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简古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北端,占地面积5.24平方千米,四面环水,以水道为界,河涌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过古村,汇入西江支流,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岛。自西汉起就有人在此生息,后来发展成一方集市,到了唐朝就已成村。2016年11月,逢简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2017年11月,逢简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逢简村河网如织,桥梁在村中交通的地位非常重要。据不完全统计,村内有各种桥30多座,其中的三孔石拱桥明远桥,始建于宋代,桥的护栏上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子。逢简的古祠堂多达70 余间。大多数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村内共有石桥30多座,其中最能见证当年水乡集市繁华的三座石拱桥为明远桥、巨济桥、金鳌桥。逢简村的桥都位于村中交通要道上,常与河涌交叉呈十字形,沿河涌与麻石道之间形成圩市。
小小村落出了不少进士、举人,曾有一家8个秀才3个翰林,出了不少当大官发大才的人 ,所以,逢简人也不忘回家乡盖祖屋修桥修祠堂。因此,逢简曾78间祠堂、32间审宇。时至今日,其中一部分仍完整地保留下来"古桥"是逢简古文化代表作。两桥均为宋朝逢简人李修仕所建,是当今区内最有名的古桥。村内保留至今的多处古建筑、古桥梁、古树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积聚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刘氏祖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地势呈前低后高,寓意代代高和三生万物之道家思想。梁氏祖祠建于光绪年间,灰雕工艺达显。大宗祠的正门两侧分别有"阁道"和"台门"两个侧门。这两个门上方的砖雕和绘画有些特色。离明远桥不远同样也有一间古祠堂,不过大门紧锁、破落不堪,祠堂的匾额已经在文革中被毁掉,庭院里也已经是杂草丛生。
金鳌桥;在村口,顺河道向西,有一座红色的单孔石拱古桥。桥身上用篆书刻出"金鳌"二字。金鳌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700年),由清康熙年间的太子老师刘云汉所建,是一座以红色砂岩构筑的单孔拱桥。该桥是据康熙授意"尔亦可返乡建一桥",故取禁宫内御花园水池中的"金熬玉栋"之名。四周的古榕、芭蕉、农舍与古桥相映成趣,颇有味道。
明远桥和巨济桥;建于宋代,都是乡中人李仕修所建。明远桥的护栏上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巨济桥始建于宋朝宝庆年间,最后一次修建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梁式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石构筑。全长24米,顶宽4.45米,高4.1米,桥拱为纵联砌置法,桥两边各有十二级石阶,桥栏两边各有望柱十四条,柱头雕石狮子,石栏华板刻花纹图案装饰。
雍和书院位于逢简村高翔坊。“雍和”,意味融洽。书院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建筑为传统的砖木结构。面阔9米,进深两进21.6米。麻石门额上阴刻有“雍和书院”四个大字,显大气雍容。墙楣上饰灰塑博古纹,茶壶、花瓶、花架、清雅高洁。麻石门框,趟栊门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