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坑古镇,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距今约七千年。“三国”东吴永安三年,有乡之建制,距今1700多年,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元坑古镇文化开发早,唐懿宗年间就有书斋、后晋年间就办书院,自古崇文重教,文风炽盛,人才辈出,是顺昌神童的故乡,最高官职武威王、吏部尚书;这里是古民居富集区。风景区内有158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其中十多座是大夫的故居,还有两座是总兵府;这里是古宗祠博览园,原有2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宗祠,至今尚存门楼高大、雄伟壮观、雕饰精湛,保护较好的古宗祠七座;还有许多的古井、古道、古桥、古庙、古碑、古匾、古阁、古亭且每一个古建筑都有一个精彩的历史典故,其中都蕴含许多现今教科书中无法找到的历史知识。
据《顺昌县志》记载"先有'漠布(现谟武)'才有'顺昌'",金溪贯穿元坑境内,明、清时期是入闽的重要水运通道之一,繁忙的水上运输使元坑成为当时商贸中心,出现了福丰村的"朱百万"、蛟溪村的"陈百万"、槎溪村的"张广拥"以及秀水村的"吴百万"和"张百万"等大批富贾,他们大兴土木,留下了大批豪宅,他们的后人为纪念先祖把它们改成祠堂。仅现存祠堂就有吴氏、蔡氏、朱氏、张氏、邓氏、陈氏、叶氏等祠堂,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约5000平方米的萧氏祠堂在建国初期改建为镇、区办公所在后,迄今仅遗留祠堂大门。如今保存较完好的大祠堂有九村的蔡氏、朱氏祠堂和秀水村的吴氏祠堂,这些祠堂大都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蔡氏宗祠位于元坑镇九村。据《蔡氏族谱》记载,该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是座精美的古建筑,为砖木结构。内分戏楼、回廊(包括天井,面积12×12米),后堂(面积12×14米)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祠堂大门建筑宏伟,墙上有各种砖雕人物、书画、动植物,形象逼真,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红楼位于前厅,"文化大革命"初期,戏楼两边回廊建筑当作"四旧"拆毁。后堂为蔡姓人祭祀祖先的地方,保存较完整,主体建筑高约7米,中堂单檐两边各有两间厢房(上下层),地面为错缝铺砌正方形青砖。建筑初期,元坑区公所设此一年。
吴氏宗祠在元坑镇秀水村。据《吴氏族谱》记载,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该祠为土木结构,内建筑分戏楼、回廊(两边回廊,中间天井、后堂三部分,戏台已拆除。回廊宽1.74米,天井进深7.15米。后堂建筑面积为10.4×9.6米,高约6.4米。建筑底部均铺砌青砖;梁、柱等物件均为杉木。部分构件雕刻精美典雅的动植物、文房四宝、书籍和人物图案。中厅四大柱每根直径40厘米。后堂现今仍供奉吴姓先贤延陵王季扎、三让王泰伯、唐司马佩公三幅祖先画像。1984年,吴姓集资修缮,设文化室,作为秀水村民娱乐场所。
这些祠堂主体建筑多置殿后,为几组并列的四进院落,门楼梁架雕饰精美,穿斗月梁造形多样,椽板上铺设望砖,布局风格简洁明朗。祠堂门楼多以砖雕为主,体现了当时名门宅第的风范,这种砖雕技艺与当时浙、皖一带的徽州民宅基本相似,民间早已失传。保存较好的蔡氏宗祠,由砖木结构组成,内分戏楼、回廊、后堂等3个主要部分。祠堂大门建筑宏伟,墙上有各种砖雕人物、书画、动植物,形象逼真,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戏楼位于前厅,"文化大革命"初期,戏楼两边回廊被当作"四旧"拆毁。后堂为蔡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保存较为完好,主体建筑高约7米,中堂单檐两边各有上下层两间厢房,地面为错缝铺砌正方形青砖。进得祠堂,看得见的构件几乎都施以雕刻或者彩绘,其图案组合大量采用谐音、暗喻、象征等手法,匠心独具地表现宅主求平安发财、福禄功名的美好愿望。
陈氏旧宅俗称三大栋。坐落在我镇东郊村东面,坐北朝南,东本横向并列四大建筑,均为四进庭院,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866.7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35.42平方米,据说该建筑群用三年时间始建完成,具有地方建筑特色,是顺昌第一大清代古建筑群。
肖氏旧宅俗称三大栋。坐落在我镇福丰村中央,坐东南朝西北,横向并列三大建筑,均为六进庭院,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2019.54平方米,建筑面积1880.61平方米。该建筑保留着清代建筑风格和地方建筑特色,是顺昌第二大清代古建筑群。
陈氏与肖氏均世家大族,其建筑群均具有建筑规模大、技术高、布局合理的特色。廖氏旧宅该建筑位于谟武游酢弄(长兴巷),坐东朝西,三进庭院,是廖氏祖宅,属清代建筑。谟武文苑旧宅 坐落在谟武游酢弄(长兴巷),三进庭院,座西朝东,建筑面积约473.99 平方米,该建筑从1990年改建为谟武文苑。
登云桥又称云衢桥。是清代石拱廊屋桥,该桥坐落在元坑镇通往曲村村公路边,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31),明正德六年(1511)桥重建,后经几次大修缮。
红星桥又称槎溪桥,始建于明清时期,是井叠式木梁廊屋桥,属木石结构的桥梁,是在石桥墩面用圆木井式平铺叠涩,再平放梁木,在桥面上盖廊屋。
福丰基督教堂坐落于福丰村中央,是一座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建筑,坐南朝北,据钟楼门沿上碑刻记载,该建筑始建于1914年,由赖安利牧师主持修建,主要是纪念姚马利来牧师而建的,碑首竖刻"真神堂",应是教堂的本名,教堂总建筑面积171.87平方米,该教堂保存完整,是一座集中西建筑风格的近代典型建筑。
谟武基督教堂 坐落在谟武村中街东面,是一座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建筑,据94年版县志记载,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十年,即1921年,建筑面积135.95平方米。
'德耀乔松'寿匾该镏金寿匾是清代名臣,书法家刘墉为元坑镇陈氏先祖陈瑚五十大寿所题赠的,存于秀水村陈星光家中。现已引起文物界、书法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