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
从历史传承来看
它的首要用途是充饥
所以大多是米制品
其中又以糯米制作的小吃居多
今天小编围绕糯米
这一朴实无华的食材
看看客家人都能做出什么花样
煎圆(煎堆)
煎圆用糯米粉揉成形,裹上一层芝麻,油炸而制成,是客家人传统的自制年货,取意“团圆、圆满”。油炸食品耐保存,成为梅州客家人极为钟爱的小吃及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
2
碱水粽
碱水粽是客家地区知名的小吃,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家里的老一辈人都会包碱水粽,以此迎接端午节的到来。一般直接蘸着白糖吃,吃起来带着淡淡的甜味和糯米的清香。
3,砸粽(炸粽)
客家话的“砸”是压的意思,顾名思义,砸粽是压制而成的,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形成砖块状,再切成小方块,放在油锅里炸,当砸棕变得外焦里嫩且颜色金黄时就可以吃了。
4,糍粑
糍粑有多种做法,有的在搓糍粑的过程,将白糖、花生米、芝麻等碾成粉末塞进圆团内下油锅煎炸,吃起来香甜满口,松软柔韧,别具滋味;有的先将花生米、芝麻碾成粉末和上白糖或黄糖入锅熬煎成糊状,然后把糍粑倒入糖糊中不断翻动,直到糍粑全身粘满糖糊就能食用了。
5,甜粄
客家人过年,有不蒸甜粄不过年一说,客家人过年的甜粄必须保留一部分到二月初二,在初二当天将甜粄切成小块用油煎来吃“谓之撑腰骨”(因农历二月份是春种春播的开始),意味着将进行紧张劳动了。
6,红桃粄
红桃粄,顾名思义是红的,由糯米、粘米和红曲作成。粉嫩的红桃粄寓意吉祥,嫁娶、搬迁等喜庆日子里总会见到它的身影,过年过节走访亲友总会带上成对的红桃粄赠送亲友。
7,酿粄
客家人的祖先从北方迁移过来,怀念北方饺子的味道,可那时候客家地区没种小麦,没有面粉,制作不了饺子,便用糯米粉混合粘米粉,制作成粄皮,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包入馅料,就成了今天的酿粄。
8,鸡颈粄
鸡颈粄是客家先祖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利用家常食材“七分糯三分粘”的米粉比例,创造出的美味,是客家人在节日里宴请亲友的佳品。因外形跟鸡脖子特别相似,所以取名为鸡颈粄。
9,汤圆
客家汤圆也叫“圆粄”,客家人把制作汤圆,读作“挪(搓)圆粄诶”,旧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挪圆粄”,寓意为“团团圆圆”。客家汤圆的配料中,糯米占了大半,所以更Q弹、更耐嚼。
当然客家的糯米小吃
还有许多
这都要归功于勤劳的客家人
是他们的辛勤付出
才有了这么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