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老师:
绘本黄金时代之下,国内的原创力量正在飞速崛起,延伸出关于新技术、新教育模式的探讨,也让人对新未来产生无限遐想:
什么技术会对未来的阅读和在线教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阅读和教育的将有哪些重要的未来趋势会深刻地影响我们每个人?
未来教育会真正做到资源的平等、个性化和自适应吗?
在2020年8月22日的“绘本时代”——中国首届原创绘本论坛上,由资深出版人,未来之音创始人兼CEO 卢俊先生主持,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王慧芳,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畅销书作者 张丹丹,资深媒体人,科学队长创始人、CEO 纪中展,亲子教育专家、《斯坦福妈妈·多元思维启蒙》作者 斯坦福妈妈,新浪育儿主编 黄晓莉共同探讨了以上问题。
进行了主题为《新技术、新教育、新未来》的圆桌派。
一起探讨了传统纸质阅读、线下教育和数字化阅读、在线教育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新的技术将对阅读、教育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
嘉宾主持:
资深出版人,未来之音创始人兼CEO 卢俊先生
圆桌嘉宾: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王慧芳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畅销书作者 张丹丹
资深媒体人,科学队长创始人、CEO 纪中展
亲子教育专家、《斯坦福妈妈·多元思维启蒙》作者 斯坦福妈妈
新浪育儿主编 黄晓莉
一、在线阅读和线下阅读,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卢俊: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与网络在线教育的关系——新技术、新教育、新未来。
下面我们把问题交给在座的嘉宾,第一个问题,跟读书有关系,跟上课又有关系。在线阅读和线下阅读,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请张丹丹老师您谈谈对这两种形态优劣势的看法。
张丹丹:
去年,我在业余时间写了一本《妈妈总是有办法》,非常荣幸请到了著名的出版人卢俊先生作为这本书的出版人,联合湖南教育出版社,用了半年的时间,以一个“业余者”的身份,给我尊敬的出版社的同行们,编辑的同行们一点小启发,当我们不依靠传统的销售渠道,而完全靠小视频端,我们做到了近10万的销售。当然非常感谢这个端口所有的妈妈们、同行们的支持。
在线教育的优势非常明显,从“123”变成“5678”,什么意思?
原来优质的教育资源是集中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三线城市也仅沾一点尾巴的边。
优质的教育资源,“45678910城市”排不上边,是“绝缘”的。
这是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存在的一个现实情况,也是每个有良知中国人心中最大的痛。
我本职工作是做新闻和谈话节目的,所以我始终是一个社会瞭望者的身份,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弥合。但是非常高兴,在线教育和互联网让这些变成了一种可能。在网课中,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无边际的触达,让村里的孩子可以知道北京的孩子在做什么。
疫情从过年到现在7月份,我在短视频端推荐世界各国绘本给孩子们。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抖音数据,1-7月份的销量是254万册,相当于2015年西西佛的绘本的销量。我们非常高兴,作为一个传媒人,本职工作是传媒内容的人,借助了现代社会的工具来完成。
为什么我们要集中精力、不带任何杂念来做这件事情?
我作为一个记者,一个主持人,一个母亲,我想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打破教育不公平的信息差。
我想让“123”可以同时触达“45678”,她们也许并不是住在北京这样上千万的房子,她们也不可能参加讨论各界各国绘本的场合,但她们同样是母亲,她们肩负着改变家族命运一样的愿景,人和人在这点是相同的。
所以我觉得,在线教育包括现在的工具,最大的好处就是打掉了信息差。
我希望并且呼吁能够看到这场论坛的每一个人,尽所能地把这个工具用起来,千万不要看不起,看不上,这是很正常的。
今天的人太容易被表象的信息所迷惑,但是我希望今天的每一位,包括熊亮先生,作为年轻的绘本插画师,本土的代表性人物,都应该使用短视频这个工具。
各位的才能在我之上,我觉得要使用它,当然它的弊端也很明显,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在手机端,只要你浏览过跟教育相关的东西,你会发现非常多的教育软件在这个课程,在向6岁以下的孩子推荐。比方说很多在线课程会告诉你,我的课程适合3岁的孩子,请问你会让你3岁的孩子那么高频次的使用电子产品吗?难道不知道电子产品会对一代人造成致命的影响吗?为什么要这么做?
