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文化根基,有着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湖北通山宝石民居群

2020-04-11   视觉秀旅游

宝石民居群,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闯王镇(原名宝石乡)宝石村。一条蜿蜒的小河从九宫山上潺潺流下,恰将一村划成南北两岸。因铺满河床的鹅卵石若宝石般润泽,这河便被称为"宝石河",这村则被名为"宝石村"。明清时,村民就地取材,将这"宝石"铺路筑墙、修屋造堰,成就了今天"楚天第一古民居群"的称号。2019年1月,宝石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宝石民居群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自明朝洪武初年舒姓人家到这里开基立业以来,繁衍迅速,明末极盛时有近千户,而且多为名门望族,在宝石河南岸现还存有舒氏家庙。据史载,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皆称宗祠,由此可见宝石村之高贵。


明清时期宝石村有四大特点:一是入仕为官者众。有名垂国史的光禄寺少卿舒弘绪进士,有着声当朝的舒道宏,据舒氏宗谱记载,有八品以上职衔的官员达百余人;二是专业人才多。有不少名噪当地甚至闻名京城的"讼师、打师、医师、戏师"。出生宝石村的汉剧戏曲教育家舒二喜(1854-1927)多次主办科班传授技艺,期门下名优辈出,著名弟子有朱洪寿(汉剧二净)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第108页"汉剧"词条对舒二喜作了记载和评介。三是富商多。宝石河南北两岸各有一条商街,后逐渐成为鄂赣边区的贸易集散地,民国时期有"小汉口"之称;四是社会事业发达。这里有捐助子弟上学的"义学会"等各色各样的慈善会10多个。


宝石民居群飞龙檐、六角形花砖、飞檐斗拱、凸雕精镂,用鹅卵石铺就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青砖、黛瓦、粉墙,残垣断壁里,似乎都写着一段段历史;那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暗绿如水草的苔藓里,似乎藏掖着一首首吟咏千年的唐诗宋词。在宝石村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悠悠了的岁月。


宝石民居群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有着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宝石村历经岁月滋润,显得更加温婉、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