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鼓楼,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大南街南段十字口。据史料记载,明朝大同,楼阁林立,建筑华丽,东有和阳街的太平楼;西有清远街的钟楼;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楼;;南有永泰街的鼓楼。可惜这些楼阁大部分毁于历代兵火和自然灾害,只有有鼓楼幸存下来。大同鼓楼是明清楼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2019年10月7日,大同鼓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同鼓楼是十字歇山顶三层楼阁式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7.65米,南北宽14.55米,高约20米。各层楼檐下均置斗拱,一、二层檐下置一斗二升交麻叶拱,三层檐下为单翘三踩斗拱。每层四面辟门,四周都有回廊,外设凭拦,举目远眺,整个大同城一览无余。西北有木制楼梯,一层西南角建有楼道。底层十字穿心辟门,以通车马行人。
鼓楼四面均悬挂牌匾,南向上匾为“鼓楼”,下匾为“声闻四达”;东向上匾为“歌风”,下匾为“云开春晓”;西向上匾为“振德”,下匾为“和声鸣盛”;北向上匾为“时雍”,下匾为“蟾云就月”。。其下檐还另有一方匾额"天理昭彰"。现已无存。
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报时报警之地,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定更鼓”。“铜漏壶”产生于宋代,制作极为精巧。
如今的鼓楼一层置放的一面鼓为第一届云冈旅游节而制,二层置放的一面鼓为1993年鼓楼重新开放而制。一楼两鼓,使鼓楼更加名副其实,鼓楼点缀着大同,美化着古城,成为塞外名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