之前,我们拒绝了很多在线教育的广告,这种不顾教育伦理,完全出于经济效益的不合理的现象,需要我们更多的人警惕它、抵制它,并且呼吁改变它。
这个时代有很多好的,但是这个时代同样也有很多恶,取决于每个人是什么样的态度去选择它,去利用好它,而不是被他利用。
好很明显,坏也很显而易见,只是看使用工具的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数字化在线教育”?
卢俊:
既要拥抱新技术的优点,也要规避新技术的缺点。其他老师对“数字化在线教育”是如何理解的?
纪中展:
前段时间中关村三小校庆,全是名流在那里祝贺,包括院士、教授等等。当时我看到这个场面,中国有多少个小学能像中关村三小那样,我去他们那里拜访,北京中关村的小学,可能一个班里面家长有四十个博士。
科学队长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教授科学家的课程通过极易获取的方式让全国小朋友听。
我们用新技术的方式重新做了《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大家都买过也都看过,但全都是冷知识,这辈子不去学也能够活好这一生。我们把它变成10分钟的音频课就够了。
在线教育解决了什么问题?
第一是教育普惠,能做到资源公平;
第二是能做到好教育不贵。
现在教育的成本,对每个家庭都是非常大的负担,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解决这两个问题,教育普惠,好教育不贵,在线教育就会很好。
教育到底谁来做,到底让谁来参与到教育的工作?
我们一定要让教育产业化,用商业来推动,但是过度商业化就麻烦了,所以在很多行业里的研讨会我在说,千万不要让技术人员做教育,不要让互联网程序员做教育,因为他们特别喜欢把人看成流量,他们没有把人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互联网做运营的人,他们经常先给做一个测试给一群人用,那这些人岂不是小白鼠吗?
我也不赞同说你的产品经常迭代,如果把每天都在迭代的产品给孩子用,孩子会错乱。为什么一本教材几十年不变,为什么会出现经典的书?因为时间是一个好东西,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讲,对于互联网,我希望我们家长经常要做几点:
第一,尽量减少碎片化的获取,因为本来就是一个碎片化时代,又把它切得鸡零狗碎。很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时期能不能接受系统性的训练和库存?
第二,我们也不用特别担心新技术或者电子设备,因为这是一种虚拟化,最早的人工智能就是马和狗,有马的人就有坦克,有狗的人就有保镖,这是最早的人工智能。
不用担心技术,包括我的小孩也在看互联网的视频,我让他看互联网的新闻,我也会鼓励他去阅读纸质书。
王慧芳:
今天这个主题叫做新技术、新教育、新未来。
我的专业和我的工作跟这个主题的交集主要在“未来”两个字上面,我是来自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局,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单位和长沙的儿童友好创建工作。简单讲,我们单位一个是做规划,另外一个是审批项目,我们既要给大家当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要为未来我们国土空间以及这个国土空间所承载的所有的事情,要有更高品质可持续的未来来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肯定面临很多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也坚信,未来还是有很多的大概率、大趋势,以及我们应该有的大格局、大框架。
长沙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就是我们面对新未来的一个规划框架,在这个规划框架下,市政府批准了三年行动计划,到今年结束,大部分任务已经完成,有涌现了一批儿童型学校,“儿童友好型”企业,我们还准备评选“儿童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型”乡镇、乡村,我们是倡议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应该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出力。
我今天在这个会场深深相信这一点:儿童友好,人人可为。
关于新教育的公平问题,在原来的工作中,我们对于义务教育,这些设施是管得最严的,作为一个要素是管得最严的。
现在我们对于幼儿园逐渐严起来了,对于社区,今天所说的植入到社区的教育,每个人在家门口的教育是充满期待的,我们也倡议、倡导所有的,开发商在楼盘里面都要配置这样的新的教育设施,这样有利于教育的公平,给每一个孩子更多的机会。
当然今天也有株洲的朋友,大家都知道在搞长株潭一体化,因此我在这里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那就是创建儿童友好型长株潭城市群。
三、从西方视角看中国教育,
在线教育,在线阅读是不是真的友好?
