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说那个去终南山隐居的姑娘小楠,因为租借的小院年租金从400元涨到了2万,不堪重负,最后只好回城找工作了。
很多人都对隐居这件事非常向往,以为像金庸写的“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以为住的房子是这样的:
结果当然会大失所望,小楠就是其中一个。
那年,小楠遭遇了情场失意以及职场不顺,身心俱疲之下选择去终南山隐居。
前两年小楠过得倒还舒心,但最近几年,隐居的人越来越多,好环境没了,租金也贵了。
据当地居民说,山上住的全是外地隐居者,登记和没登记的加起来不少于3万人。
原本梦想中的云淡风轻、烟火不沾的隐居生活,最终就这样夭折。
小楠感慨地说:哪有什么诗和远方啊,不过是靠钱撑着罢了。
诗和远方,听起来真是很美好啊,因为好像现在生活里的所有困难与不堪,都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事实是,远方只是一个现代人精神上的避难所。
真给你一个远方,结果只会是再一次逃离。
01.
“掌握一门技艺,全身心投入;
自给自足,不依附任何人”
可是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个可以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
陶立夏在《此刻的温柔》里说,当你明白无论身处何方作何决定皆有桎梏,才会懂得:不怨不悔,就是自由,也是我们给予自己的温柔。
也就是说,“远方”代表的是逃避,唯有直面生活和心中的困苦,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这个月没有实现的KPI,30岁了还没有存款和男友,以及,你有能够养活自己一辈子的技能吗?
“如果没有灵感,写不出来,你会怎么办?”很多人问过陶立夏这个问题,对方不见得都是为了交流写作心得的作者们,大部分都是出于好奇。就像问种花的奶奶,如何才好养好多肉与玫瑰,或者问一位自媒体写手,怎么保证10万+。仅仅出于好奇。
事实上,写作者会面临没有灵感,但这其实跟一位无法完成销售业绩的客户经理性质是相同的。对于专业的写作者来说,“如何更出彩”才是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对于众多选择归隐山林的小楠们来说,靠着一时热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到头来坐吃山空,只得哭着逃回曾经厌恶的城市中去,掌握一门技艺,全身心投入;自给自足,不依附任何人,也许才是他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最终不因房租上涨愤然离场的隐居者们,大都是这样的人。
陶立夏曾翻译过一本书,名叫《夜航西飞》,原作者是柏瑞尔,她本人就是以上理念的实践者。
因为“非洲充满挑战的自然环境不允许她浪费时间,必须分秒必争地将邮件送达。赛马是苛刻,要求精确的竞技,所以对马匹的训练丝毫不可掉以轻心。这些都让她活得如此专注,再没有时间给别的事。”
当下很多人都在追求“斜杠”,希望可以成为全能手,以备不时之需,且能对渠道赚取薪资。
比起斜杠,也许专注一件事,术业有专攻更能支撑自己走得长远吧。
02.
写作,旅行,生活
诗意的人生
《此刻的温柔》延续了她以往的文风,细腻、温柔,充满哲理,内文从一件器物,一个朋友,到对文学家与文学作品,均如数家珍。
不止一次有人留言对陶立夏说:你过着我梦寐以求的生活。
是啊,摆脱了朝九晚六的格子间生活,写作、旅行、摄影、留学、独居,捕捉生活中细微的美感,并以此为生。物质与精神都很富足。
一位读者评论她的书,“适合一个人,在微冷的天气,裹着被单,手里捧着一杯热茶,慢慢阅读”。
俞敏洪也曾称赞,“如果有机会,我很想和陶立夏一起旅行一次,探讨旅行中生命的意义”。
是了,孤独、生命、美,这些宏大的命题很常见于陶立夏的作品中,所以,很多人对她的印象都是“文艺女青年”,同安妮宝贝、七堇年这些女作家一样,她也有着自己的特质,让人一看到她的文字,就知道那是她。可是当这个人站在人群里,却又分辨不出,这就是她。
她自己则回应,“所谓写作者,不是擅长使用文字的人,而是被文字选中,受其奴役之人”。为了在文字中打磨自己,她必须忍受孤独。孤独又并非唾手可得,它需要心智的。普通人的孤独是寂寞,是百无聊赖,写作者则会在孤独的罅隙,看清事物的本质,并把它们呈献给读者。
如同一颗种子发芽,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努力吸收土壤中的营养,长大,看到外面的世界,在一呼一吸中积攒能量。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现实中要忍受的煎熬,比种子发芽这个比喻更缺乏诗意。
早前陶立夏就已经出版了《分开旅行》和《练习一个人》的等书,也做过译者。甚至也曾是朝九晚六的白领。不过是在工作间隙积累了能够让自己做自由职业者的资本罢了。
怎样才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呢?
蔡澜说,“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这样的定义,大概只能听一半,吃好睡好,不羡慕别人,多储蓄人生经验,一点不错。但还应该有后半部分。
陶立夏则回答,要有足够的努力和幸运,才能过上自己的理想的诗意生活。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没有蔡澜、陶立夏生活富足,吃穿不愁以及被文字选中的好运气,甚至没有像小楠一样选择隐居的勇气,而是一日复过一日,积攒能够安稳度过后半生乃至下个月的生活费罢了,或者努力改变自己的出身,步入另一个视野更为广阔、生活更加富足的阶层。
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如何才能既能朝九晚六,又能诗和远方。还有一条出路:在别人有关远方的作品里,获得自己诗意的感受,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正如阅读这本《此刻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