以及山东的鄄城县一带。
山东省鄄城县孙膑旅游城位置图
孙膑旅游城平面图
荆轲的爱好是“好读书、击剑”,在现代人看来,他也是一个有知识的游侠,从卫国游历到燕国后,他经人介绍认识了燕国太子丹,他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在燕国期间,荆轲的事迹并不是太多,所以我们还是从燕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说起。
在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后,荆轲决定去秦国刺杀秦王。太子丹感觉荆轲一个人孤军作战太危险,还为他配了一位副手,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有十三岁就杀人的“光辉历史”的秦舞阳,然而后来我们知道秦舞阳徒有虚名,关键时候掉了链子。荆轲对于太子丹给自己配备的副手当然信不过,所以他在接受刺杀秦王的任务后“久未有行意”,这一下太子丹不高兴了,“疑其改悔”,这一行为激怒了荆轲,虽然他“有所待,欲与俱”,但他想要和他同行的人始终未出现,最后只好和秦舞阳一起出发。他最好的朋友高渐离和太子丹一起为他们送行,还演唱了项羽曾经唱过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曲进行作别,没有想到一语成谶,果然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孙膑旅游城
由于秦舞阳在上场前“拉稀”,刺杀秦王的任务最后没有完成,荆轲自然没有落得好下场,被杀身亡。这一年是公元前227年,五年后燕国被秦国所灭。关于荆轲的故事司马迁只给我们讲了这么多,后来如何呢?
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听说荆轲刺秦失败后,冒死不远千里携荆轲尸首返回自己的故里卫国高庄(现在的鄄城县吉山镇李胡同、张大人庄一带),将荆轲偷偷葬于村西南,并立庙为记。
影视剧中的荆轲形象(图片来源网络)
1994年,孙膑旅游城开工建设,在取土的过程中,从地下8米处挖掘出一块清朝嘉庆十四年的祭文碑一块,并且还有一些古青砖、石兽等,经考古专家确定,这里就是古高庄荆轲墓遗址,此时距离荆轲刺秦王已经过去了两千两百多年。
在发掘出古碑后,文物部门又对荆轲墓进行了大规模的精探,又相继挖出了一些石片、青砖、木料等埋葬品,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遂对古墓葬就地封存,现在孙膑旅游城内的荆轲墓古遗址是复制当年挖掘时候的场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荆轲墓古遗址
荆轲墓遗址简介
嘉庆十四年祭文碑
嘉庆十四年祭文碑
2014年国庆节期间,我在游览孙膑旅游城的时候找到了荆轲墓古遗址,荆轲墓和孙膑旅游城内的另一处古遗址左伯桃、羊角哀合葬墓相距很近,也应该有一定的关联性。1999年,荆轲墓古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荆轲墓古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
正如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龚自珍在他的《已亥杂诗》中写道的: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在荆轲生活的年代,处处皆是江湖,为了生活,很多人都成为了游侠,比如曹沫、豫让、专诸、要离,再比如高渐离、荆轲,但是在荆轲之后,江湖的侠骨真的不再多见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mcTRnEBnkjnB-0zV7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