卢俊:
长沙是一座极其友好的城市,刚才王局长的提议不仅仅是长沙友好、湘潭友好、株洲友好,我觉得整个湖南友好、中国友好都是呼之欲出的。
而且这么多嘉宾道理,正是证明了中国人的友好都要喷涌而出了,所以这个时代,技术也为这种喷涌而出的友好提供最好的机会。而我们长房集团也把这种呼之欲出的大事应用起来了。
我想请斯坦福妈妈谈一谈,因为你在美国上过学,从西方视角看中国教育,在线教育,在线阅读是不是真的友好?
斯坦福妈妈:
大家好!我是“斯坦福妈妈”,对于自媒体来讲,我其实是一个新人。
今天我坐在这里是因为我身上有两重标签:
第一重标签,我大概在一年多以前,开始在抖音上创作了一个账号叫做“斯坦福妈妈”,我在过去一年半读了将近一万本书,从里面推荐出来不到200本,关于孩子阅读的书,在抖音上我是一个内容创作者。
第二重标签,我是中国最早在国内做金融推荐算法的人,我做过股票、保险、基金、信贷,整体的知识图谱和推荐算法,我在百度带领过将近200人的产品研发和算法团队,我看到张一鸣做抖音的时候是很兴奋的,因为我知道信息流和分发是怎么样一回事。
我同时又是一个商学院的学生,我毕业于斯坦福商学院,但是我其实一行代码都不会写,我想说大家在人工智能到来的时候不要慌,我们的教育面面向孩子、面向未来,我们要做的是事情在变化中寻找不变。
所有的算法到今天,如果真正去做数据挖掘和训练,你会发现技术的进步没有那么快,而且算法很多时候是很笨的,它是规则,只有人是规则的构建者,算法到今天没有意识,没有人文关怀,这些东西恰恰在教育里面我们更应该去聚焦的,人应该来驾驭算法。
我自己亲身经历证明,一个商科生能够驾驭算法的团队。像今天几位老师的演讲对我很有打动,比如说黄静洁老师,熊亮老师,谈人文的关怀,谈第一我和第二我。
在做算法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个性化的,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表现出的第二我,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可预期的。什么是不可预期?什么是真正的你?就是第一我。
所以我特别认同,我们在孩子教育的初期,应该让孩子们牢牢掌握到自己的第一我,在第二我的时候不容易去迷失。
人的行为比较好预测,我也有对算法冰冷的世界很多的不满足,在我做抖音的常识之中,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内容创作者。我在做一个有趣的项目,把所有的绘本、书籍、玩具,孩子的一切,我把它算法化或者说数据化,然后它干嘛?变成工具,提供给我旗下的达人,让大家可以做更有效的推介,但是我们不可以替代的是每个人在阅读中的喜悦和自我的感知。
我们在观察孩子的个性,在家庭教育里去寻找属于孩子自己的路,这也是我创作《斯坦福妈妈·多元思维启蒙》的初衷,所谓教育的未来,在这么多年里面精英化的教育并没有改变,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一条个性化的成长之路。
今天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助力之下,一方面世界变得更平了,我们获取各种各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爸爸妈妈有心会发现,其实它的获取成本更低了。
另外一方面我们信息筛选的成本更高了,越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其实越呼唤家长们多去关心和观察自己的孩子,真正成为孩子的教练员,观察者,我们才能真正把过往精英教育的部分变成每个家庭。
真正的精英教育是高度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永远不可能来自学校,因为一个班级一个学校面对的是大部分,每个孩子在发展阶段,有他自己的表现和经验,每个家庭的背景不一样。
呼唤父母在家庭教育里面对孩子的观察,这也是我写《斯坦福妈妈·多元思维启蒙》的一个初衷,我希望把我在这一年半里,所面对上百万父母提给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借用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把它总结成28种思维理论,我希望家庭教育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个简单的表象,比如说为什么孩子做事拖拉?你不考虑孩子的事情,不考虑孩子所经历的事情,你就简简单单去找所谓的育儿专家给你答案,永远是错误的。
这种观察一定是来自于父母在家里的言传身教,跟借助绘本跟孩子进行沟通。
关于未来,父母可以一起去观察孩子的本我,找到每一个孩子个性化教育的出路。
四、新技术真的可以让教育资源实现平等、
实现个性化和自适应吗?
卢俊:
中国早期的教育的确是个性化的,我爷爷他们那一辈就是私塾,都是一个老师,刚才说的精英教育,有钱人家里才有精英教育,今天的技术更有可能让教育变得个性化,过去所谓的通识教育和一般教育就是让大家变成一样的人,今天的技术有机会让所有人变成自己。
在新浪育儿做了很多年育儿教育和媒体工作的黄晓莉老师,新的技术真的可以让教育资源实现平等,实现个性化和自适应吗?会根据每个孩子变成属于他自己的教育系统吗?
黄晓莉:
谈到数字化或者谈到在线教育就离不开互联网。我做互联网大概十几年,见证了互联网和各个领域的成长。
我也是不能做教育的互联网人士。所以对于教育的公平,对于多元化,对于未来的趋势,其实我们可以畅想未来,但是不能预见未来。为什么?
今年2020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很多认知,以前我们认为民以食为天,但是现在认为教育和医疗非常重要,不亚于食。
现在的中国,“食”已经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我们重新去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生活或者是科技它们互相的在做弥补,科技可以改变生活,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但是科技也可以让生活更糟糕,这取决于我们怎么用互联网。
一个山村的孩子怎么做到教育资源公平?
如果他有互联网设备的具备,他有电子设备才能接触到互联网,如果他没有,教育其实依然不公平。
这不仅取决于互联网,更取决于国家层面或者地方层面的一些方针政策。
还有多元化的问题,我们做互联网是量化的,在线教育是个性化的东西,比如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线教育解决更多的是知识,言传身教谁来做?
互联网是不是在数据挖掘、建模上、个性化诊断上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是要打问号的。所以资源到底能不能让所有人更公平?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
今天特别高兴听到一句话“儿童友好”城市,我最早接触到一个朋友说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于儿童妇女的友善程度。
但是我们参加过很多的活动和论坛,很少听到这两个字并付诸实践的。今
天在这个会场上,包括长房集团的领导,他们把这个理念付诸于实践。我觉得长沙这个城市一直给我们给我们惊喜,无论是从革命、娱乐、文化、教育都是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卢俊:
我有两个感受:
第一,长房是一个伟大的公司。
第二,女性是一个伟大的身份。
今天在座的论坛的主要的参与者还有主要发表观点的其实都是女性。
我觉得算法是干不过女性的,算法一定会屈从于女性的智慧。女性决定了人类未来发展进程,而且新技术时代女性将重新返回新世界的中心,她们将主导未来。
所以我非常佩服做儿童阅读的女性,做阅读推广的,做教育的,做媒体的,她们都在为真正的妇女儿童友好做出贡献。
“儿童友好”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所有人都应该去践行它,我相信技术、科技有向善的一面,也有作恶的可能。
其实怎么选择,是我们生而为人自己掌握的机会,也是教育目的所在。
在线教育和新技术解决的是教的部分,育的部分,可能要在座的所有人,还有长房集团带领长沙人、全国人民,身体力行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让我们迎接一个更新的、更好的未来吧!谢谢大家!